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之晋,西适豳,东极吴,南至楚越之交,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环永之治百里,北至于浯溪,西至于湘之源,南至于泷泉,东至于黄溪东屯,其间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数,黄溪最善。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1,与山升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上,揭水2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其略若剖大瓮3,侧立千尺,溪水积焉。黛蓄膏渟4,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颔龂腭5。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6,山舒水缓,有土田。始黄神为人时,居其地。
传者曰:“黄神王姓,莽之世也。莽既死,神更号黄氏,逃来,择其深峭者潜焉。”始莽尝曰:“余黄虞之后也”,故号其女曰黄皇室主。黄与王声相迩,而又有本,其所以传言者益验。神既居是,民咸安焉。以为有道,死乃俎豆之,为立祠。后稍徙近乎民,今祠在山阴溪水上。元和八年五月十六日,既归为记,以启后之好游者。
1丹碧之华叶骈植:鲜红的花儿,碧绿的叶儿,成双成对地点缀其间。
2揭水:涉水行。
3其略若剖大瓮:它的轮廓像是剖开了的大陶瓮。
4黛蓄膏渟:像是蓄了一潭乌光油亮的化妆油膏。
5颏颔龂腭:像人的下巴,下巴尖、牙根、牙床,呈现出种种形态。
6大冥之川:一个名叫大冥的水潭。
柳宗元在这一篇文章开头就为读者提出了一个非常醒目的字眼,那就是说天下山水“永最善”,而永州山水又是“黄溪最善”。然后作者把读者带到黄溪的东屯村,先在黄神祠欣赏黄溪山水全貌;再沿溪上山,一路指点领略奇丽景物,来到黄神当年隐身处。最后,作者介绍了黄神来历和所受敬遇。这样的写法,如同“以启后之好游者”,作者就像给读者做导游一样,文字中却很有意味。黄溪其实很偏僻,并非名山大川,而作者誉为“最善”。黄神原为逃亡,不属名士清流,而居民“以为有道”。正因为作者见地独特,评价异俗,所以他要以实服人,以景夺人,写山水而用史笔,赏奇丽则多为白描。写山,说“墙立”,说“骈植”,铸祠精练,而表现出陡峭之势,丰茂之态。叙述潭水,则写潭如剖瓮高挂,见游鱼“来若白虹”,想象奇妙,形象生动,写出了水清流急的特点。第二个水潭,石怪鸟奇,迥无人迹;而临深峭,恍入桃源,“山舒水缓,有土田”,不是仙界,而是人境。这循溪登山、探奇赏幽的游程,正如同当年黄神逃亡藏身、筚路蓝缕的路程。而这相传为奸贼王莽的后裔,却因居住深山而被视为神,吸引人民安居黄溪,得到他们的尊敬,立祠祭祀。可见山水不会因为偏僻而显得不奇丽,人也不会因为在逆境中而显得无道。相反,偏僻的山水可以“最善”,在逆境中人也可以“有道”,有黄溪和黄神为证。这便是这篇文章含蓄的思想情怀。第三段写黄神,简介民间有关的传说。最后记下游黄溪及写记的时间,并点明写这篇游记的主旨:用来启发以后的喜爱游览的人。如此一来,这篇文章的脉络就很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