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从哪一天起,“秋觅”两个字跃入我的眼眸?我实在是想不起来了,只是模糊地记得,在我还游离于江山文学网外时,很陌生的春秋文友QQ群里常常出现“谁的文章评上精品”或“谁的文章通过复审成为精品”等等信息,随后“秋觅”两个字跟着一起出现,同时也还出现一句话:“寻觅着那片天空。”
写到这里,我需要提一下2014年7月19日晚上,春秋社团举办的《散文创作大家谈》的活动了。因为这次活动中秋觅、镜吾两位老人的发言,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岁末我写了一篇征文《2014年网事不随风》,陌生的“秋觅”在帖子下面留言,耐心地解开了我心中的诸多疑惑。此后在我心里“秋觅”不再是简单的两个汉字,而是一个让我生出些许感动的先生。我从他朴实无华的文字里边,仿佛看到了一个乐于为青年人解惑的先生。
是的,先生!
我进入春秋社团的头几个月里,不大习惯称呼他人为老师。女性文友,我统一称为大姐;男性文友,我一律称作先生。与镜吾先生聊天时候,我还曾在先生前面加了个“老”字,每回问候张口就曰:“老先生,您好!”如同口渴了喝水般自然。
有一回聊天到半,镜吾先生忽然笑着跟我说:“小友,我以前是教日语的,你可以叫我老师。”我于是开始改口,把社团里的一些长者称为老师。不过,我生性有几分洒脱,遇见性情诚笃、随和、健谈的长者时,喜爱跟他开玩笑。遇到为人正直、严肃、寡言的长者,我是一本正经,满脸肃容。
在我心目中,秋觅先生无疑是个正直、严肃、寡言的长者,我很少与他老人家私聊,即便私聊也都正正经经地说着话,未曾开过一次玩笑。
事实上,我也从不见过秋觅先生在什么群里与谁开过半句玩笑。他的QQ头像是张中年照片,中年的他满头黑发,戴着一副宽大的眼镜,表情俨然有几分严肃。每次群里发言,他都是言简意赅,不说一句废话——这样的老人,虽然让我敬重万分,但也不敢过于亲近。我恐说错了话,或做错了事,惹得老人家不悦。
我习惯默默地看他的文集。他岁末征文《我的这一年》里写:“我独自坐在书房的电脑桌前,冬日的夕阳在窗外徐徐下落,柔和鲜艳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嵌在西边的天空。红日过处,彩霞满天,我静静地欣赏这天地间美丽的一瞬。恬淡与安详之间让我心底泛起阵阵温柔的涟漪,这种感受如同一首优美的唐诗宋词撼动我的心魄,其实这也是我一年来的心情写照……”充满了诗情画意,从字里行间流出的暖意,使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的景色,稍微用心观察,必能见到独特的美景。
当时除了在江山文学网站做编辑,秋觅先生还在星光文学论坛做编辑。我是从《我的这一年》岁末征文里知道贵阳是他的故乡。
秋去冬来,又快要到一年的春节了。2014年腊月的一个下午,家在遵义的大学同学老赵突然打电话跟我说,正月初六他要办结婚酒,希望我能去遵义参加他的婚礼。我考虑了大半天,决定不回家过年了,厂里一放假就坐火车到遵义与老赵见一面,顺便逛一逛遵义这座历史名城。
可是,临近春节,我又犹豫不决了,对于遵义之行有些忧虑,故而发信息问秋觅先生:“秋老师,贵阳距离遵义多远?白天里贵阳有火车去遵义吗?一天有几趟?”没多久,秋觅先生不厌其烦地回答了我的所有问题。
期盼中,心里又有所抗拒,厂里放年假了。我也该启程了。一个乍暖还寒的夜晚,我带着一本《史铁生散文》,匆匆钻上K143次列车。在车上,不经意间看到一个中年民工擦皮鞋的一幕,我顿时感慨万千,有了想写些文字的冲动。
刚写了个题目《幽远的皮鞋梦》和开头的几句话,贵阳站到了。
深夜时分,无论是上车的人,还是下车的人,脚步都匆匆忙忙。我下了车,站在陌生的站台上抽烟,抬头仰望漆黑的夜空,猛然想起了秋觅先生。多年前风华正茂的他,是否也在过这个建筑风格迥异的火车站,踏上开往西安交大的列车?他是我唯一能把贵阳这座城市联系到一块的人。
出乎我的意料,极为随意写的《幽远的皮鞋梦》发到江山文学网站后,竟然感动了不少人。2015年3月23日晚上,春秋社团还专门举行了一次让我难为情的落拓书生作品研讨活动。活动结束后不少师友写了读后感。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秋觅先生。众多师友中,我和秋觅先生之间的交情是最浅的。他老人家也抽空写了一篇读后感。
“借这次作品研讨活动之际,我又把书生的作品找出来一一阅读,感觉到书生的写作水平不断地在进步,并且在写作中收获着快乐,这是他在繁忙的打工生活中的精神追求,我为他祝福,为他高兴。”开头一个“又”字和“一一阅读”四个字,让我感到了自信与温暖。在字里行间缓缓流淌的暖意,显然是一位长者对一个青年人的厚爱。
按捺不住好奇心,我到星光文学论坛发过几次帖子,想看看自己的写作水平离上刊的水准还有多远。见一篇纪实散文《幽远的皮鞋梦》评上精品文章,意外中更多的是感动,这个“精”字里面不仅是我的写作水平了,还包括了秋觅先生的鉴赏水平。我恍惚间有点不安,担心其他写作高手看我《幽远的皮鞋梦》后撇撇嘴,连累秋觅先生的人品也要受到质疑。
再三踌躇,我给秋觅先生发了一条信息:“谢谢秋觅老师在星光文学网里推荐拙作《幽远的皮鞋梦》为精品文章。流火的七月虽已过去,但八月里仍很炎热,盼秋觅老师注意防暑,每天上网时间也严格控制着,注意劳逸结合!”
平平淡淡的一条信息,穿过千山万水,抵达成都,跳进一个老人的眼帘。
老人或许是摘下眼镜擦了擦,就用不大灵活了的双手,敲击着键盘,打出一行文字:“应该的。也推荐了上刊,但可能上不了,正确对待吧。佳作比较多,杂志篇幅有限。”
不炫耀什么,也不惧怕什么辛苦,细心地安慰着我。其实,老人只需打“应该的”三个字,足以使我满足了。可他没有任何敷衍,用他仁慈的心,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远方有一片珍贵的温情。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那些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暖意,怎能不感动我呢?我这一生都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