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有多少游戏随时代远去

时间:2024-12-07    来源:馨文居    作者:闫荣霞  阅读:

  我的书架上有一本《孩提时代》,作者是两个早年的传教士,他们借助照片和文字详尽地描述了旧中国儿童的歌谣和游戏。我发现那些留着长辫子、穿长衫大褂的男孩子和三寸金莲、眉目羞涩的女孩子所玩的游戏,不光如作者泰勒所说,“和西方儿童有好多相似之处”,就是时光行进到现在,许多游戏仍有那时的影子。

  我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冬天漫天漫地的大雪,夏季炎天暑日,缺衣少食。唯一让我快乐的回忆就是遍地乱跑的光屁股小孩子,玩起来无所不用其极。

  那个时候男女有别,玩起来也分两大阵营,一般井水不犯河水。

  踢毽子是女孩子的专利。清代李声振《百戏竹枝词》“踢毽儿序”说:“缚雉毛钱眼上,数人更踢翻之,名曰‘攒花’,幼女之戏也。”不仅指明了毽子的扎法,而且阐述了玩的方法与这种活动的主要对象——幼女。

  毽子有两种:一种是鸡毛毽儿。那时家家养鸡,漂亮鸡毛太常见了,找3根齐整的捆扎起来,塞进铜钱眼里,再把铜钱包一块红布,就可以正踢,反踢,掏腿踢,两脚对踢,脚尖踢,说不上名堂和花样地踢。鸡毛毽儿轻,上下翻飞,阳光下像闪闪发光的松鸡。还有一种毽子,是奶奶用碎布缝成几个小口袋,里面装沙土或者粮食——玉米或粟米都行,六面体缝起来,也是一样地踢——我踢这个倒更顺手,不,顺脚些。而且不踢了还可另作他用。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用它干什么呢?撂沙包。几个女孩子——还是女孩子——一商量,捡块石片在地下“哧哧”画出一个方阵,再“锵锵锵”一猜拳,负的站在方城中去,被一前一后两个小姑娘夹击,东来西躲,南来北闪,直跑得气喘吁吁。什么时候躲闪不及,沙包打到身上,就算认输,下去干夹击别人的勾当。

  玩得厌烦了,呼啦啦四散开去,各自找墙去贴。相中随便哪面土墙,离老远打着跟斗翻过去,到了跟前两手撑地,一个倒仰,两只脚就稳稳地贴在了墙上。身体倒弯成弓,慢慢向下移,向下移,直到离开墙面,手掌撑地,眼睛倒着直望出胡同口。有时从人家的门里出来一个大人,孩子的眼睛就从大人的大长腿望出去,看到的就是和平时截然不同的世界,十分怪异。午后的阳光下,一面墙上花花绿绿倒贴满了女孩子,花袄都褪下去啦,露出一截红裤带,“吱吱喳喳”,叫得像麻雀。

  星期天,我们就到邻近的大沙滩上,捡小小圆圆,被河水打磨得光滑的小石子。下课几个人一围,开始抓子儿,一抓一扬,手快速一翻,手背冲上,看能接住几个,多者为胜。也可以用它们来跳方城,画一个大大的城,打上格子,单脚把石子一步步踢到指定的位置,脚不能落地,身体有时候左摇右晃,幅度剧烈,腰都要折断了,居然还能保持平衡,一路踢到终点,一边胜利地笑,一边再踢回去。

