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先天下之忧而忧

时间:2024-04-06    来源:www.xinwenju.com    作者:蔡 芯  阅读:

  1

  公元1046 年9 月的一天,在河南邓州,发生了一件不同寻常的事。

  一位双鬓斑白,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和几位诗友在花园里赏菊吟诗,这时,他收到远方好友—腾子京的来信。

  好友邀请他给江南名楼—岳阳楼作记,信中还附有“岳阳楼”的草图。

  他看着岳阳楼的草图,慢慢陷入沉思。

  他的耳边,好像传来洞庭湖水奔腾澎湃的声音,势如千军万马。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他的眼前,仿佛看到洞庭湖水涨满与四岸齐平,气吞万里长天的包容和博大。

  他被声势浩大的气浪包裹着,他只觉得有一股激流注入笔端,喷薄而出:

  ……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

  波光粼粼、浩浩汤汤的洞庭湖风光,在他的笔下,一览无遗。

  波澜壮阔、气势雄浑的洞庭湖,又何尝不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写到最后,他已是踌躇满志,感慨不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位忧国忧民的老人,就是北宋宰相范仲淹。

  2

  范仲淹幼年孤苦无依,他两岁丧父,后跟随改嫁的母亲到山东的一户朱姓人家。

  长大后,范仲淹听说了自己的身世后感动不已,他立志发愤读书,救国救民。

  他辞别母亲,到离家不远的醴泉寺,进行全封闭式的苦读。

  每天晚上,他都是一边煮粥,一边读书,等粥煮好时已是深夜,他便和衣而卧。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第二天早上起来时,锅里的粥已经凉透凝固成一整块,他把粥划为四块,早晚各两块,配上野菜,就是他的一日两餐了。

  清苦自律的生活,培养了他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

  一次,范仲淹听人说,附近的一个祠庙问事占卜很是灵验。他不由得心里一动,决定前去占卜。到了大殿,他焚香祷告,虔诚叩拜,在心中默念:“我想有朝一日成为宰相,不知能否得到神明的指示?”

  祈祷完毕,他开始掷杯筊,杯筊落地,结果却不如人意。

  范仲淹想了想,跪下来,对神明说出了自己的第二个愿望:“既然我不能当宰相,请神明指示,我能不能成为一名好医生?”

  他默默祈祷完毕,再次掷杯筊,看到结果的那一刻,他又叹了一口气,还是未能如愿。

  回去后,朋友见范仲淹情绪低落,就问他原因。

  范仲淹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给朋友听。

  朋友说:“你作为读书人,求取功名、想当宰相的愿望,我可以理解。但我不明白,你为何还有做医生的愿望?”

  范仲淹郑重地回答:“我的理想是当宰相来辅佐贤明的君主,学以致用,让天下所有的百姓生活安定富足。既然神明指示,我当宰想的愿望不能实现。那么退一步来讲,为天下百姓服务的职业,除了做医生,似乎没有其他更适合的职位。”

  在范仲淹的心目中,无论是做宰相,还是做医生,造福万民、泽被苍生的志向从来都不曾改变。

  3

  公元1015 年,26岁的范仲淹迎来人生的第一次转折,他考中进士,历任文林郎、大理寺丞等官职。

  对于范仲淹来说,做官就要竭尽全力,为朝廷分忧。

  一年的冬至,把持朝政的刘太后突发奇想,要求皇上和文武百官在前殿为她祝寿。

  大家心里都明白刘太后这样做有违礼制,可是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说话。这时,范仲淹站了出来,他给皇帝上疏说:“皇帝有事奉亲长之道,但没有为臣之礼;如果要尽孝心,于内宫行家人礼仪即可,若与百官朝拜太后,有损皇上威严。”

