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变法”先“变人”

时间:2024-09-16    来源:馨文居    作者:佚名  阅读:

  “澶渊之盟”后,宋朝传了四代,由神宗主政。因为承平日久,社会上充满了“太平病”,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故启用王安石为相,主导熙宁变法。

  王安石一上台便百政同时并举,又是青苗钱、又是免役法、又是市易司……仿彿一切“大有为”之事,全都迫不及待推出。

  但变法毕竟非一人之力所能独当,熙宁变法功败垂成便是与王安石的个性息息相关。

  王安石是个爱唱高调的人。有一次神宗问他:“唐太宗如何?”王回答说:“唐太宗算老几?要嘛就效法尧舜!”可见这一脚踩在云端上的“大志”有多不切实际!

  王安石个性上的另一毛病,就是狂妄跋扈,所有不同的意见全被视为“流俗之见”、“唱衰之言”。大臣韩琦上书指摘变法“使农怨于畎亩,商叹于道路,长吏不安其职。”王安石的儿子知道变法受阻,竟建议他:“将韩琦等反对人士的首级砍下来,悬在闹市,不就得了!”也可见子承父“气”。所以新法之败,不在于立意和制度,而在于人谋!

  自古以来,才智之士总有特立独行之处。这种特质如用在文学、艺术的领域,那人格与文格或可分离相看。一旦涉入众人之事的政治范畴,便会立时充满矛盾。

  王安石的人格特质可用八个字概括:“志大意骄,我行我素。”这一点,可以从他生活上的小细节看出端倪。

  史载王安石是一位极为邋遢的人,不但不喜洗澡,就连衣服也不常更换。身上经常散发出一股怪味道,薰臭难闻。苏洵在《辨奸论》一文说他“衣臣虏之衣,食犬豖之食,囚首垢面而谈诗书”便是指责他的卫生习惯,当然这“奸”是用得重了。

  不过,王安石的人格缺憾倒不影响文学上的成就。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文造诣仅次于苏东坡,是持平之论。有名的诗句如《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明妃曲》的“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著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一代文豪没事跑去变法,结果不胜感慨应是可以预期。

  智慧悟语:台湾《天下》杂志创刊号封面标题:“乱世新领导──人格、真诚、理想。人格优于能力,真诚优于策略,理想胜于才情。”在狂妄之前,我们不妨静静想想这句话的真意!

谈笑古今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