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一家六口赶考,全都金榜题名,曾巩一家

时间:2024-06-23    来源:馨文居    作者:曹 勉  阅读:

  古代考中进士有多难?

  在参加科考之前,应试者得先通过“政审”,只有良民、富绅、士族才有资格参加考试。

  而后,应试者要先后通过县试、府试和院试,才到礼部会试这环,最后是殿试。

  考试的内容也非常多,诗、赋、论、策、帖经、墨义等多个科目。

  然而在公元1057年,曾巩第三次科考时就带上了弟弟和妹夫五人,而且一家六口全都中举了!

  这个奇迹前所未有!放榜之后,整个朝廷为之哗然。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曾巩一家是如何做到的?除了才情与机遇,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欧阳修。

  1

  北宋人曾巩是个名副其实的官五代。

  出生于官宦之家书香门第,曾巩才学自然也不差,当普通孩子还在私塾接受启蒙教育,曾巩已经显现其“神童”本质了。

  12 岁那年,父亲想试试儿子曾巩究竟才学几何,决定让他尝试下超纲考题《六论》。

  没想到,曾巩下笔如有神,不一会儿就把题全都答出来了,而且文采斐然。

  父亲一看,高兴坏了:“这孩子是家族之光啊!曾家光耀门楣的希望就靠他了。”

  自此以后,曾巩的父亲就时常把曾巩带在身边,亲自教导。

  公元1032 年,曾巩的父亲被调往泰州如皋县任七品县令,曾巩也被带在身边。

  当时,如皋学风浓厚,学士云集。

  父亲怕衙门的杂事侵扰到儿子学习,就没有把曾巩放在衙门照看,而是把安置在了安静的中禅寺东厢房。

  曾巩也很争气,如父亲所期望的那样,没有四处游玩,而是整日在寺内用心苦读。

  每天,写完文章的曾巩都会到住所旁边的小池边清洗笔砚。

  日子久而久之,一池水都被洗成了墨黑色,这个小池子也被后世称为“洗钵池”。

  《西楼》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2

  18 岁至20 岁是曾巩起起伏伏、悲喜交加的两年。

  公元1037 年,曾巩和哥哥曾晔一起到都城汴梁参加科举考试。

  这是曾巩第一次参加科考,自小便才华横溢的他,本以为此次中举是板上钉钉的事,曾家所有人也这么认为。

  可是,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是——自小便才华横溢的曾巩竟然名落孙山了,而且,哥哥曾晔也同样没考上。

  兄弟俩双双落榜的事情传回南丰,有人幸灾乐祸地作诗嘲笑他们:

  三年一度举场开,落杀曾家二秀才。

  有似檐间双燕子,一双飞去一双来。

  兄长曾晔在落第的打击下,一病不起,不久便病故了。

  与之相比,曾巩的心理素质就强大许多,他没有被流言所中伤,而是相信以自己的才能总有一天能登榜。

  曾巩分析总结了自己落榜的原因,发现原因是自己“偏科”的缘故。

  北宋的科举制度沿袭于唐制。而晚唐盛行骈文,崇尚辞藻华丽,北宋的科考也是如此,以诗赋科目成绩为主,而且注重文章的对仗、押韵和华丽,却不太重视文章内容,以至于士人所作文章大多华美而无用。

  这些都与曾巩所擅长的科目和文风相反。

  曾巩更擅长古文、策略,喜欢针对时政陈述自己的见解,在文风上,更加奔放洒脱。

  那么,是坚持自我还是随波逐流?曾巩犯了难。

  3

  公元1039 年,20 岁的曾巩跟随父亲进京,并到京师的最高学府太学进修。

  正是这一年,曾巩迎来了他人生中的高光时刻。在太学进修期间,曾巩不仅以文会友,跟范仲淹、王安石等人成为了好朋友,还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及偶像——欧阳修。

  欧阳修是曾巩的童年偶像,自小,曾巩就时常背诵他的文章,对欧阳修的才情文学仰慕不已。“如果能得到欧阳修大大的赏识,成为其门下的学生就好了。”曾巩暗想。

  可是,欧阳修不仅名气大,学生也多,想拜入其门下的人不可胜数,自己如何才能脱颖而出呢?

  当时摆在曾巩面前的无非两种办法:一是找人写信引荐;二是自荐,以自身才华打动欧阳修。

  曾巩与父亲商讨许久,决定选择后者。

  一番准备之后,曾巩给欧阳修写了一封《上欧阳学士第一书》,在信里,曾巩把偶像猛夸了一番,将之比作孟子、韩愈,而后阐明自己的立场和求学目的:“我不是奔您的名声而来,而是想跟着您学习圣人之道。您愿意收我为徒吗?”

  与此同时,曾巩还附上了杂文、时务策这两篇精心写的文章。

  果然,惜才的欧阳修一看到曾巩写的文章,大为惊喜,果断收其为徒:“你就是那百鸟之中轩然而立的鄂鸟啊!我门下学徒不下百千,却唯独你让我欢喜!”

