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讳源,字子渐,姓尹氏,与其弟洙师鲁,俱有名于当世。其议论文章,博学强记,皆有以过人。而师鲁好辩,果于有为1。子渐为人刚简,不矜饰,能自晦藏。与人居,久而莫知;至其一有所发,则人必惊伏。其视世事,若不干其意;已而榷其情伪2,计其成败,后多如其言。其性不能容常人,而善与人交,久而益笃。自天圣明道之间,予与其兄弟交,其得于子渐者如此。
其曾祖讳谊,赠光禄少卿。祖讳文化,官至都官郎中,赠刑部侍郎。父讳仲宣,官至虞部员外郎,赠工部郎中。子渐初以祖荫,补三班借职,稍迁左班殿直。天圣八年,举进士及第,为奉礼郎,累迁太常博士。历知芮城、河阳二县,佥署3孟州判官事,又知新郑县,通判泾州、庆州,知怀州。以庆历五年三月十四日卒于官。
赵元昊寇边,围定川堡,大将葛怀敏发泾原兵救之。君遗怀敏书曰:“贼举其国而来,其利不在城堡,而兵法有不得而救者4。且吾军畏法,见敌必赴而不计利害,此其所以数败也。宜驻兵瓦亭。见利而后动。”怀敏不能用其言,遂以败死。刘涣知沧州,杖一卒不服,涣命斩之,以闻5,坐专杀6,降之密州。君上书为涣论直,得复知沧州。范文正公常荐君材,可以居馆阁。召试不用7,遂知怀州,至期月,大治。
是时,天子用范文正公,与今观文殿学士富公,武康军节度使韩公,欲更置天下事,而权幸小人不便8,三公皆罢去。而师鲁与时贤士,多被诬枉得罪9。君叹息,忧悲发愤,以谓生可厌而死可乐也。往往被酒,哀歌泣下,朋友皆窃怪之。已而以疾卒,享年五十。至和元年十有二月十三日,其子材葬君于河南府寿安县甘泉乡龙涧里。其平生所为文章六十篇,皆行于世。子男四人,曰材、植、机、桴。
呜呼,师鲁常劳其智于事物,而卒蹈忧患以穷死。若子渐者,旷然10不有累其心,而无所屈其志,然其寿考亦以不长。岂其所谓短长得失者,皆非此之谓欤11!其所以然者,不可得而知欤!铭曰:
有韫于中不以施,一愤乐死其如归。岂其志之将衰?不然,世果可嫉其如斯12。
1果于有为:果断敢为。
2榷其情伪:考察是真实的还是假装的。
3佥署:
4有不得而救者:如“围魏救赵”,不能攻打他国,反而还要回来救自己的城堡。
5以闻:上报朝廷。
6坐专杀:因为专杀获罪。
7召试不用:皇上召见考试后没有大用。
8权幸小人不便:当权的小人怕损害到自己的小人。
9被诬枉得罪:被诬告而获罪。
10旷然:心胸坦荡。
11皆非此之谓欤:都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那样。
12可嫉其如斯:如此可痛可恨。
欧阳修这一篇文章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兄弟并提,以这样一种手法来为其中之一写墓志铭。作者说,尹子渐“与其弟洙师鲁,俱有名于当世。”接下来就先说他们的共同点:“议论文章,博学强记,皆有以过人。”然后分说他们的不同点,而以尹子渐为主。尹师鲁的性格器识表现为“好辩,果于有为”。关于这一点,作者在尹师鲁墓志铭中有过详细的记载,如:“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但尹子渐的性格器识就不象其弟师鲁那样单纯明澈、一眼见底了,而是呈现出较复杂的特点。作者先用三句话概括他的品格:“刚简”,即刚直朴实;“不矜饰”,即不夸耀装饰自以为贤能;“能自晦藏”,即深微含蓄而不显露。然后以概括举例的方式就这三方面作进一步说明。比如,尹子渐和别人相处在一起,时间很长了,别人也不了解他的才能,这表明他“能自晦藏”;然而当他一旦发表了见解,写出了文章,则必定令人震惊佩服。又如,尹子渐看社会人世,好象很淡漠,似乎也抓不住事物的要害,这表明他“不矜饰”;然而当他一旦核查清楚事情的确实情况,就能预计其成败,而且以后的事实总象他所预料的那样。再如,他的性格不能容忍那些凡夫俗子,这表明了他的“刚简”;然而他又很善于和有才能的人交往,时间越久,之间的情谊就越深厚。从以上的例子,我们不仅看到了尹子渐不同于其弟的复杂的性格特征,而且透过其性格特征看到了他的杰出才能。从写作上看,每一层都是一抑一扬,文势曲折不平又有雄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