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元960 年5 月12 日,北宋都城东京开封,深夜。一队铁骑踏过长街。
为首的是京城巡检,王彦升。
这一年,王彦升的名字,在整个北宋帝国都是阎王一般的恐怖存在。
因为就在五个月之前,天下还是后周的,王彦升击杀了检校太尉、同平章事、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而且,他还屠灭了韩通全家。
这韩通不是普通人,他和赵匡胤平级,分掌帝国精锐的禁军。
如果不是王彦升击杀韩通,赵匡胤不可能成功篡位。
而事成后,赵匡胤仅仅把他提拔为京城巡检,说白了,就是一个都城里的高级巡逻兵。
王彦升有一肚子的怨气,却无处发泄。
2
今天夜里,京城巡检王彦升路过一座豪宅。
看门口的大狮子,估计是一个贪官,否则,哪来那么多钱呢。“嗯,我们夜晚巡逻这么辛苦,让这家人稍微出点血,应该没什么问题。”王彦升这么想着,便吩咐手下,大声地敲门。
马踏长街的声音,加上兵器交互碰撞的声音,明显让豪宅里面的人惊慌失措。
门很快打开了,一个老看门人出来。
王彦升直接骑马闯了进去,呵斥道:“例行检查。”
这时,豪宅里面一个书房的门打开了,从房间里面走出来一个潇洒帅气的中年人,挡住了王彦升的马,说:“将军请下马。”
看这个人不卑不亢,王彦升有些好奇,借着灯光,仔细看了看这个人,突然吓了一跳,连忙滚鞍下马。
这个人,竟然是大宋的宰相,王溥。
自己竟然闯进了宰相的家里面敲诈,王彦升想走,但是又不甘心,所谓“贼不走空”。于是,他假装客气:“王大人,您还没休息啊。”
王溥说:“将军半夜来这里,有什么事情吗?”
王彦升叹了一口气,说:“夜间巡城,太累了,想和宰相大人喝杯酒,聊聊天。”
王溥一听,也没法反驳,只得喊醒佣人,炒菜做饭,摆桌置酒。
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一会,王彦升说:“我们这些大头兵,生活拮据,处境困难啊,不像大人你住着豪宅。”
王溥假装没听懂隐藏的敲诈含义,开始打太极:“哦,哦,是啊,回头我们呢,要好好研究增加夜间巡逻人员的伙食和费用问题。”
接下来,就没话了,尬聊了一会,王彦升只能灰溜溜地告辞。
次日,王溥就秘密禀告了皇帝赵匡胤。
赵匡胤也觉得这个兄弟有点过分,就下旨将王彦升逐出京城开封,到唐州担任团练使去了。
3
王溥之所以能当宰相,还能家资巨富,是因为他父亲。
王溥的父亲名叫王祚,一直是一个低级的小吏。五代时,刘知远镇守山西的时候,看王祚这个人很有管理才能,就让他管粮草。
后来刘知远当了皇帝,就提拔他为三司使,继续管理物资。
五代时期,逐年征战,牛皮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政府每年都要百姓缴纳一定数量的牛皮。
有时候,路途遥远,天热多雨,牛皮还没有运到京城,就腐败变质了,百姓缴纳的牛皮不合格,就要遭受鞭笞。
王祚觉得这事得好好解决一下。
他想,既然运输牛皮是为了制作铠甲,那么,干脆把铠甲的制作程序、式样,发到各地,专人负责培训,直接把牛皮制作成铠甲,再运回京城开封,也就不会腐败变质了。
上级部门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好,直接采纳执行,一举免除了百姓的很多灾难。
事不大,却反映了王祚的责任心、善心。不久,他被提拔为商州刺史。
商州,位于秦岭大山深处,高山峻岭,来往的商旅、游子,苦于路途艰险,常常有人跌下悬崖。
王祚到任之后,看到这种情况,就募集了大笔资金,于秦岭之中开辟山岩梯路,自此,来往的旅人安全多了。
不久,王祚又担任颍州刺史,当时,颍州境内的通商渠淤塞得非常厉害。这条通商渠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水运曾经极为发达,但是,在战乱时期,堵塞严重,也没人去搭理这件事情。
只有王祚来了之后,他觉得应该为把这个利民惠民的事情做好,于是主持疏浚了通商渠,并且改名清河,自此,百姓出行,商旅货物,四通八达。
4
王祚在外地做官的时候,常常带上儿子王溥,让他增长见识。
受到其父的影响,王溥的心胸十分豁达。
有两件小事,可以反映王溥的为人处世的风格。
第一个事情是,郭威担任枢密使的时候,王溥作为军中从事,跟着郭威一起去讨伐河中李守贞、凤翔王景崇的叛乱。
削平叛乱之后,郭威搜出了很多朝中大臣写给李守贞、王景崇等人的联络信。
郭威准备把这些通敌的书信带回朝廷,按图索骥,一一追查这些大臣的责任。
王溥却说:“烧了这些书信吧,烧了它,于国于己,都是安全的。”
郭威恍然大悟,赶紧把这些书信烧了。
第二件事情是,后周世宗柴荣时期,柴荣有一次和王溥聊天,说起前朝的宰相李崧,问王溥:“李崧用蜡丸藏书与契丹联络,到底是真是假呢?”