  对于科举内容,欧阳修和曾巩意见相同,认为务实才是对国家真正有用的,所以得知曾巩的郁闷和疑惑后,欧阳修劝曾巩一定要坚持本心。

  在欧阳修的指点下,曾巩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而且文章学问日进千里,文风也由早年的“奔放、雄浑”慢慢收敛含蓄起来。

  4

  公元1042 年,23岁的曾巩再次信心满满地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二次考试,然而,曾巩再次落榜了!

  这结果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这次,曾巩止不住自我怀疑起来,而欧阳修更是愤愤不平:“国家这个科举制度错失了多少人才啊!按我说,这个科举制度早该改革了!”

  有人对曾巩落第沉默不已,有人明嘲暗讽,而欧阳修依然力挺这个自己非常中意的学生,担心曾巩回乡后,在舆论和失败的打击下一蹶不振,他便时常给曾巩写信,劝勉他继续努力不要放弃。

  曾巩扛住了所有压力,没有变得颓废,而是听从老师的建议在文章上更加精进刻苦。

  慢慢地,曾巩的才名被传播了开来。

  5

  公元1043 年,范仲淹、欧阳修等人重回朝廷,再次身居高位。

  这一年,范仲淹上书宋仁宗积极推进改革,其中就包括了优化国家选举进士一条。

  在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的推进下,宋朝的新政逐渐展开。

  与此同时,曾巩虽然未被授予官爵,但作为欧阳修的得意门生,曾巩时常与欧阳修、范仲淹等政治核心人物通信讨论,为新政出谋划策。

  曾巩不仅向欧阳修提出了“听贤、裕民、力行”等治世良方,还举荐了自己的姻亲兼好友王安石。

  然而,新政的推行触动了部分权贵的利益。

  没过多久,新政遭到反对派疯狂反扑,范仲淹被罢官外放,连欧阳修也受到了牵连。

  这期间,曾巩的日子也不好过,父亲正被人诬陷,被罢官在家,不得不一边侍奉父母,一边读书研习,一边操心家事撑起整个庞大的家族。

  公元1046 年,27 岁的曾巩终于倒下了,大病一场,也因此错过了当年的进士考试。

  6

  公元1047 年,父亲的冤假错案得以平反,曾巩再次跟随父亲奉诏入京。

  不过父子俩行到金陵时,曾巩选择跟父亲分开,自行渡江到滁州去拜见恩师欧阳修。

  这是阔别多年后,师生两人的首次重逢。

  当时,欧阳修新修建了“丰乐亭”和“醒心亭”两个亭子,亭子落成之后,少不得题字作词才完满,欧阳修先提笔写了《丰乐亭记》,而后邀请曾巩写另一篇《醒心亭记》。

  二十多天后,曾巩惦念起前行的父亲,两人依依作别。

  分别时,欧阳修让曾巩捎信给当时的宰相杜衍。

  曾巩不知道的是,欧阳修不知道自己何时能东山再起,于是在信中向杜衍极力举荐曾巩。

  可惜的是,还未等曾巩到达京师一展抱负,父亲也未能入京述职。在途经南京时,父亲意外病逝了。

  也幸好有恩师的举荐信,宰相杜衍虽然之前从未见过曾巩,但出于对欧阳修的信任,在曾巩遭遇变故之际毫不犹豫伸出援手。

  面对穷困的曾巩,杜衍不仅出钱请人帮忙收棺,上下打点,之后还帮助曾巩扶灵南归。

  7

  公元1054 年,欧阳修被调回京师,而且再次受到皇帝重用,负责修撰《唐书》。

  老师的回归,让曾巩看到了希望。

  很早之前,曾巩就知道欧阳修有改革科举的愿望,虽然新政受阻,但这并不影响老师的决心。

  如今,老师重新得到朝廷的重视,就是自己打入朝廷的绝佳机会。

  于是乎,曾巩开始领着家人们北上应试。同行的是自己的三个弟弟和两个妹夫,这些年这几个人都跟着自己学习,有老师罩着,一举上榜的可能性极大!

  幸运的是,曾巩赌对了。

  公元1057年,圣恩正浓的欧阳修任主持贡举,这也是欧阳修所期盼的,他硬是抵住各方压力,坚持进士以古文、策论的成绩为主,诗赋为辅。

  师承欧阳修的曾巩直接站在了风口,带领着家人一口气拿下了当年的进士。

  从18 岁到38 岁,痛苦彷徨了20 年的曾巩和曾家终于熬出了头。

  一家六口全中进士,不仅轰动南丰,就连偌大个朝野也惊讶于这个奇迹。

  况且后来曾巩弟弟曾布,还一直冲到了丞相的高位。

  《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一家六口 金榜题名

哲理故事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