  范仲淹又紧接着上了第二道奏疏,要求刘太后还政于皇帝。

  范仲淹此举在朝堂上掀起轩然大波。

  他之所以“胆大妄为”,是因为心中装着国家、朝廷,他想为皇上分忧的一颗忠心,从来不曾改变,他早已将个人荣辱置之度外。

  一手遮天的刘太后怎能咽下这口气,范仲淹被贬出京城。

  范仲淹虽然被贬,但皇上却记住了这位为他分忧的臣子。

  4

  刘太后去世后,范仲淹被召回京城。皇上给他安排了言官的职位—右司谏。

  范仲淹不负皇上所托,他把言官的作用发挥到淋漓尽致。

  一次,郭皇后误伤了皇上,这本是一桩小事,但皇上却动了废后的心思。

  善于察言观色的宰相吕夷简,因与郭皇后有嫌隙,支持皇上废后。

  范仲淹听说此事后,立即率领众多官员为郭皇后求情。虽然他据理力争,怎奈皇帝嫌他多事,他被贬到苏州。

  范仲淹因在苏州治水有功,又被调回京城任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之职。

  他的官越做越大,但他直言进谏、为朝廷分忧的秉性却没有丝毫改变。

  没过多久,范仲淹因对宰相不公平的用人制度提出尖锐批评而获罪,他被扣上“勾结朋党”的罪名,再次被贬出京城。

  范仲淹三次被贬,好友梅尧臣见之于心不忍,特作一首《灵乌赋》给他,劝他少管闲事,学做报喜的鸟,不要做像乌鸦一样遭人唾骂的鸟。

  谁知,范仲淹并不“领情”,他在回复中写下“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这八个字彰显了他为民请愿、矢志不渝的浩然正气,也是他忧国忧民的拳拳臣子之心。

  5

  范仲淹虽然被贬出朝堂,可他依然心系朝廷的安危。

  公元1038 年,西北边境战事不断,西夏的进攻打得驻守边境的宋军几乎全军覆灭。

  朝廷里,人心惶惶。皇上坐在龙椅上,放眼望去,能带兵打仗,力挽狂澜的人,又在哪里?这时,有人向皇上举荐范仲淹。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他又一次被推向了历史的前台。

  当范仲淹接到任职诏令后,马上赶往边关。

  其实,带兵打仗并不是他的长项,但他身负对国家生死存亡的使命感,只要国家需要他,他就会义不容辞地站出来。

  他用平日所掌握的军事知识,毅然接受挑战。

  一路上,范仲淹所见皆是面黄肌瘦、扶老携幼、到处流浪的百姓,还有孤坟累累的破败景象。见到边关如此情景,范仲淹心如刀割,他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写道: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6

  范仲淹到任后,一刻也不曾停息。他四处观察地形,积极听取驻军将士们的建议。

  经过对敌我双方的时局分析,范仲淹认为坚持防守才是上策。

  正当他按照自己的策略积极部署时,却引起朝中大臣们的极力反对。

  皇上和主战派认为西夏是个小国家,根本不放在眼里,最后决定攻打西夏。

  范仲淹听到这个诏令后,急忙向朝廷上书,表示现在并不是进攻的最佳时机。

  但朝廷依然按照原计划执行。

  结果不出所料,宋兵死伤无数,大败而归。

  朝廷经此一战,终于采纳了范仲淹的防守策略。

  他先是修固边城,而后又出重金奖励凿井,大兴耕种。在军中,他又提出把钱当靶心,对射中的士兵进行奖励。他又以优厚的条件招抚边关的少数民族。

  范仲淹的一系列举措赢得了民心,巩固了边防,扭转了宋朝被动挨打的局面。

  当时,在西北边境上流传着一首歌谣:“军中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7

  公元1043 年,西夏请求议和,西北战事得以结束。

  同年8月,范仲淹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年少时成为宰相的梦想得以实现,他迎来属于自己的璀璨时光。

  由于连年征战,赋税增加,百姓苦不堪言。皇上心急如焚,他多次召见范仲淹等人,征询意见。

  范仲淹深知责任重大,他多次召集朝中大臣商议之后,草拟了一份万言书,提出十项政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答手诏条陈十事》。

  皇上革新心切,全部给予采纳,很快,诏书统一颁布,以示天下。

  范仲淹带领他的团队信心百倍,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

  没过多久,朝中的政治面貌焕然一新,官府办事效能提高,财政、漕运等有所改善。

  8

  新政的推行,看似风平浪静,实际上是暗潮汹涌,一有机会,守旧的朝中势力便会酝酿罪名,寻找机会抨击范仲淹等人。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别有用心的人,在皇上面前,不停进献谗言,指责范仲淹等是“朋党”的议论此起彼伏。

  范仲淹不想让皇上为难,也不想牵连太多的同僚,他自请出任邓州。

  历时一年有余的新政改革,也随之废止。

  新政的失败像一根刺,深深地扎在范仲淹的心中。

  他虽然被贬出京城,远离朝廷,可他的心却留在了朝堂之上,他关注着这里的一切,喜则为之雀跃,忧则为之担心。

  他的一生,忧与乐是他生命的底色,他在忧乐中做官,在忧乐中戍边,在忧乐中新政。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化为永不坠落的彩虹,横跨天际、光照千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所向披靡,勇往直前。

岳阳楼

鬼故事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