  晚上了,好大的月亮。大人街上乘凉,孩子们开始钻墙觅缝捉迷藏,这是唯一可以男女杂色的游戏。一大群孩子呼哨飞跑,要捉人的捂着眼睛喊:“藏好了吗?”就有傻瓜大声叫:“藏好了!”循声而去,一逮一个准。躲的地方千奇百怪,无所不至。有的钻到柴火垛里,刨刨刨,刨出个窝儿,钻里边敛声屏气,不弄出一点儿响动,嘴里衔一根干草慢慢嚼,吮出一丝丝甜味,一直甜到多少年后的记忆里,芬芳似玫瑰;有的把玉米和高粱秸秆搬开,藏到里面去。这都最不保险,因为大家藏惯的,通常都会在这里面找。于是就有绝的,藏到自家的炕洞里。年年烧炕,里面一层黑灰。等揪出来整个人都是黑的,除了鸭蛋青的眼白。有个孩子不知道往哪里藏合适了,居然异想天开,藏到自己家的猪圈里。时常会丢拉下个把孩子,天晚了,当娘的一叫:“小三儿,睡觉去啰!”一大群孩子顿时“忽啦啦”作鸟兽散,整个村庄静下来了,静得好像能听见它一起一伏的呼吸。这个孩子或是等得无趣,不见来找,自己悄脚蹑手回家去,或是干脆在暖和的柴草堆里睡着了,一直到月上中天,才醒过来穿过大半个村子回家去,父母也睡熟了,一盘大炕上一家人响着均匀的鼻息。他的心里也许就会产生一些莫名的情绪,有些柔软,有些银灰。在走过大半辈子之后,蓦然回首,那种情绪还在那里,静静地等着自己。

  那个时候,家家都有好几个孩子,大孩子走到哪里都跟个尾巴,又烦又甩不掉,哭起来又得哄,怎么哄呢?两个人手臂反搭,一上一下,一个小孩子坐上去,然后大家“哼唷哼唷”抬起,当是抬轿子。抬着这个,那个又哭啦,于是再抬那一个。几个大姐姐大哥哥把自己的弟弟妹妹这样尽义务地抬来抬去,就抬得慢慢长大了,轮到他们来抬更小的弟弟妹妹。

  男孩子精力充沛,玩得更疯,更野。

  一大群男孩子分成两队,各自臂挽臂组成人墙,然后各自出一个人,向对方的人阵发起攻击。出谁是要对方说了算的,当然人家点的都是身量矮、力气小的人——吃柿子也要拣软的捏。然后就由他用足力气,拼命向对方人墙撞去,自然撞的也是薄弱地带。如果冲破防线,就带走对方一个身大力不亏的主儿,如果冲不破,他就归了人家了。这样循环往复,直到一方输掉为止。

  还有一种,是几个男孩子各自扳起自己的一条腿,单腿蹦跳着拼命狠撞别人,谁被撞倒就算出局,胜出者是当然的英雄。所以,那时候的男孩子个个都会金鸡独立。

  那个时候我们那里到处是树林子,家家烧柴,手臂粗的枯树枝到处都是。十七八岁的大男孩子们会拿来做赌注。一根半截桩子放在地上,画一条界,各自拿手里的粗枝去砸,砸过了界,桩子就归自己。砸不过去,自己的柴就成别人的了。输的垂头丧气,胜出者抱一大抱柴火,回家给娘烧火。

  不要小看游戏,就是在游戏中,孩子们找准各自未来的位置。那个时代,男子要从事攻击性事业,在外闯荡,所以玩的游戏也大多征战杀伐,培养这方面的潜质;女子要在家温柔待夫,家长里短,所以玩的游戏也静一些,美一些。现在孩子少了,家家几乎只有一个,整个社会对男女的性别要求彼此跨越,女孩子也要职场拼搏,男孩子也要学会厨房里系着围裙做饭,所以游戏也不再楚河汉界,判然分明。女孩子一样跑步登高,男孩子一样踢毽儿抓子儿。

  读过一篇小文章:两个女孩子正在玩,一个姑娘被妈妈叫回家去看新买的电视。从那以后,她就再也没有出来过。每当另一个女孩找她,她的妈妈都说她在看电视。她的朋友猜测说:

  “她一定被电视吃掉了。”

  真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

  技术时代大踏步来临,有些东西注定将永远失去:月光,干草,游戏,小伙伴,一身土一身泥……等有朝一日我们的孩子老去,他们将拿什么回忆往昔?这种缺失将成为永恒,像一个硕大无比的黑洞,挂在童年的记忆里。

  温馨启迪: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本文以一本书作引,回忆了自己的童年时代那些男孩和女孩流行的游戏,最后则以技术时代的来临使得现代的孩子们游戏匮乏的叹息结尾,不仅仅是一篇回忆性文章,具有了更加深刻的意义。语言生动有趣,表现力很强。

游戏 随时代远去

儿童故事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