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勒说:“人类始终把一条黄金法则当成行为的准则。这项法则是:种什么因,收什么果。你可以欺负别人,但是根据黄金法则,最后你自己会尝到恶果。”所以要谨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老禅师带着徒儿下山游方化缘,归途中遇见一个饿得奄奄一息的年迈老妪。老禅师当即命徒儿留些干粮和银两给老妪,徒儿有些不情愿,老禅师打句佛语,问徒儿他们身上的银两和口粮共有多少。徒儿说口粮仅够三天,银两才化得五两白银。老禅师颔首微笑道:“口粮三日总有食完之时,白银五两也不足以修缮一座破庙,但与一无所有的人相比,我们师徒已属幸哉。”说完,老禅师留下了三两白银和师徒两人两天的口粮,随后转身离去。一路上,老禅师见徒儿闷闷不乐,便道:“生死与功德只在一念之间,这些银两和食物对我们来说只不过是暂时能维持生计罢了,可对施主却是救命之物啊。”徒儿似懂非懂。
几年后,老禅师油尽灯枯,圆寂前他把一本经书交到徒儿手中,翕动着嘴唇却没能来得及说出最后一句话。那经书徒弟年幼时就已经倒背如流,故而未曾翻阅便搁在了一边。年轻的徒儿继承师位后果然持庙有方,破旧的小庙不断扩建。徒儿想,等待庙筹建完毕,一定谨遵老禅师的教诲去广济百姓,可是当寺庙颇具规模后,他却又想,等庙宇具有规模后再济助行善吧。时光荏苒,等徒儿年至耄耋,寺庙已是殿壁辉煌,良田百顷。可是,几十年来他却因忙于建庙,疏于善事,最终没有做过一件有功德的事情。临终前,徒儿突然想起老禅师留下的那本经书,当他翻开扉页,顿然号啕大哭。但见经书上赫然写着老禅师当年未及点明的忠告——助人一次,胜似诵经十年。
要想帮助别人,任何时候都是最好的时机。也许我们的帮助微不足道,但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积少成多,力量却是巨大的。
从前有个国王,非常宠爱他的儿子。这位年轻的王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要什么有什么。可是,他从来没有开心地笑过一回,常常愁眉紧锁,郁郁寡欢。
有一天,一位魔术师走进王宫对国王说,他能让王子快乐起来。国王兴奋地说:“如果你能办成这件事,宫里的金银财宝你随便拿。”
魔术师带着王子进了一间密室,他用白色的东西在一张纸上涂了些笔画,然后交给王子,并嘱咐他点亮蜡烛,看纸上会出现什么。说完,魔术师走开了。
年轻的王子在烛光的映照下,看见那些白色的字迹化做美丽的绿色,变成这样几个字:“每天为别人做一件善事。”王子依此去做。不久,王子他果然成为一个快乐的少年。
事实上在生活中,一个小小的善行就可能拯救一个人的生命,一个小小的恶性也可以毁掉一个人的希望。如果一个人心存善良,去帮助别人,那么自己也会像那个王子一样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一日,佛祖闲来无事,从地狱之井向下望去,只见无数生前作恶多端的人,正因自己的邪恶而饱受地狱之火的煎熬,脸上写着无比痛苦的表情。此时,一个强盗看到了慈悲的佛祖,马上祈求佛祖救他。佛祖知道这个人生前是个无恶不作的大盗,抢劫他人财物,任意屠杀生灵。但是,这个强盗也不是一次善事都没做过。有一次走路的时候,正要踩到一只小蜘蛛时,突然心存善念,移开了脚步,放过了那只小蜘蛛,这成了他一生中罕见的善业。想到这里,佛祖认为他还有一丝善心,于是决定用那只小蜘蛛的力量来救他脱离苦海。
佛祖从井口垂下去一根蜘蛛丝,大盗像发现了救命稻草一样拼命抓住了那根蜘蛛丝,然后用尽全力向上爬。其他在井里接受煎熬的人也看到这样的机会,于是蜂拥着抓住了那根蜘蛛丝,无论大盗怎么恶言相骂,他们就是不肯松开双手。蜘蛛丝上的人越来越多了。大盗因为担心蜘蛛丝太细,不能承受这么多人的重量,从而将自己脱离苦海的唯一希望毁坏,于是便用刀将自己身下的蜘蛛丝砍断了。结果,蜘蛛丝突然消失了,所有的人又重新跌入万劫不复的地狱。蜘蛛丝既然是佛祖抛下来的,怎么会断呢?大盗连最后的一点怜悯都没有了,佛祖怎么会救他?
善良与邪恶有时候只是一线之隔,正如佛家所说的“一念为佛,一念为魔”。只要是善事,即使是小善也要做;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做。
不要吝惜自己的真诚与爱心,尽你所能地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做善事,即使是很小的事情,得到的却是自身内心的充实和人格的锻炼,得到的是爱心的照耀与真情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