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友李公佐,有亭在其居之东园。今年春,以书抵洛,命修志之。
李氏世家随1。随,春秋时称汉东大国。鲁桓之后,楚始盛,随近之,常与为斗国相胜败2。然怪其山川土地,既无高深壮厚之势,封域之广,与郧、蓼相界3,才一二百里,非有古强诸侯制度,而为大国何也?其春秋世,未尝通中国盟会朝聘,僖二十年,方见于经,以伐见书4。哀之元年,始约列诸侯一会而罢5,其后乃希见。僻居荆夷,盖于蒲骚、郧、蓼小国之间,特大而已。故于今虽名藩镇,而实下州。山泽之产无美材,土地之贡无上物。朝廷达官大人,自闽陬岭徼6出而显者,往往皆是,而随近在天子千里内,几百年间,未闻出一士。岂其痹贫薄陋7自古然也。
予少从江南就食居之,能道其风土。地既瘠枯,民急生不舒愉8,虽丰居大族厚聚之家,未尝有树林池沼之乐,以为岁时休暇之嬉。独城南李氏为着姓,家多藏书,训子孙以学。予为童子,与李氏诸儿戏其家,见李氏方治东园,佳木美草,一一手植;周视封树9,日日去来园间甚勤。李氏寿终,公佐嗣家,又构亭其间,益修先人之所为。予亦壮,不复至其家。已而去,客汉、沔,游京师,久而乃归,复行城南,公佐引余登亭上,周寻童子时所见,则树之蘖者抱10,昔之抱者枿11,草之茁者丛,荄之甲者今果矣12。问其游儿,则有子如予童子之岁矣。相与逆数昔时13,则于今七闰矣,然忽忽如前日事。因叹嗟徘徊不能去。
噫!予方仕宦奔走,不知再至城南登此亭复几闰14,幸而再至,则东园之物又几变也。计亭之梁木其蠹15,瓦甓之溜、石物其泐16乎?随虽陋,非予乡,然予之长也,岂能忘情于随哉!公佐好学有行,乡里推之,与予友善。
明道二年十月十二日记。
1世家随:世代居住在随。
2常与为斗国相胜败:常作为交战国,互有胜败。
3与郧、蓼相界:郧,在今湖北安陆。蓼,在今河南唐河。界,临界、接壤。
4以伐见书:由于楚国征伐,随才出现在记载中。
5始约列诸侯一会而罢:以诸侯身份围蔡后,即不见于史书。
6闽陬岭徼:泛指福建、广东一带的边僻地区。陬zou,角落。徼jiao,边界。
7痹贫薄陋:贫瘠低下。
8民急生不舒愉:百姓生活并不舒服愉快。
9周视封树:环视四周已为墓地。封,聚土为坟。树,植树为标。
10树之蘖者抱:过去栽的树苗已长成合抱的大树。蘖nie,小树苗。
11昔之抱者枿:过去要合抱的大树已被砍伐。枿nie,树木砍伐后,重新长出的新芽。
12荄之甲者今果矣:果树嫩芽现已结成果实。荄gai,根部。甲,草木萌芽的外皮。
13逆数昔时:推算过去的时日。
14几闰:有多少个闰月,能推出是多少年。
15计亭之梁木其蠹:计算着那时东园亭上的梁木会朽烂。蠹du,木质腐烂。
16瓦甓之溜、石物其泐:砖瓦会剥落不堪,石块会风化。
欧阳秀这一篇文章主要是分成了三个大的层次:在文章一开始的部分,作者就简单地为读者交待了李公佐与他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还有来信请求作记的时间和地点。而在结尾部分则是说明写作这篇文章的的年月日,这是作记的常见格式。在文章的中心部分,第一个大的层次是叙述随州的情况,也是交待园亭的环境。“李氏世家随。”说明李氏世代都住在随这个地方,从而引出下文。随是周朝的国名,春秋时代号称汉东大国。作者围绕这个“大”字,介绍了古随国的历史、疆域、山川土地等情况。第二个大的层次是从自己亲身见闻的角度介绍李氏园亭,增添了文章的真实性和亲切感。首先说明自己从小生活在随州,对那里情况很了解。这两层铺叙同样是由大到小,由远及近,与下文的“独”字,都是为了突出李氏之家及其园亭。“城南”,点明李氏之家的位置。第三个大的层次是全文的结束语。这里又有三个小点:第一个小点是假想“幸而再至”的情景。感叹仕途之人,身不由己,不知再过多少年,才能再到这里,如果有幸再来,又不知园中之物又有多大变化,亭的石木砖瓦,恐怕都已朽坏了吧。发出对未来难于预料的伤感情调。第二个小点是表示不能忘情于随的强烈感情。“随虽陋,非予乡”,随虽然不好,又不是我的故乡,先退两步,“然”字一转,但是她却是养育我长大成人的地方,我哪能忘记她的恩情呢!前文极力写随之瘠陋,既衬托李氏园亭的难得,也衬托作者不忘养育之恩的强烈。第三个小点是再次交待与李公佐的友好关系,使全文首尾呼应,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