王溥说:“李崧身为宰相,怎么像一个毛头小伙子一样莽撞,轻易把蜡丸的事情告诉很多人?不过是权臣苏逢吉诬陷他,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罢了。”
柴荣非常认可王溥的推理,说:“李崧一直都是一个兢兢业业的大臣,他不应该遭受污名。”
次日,柴荣下诏,给予李崧平反昭雪,赏赐其家族后人官职。
正是由于王溥这种睿智、豁达的处事能力,让他于百官之中脱颖而出,在他31岁那年成了后周宰相。
由于他宽厚的性格,以至于在后周太祖、周世宗、周恭帝、宋太祖时期一直做宰相,被称为两代四朝宰相。
5
由于王溥拜相时过于年轻,他的父亲王祚也还没有退休。
王祚当时的官职是宿州防御使,自然会有很多朋友、同事到王祚家聚会。
一次,王祚过生日,很多公卿大臣来贺寿。
进入酒席,落座之后,他们发现,王溥穿着宰相的衣服,在他父亲王祚的身边侍立。
大家就如火烧屁股一样,“腾”的一下子纷纷站了起来。
王祚老大不客气地说:“坐、坐。”
大家只得坐下,可是又坐不踏实。
王祚吩咐儿子王溥给叔叔们斟酒,王溥就过去一一斟酒。
公卿们赶紧又站起来。
王祚依然淡然地说:“不要客气,坐下,坐下,你们把他当条狗就行。”
公卿大臣们只得又坐下。
就这样一会站起来,一会又坐下,一会又站起来,一顿寿宴,都是折腾的时间。
后来,王溥觉得再这么搞下去,自己这个宰相太没面子了,就建议父亲:“你退休回家吧,安安生生养老算了。”
王祚坚决不同意:“不行,我还年轻,还可以为国家做很多事情,哪能那么早就赋闲在家呢?再说了,咱们朝廷,还离不开我啊。”
王溥说:“你怎么知道朝廷离不开你呢?你上一个请求退休的奏折试验一下。”
王祚就写了一封请求退休的奏折。
一般情况下,皇帝对于退休的奏折,都会打回去几次,表示爱卿劳苦功高,朕离不开爱卿的操劳。但是,王祚的奏折,直接就批复下来,准予退休。
王祚明白是儿子王溥从中作梗,气得大骂王溥说:“我体力未衰,你想保固自己的名位,而断我的官路。”举起棍子想打王溥,亲戚们劝阻他才作罢。
6
若干年之后,王溥也老了,退休了以后,他的几个儿子,也都努力读书,做官也非常优秀。
甚至到了王溥的孙子一辈,有个叫王克明的,由于读书优秀,办事勤谨,被选为驸马,娶了宋太宗赵光义的女儿贤懿公主。
王溥家族的鼎盛,从五代后汉刘知远,一直到宋仁宗,接近百年,可谓福泽绵长。
所以啊,人还是要多做好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