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想要解读一个人的念头明显是自负的,更不要说解读一个作家。从手指到梁学敏,从笔名到本名,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一种充满力量的回归?这回归建立在作家更了解自我,更自信,更有安全感和掌控力的基础上。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一直期待发现作家的“改变”,但收效甚微。唯一能够确定的是,语言上有了更多的节制,表达更加含蓄,它们开始往河道里流淌。有许多细节,都显现出波光粼粼的一面,让人忍不住停下来回味。然而他仍然是我们熟悉的作家、朋友,一遍一遍讲述同样的故事,但却又要创造出新鲜的人物和情境。这是所有的虚构作家都会遭遇的状态,短篇作家尤甚。但随着不断地回到同一主题,他的发现越来越多。或者正如他自己所说,氛围里的东西没有什么变化,挑选的东西应该和从前一样。但是从直觉写作到有规划的写作,从在写作中探寻主题到拥有了主题再写——这也许是只有作家本人才能够感受到的能力的提升。遗憾的是,作为写作者,他无法了解读者的感受,而我们拥有许多的读者,相信这其中的每一个,都会对作品有自己独特的解读。
(白 琳)
1
中午一点,太阳把操场晒得微微晃动着,操场周围密密麻麻的杨树叶子一动也不动,一小块玻璃闪了一下光,然后消失了。李东站在生锈了的单杠旁,他的脖子僵硬着,因为一动就会挨着湿透了的衬衣领子和背。他在这儿站了好久了,一直盯着对面的女生宿舍门,一块黑漆漆的小长块。李东想,这是最后一次了,我再也不会来这里了。
这里是王城幼儿师范学院,李东的女朋友王敏在这里读书,一年前,李东从王城师专毕业,回到夏县李镇黄村小学当老师,从那之后,他几乎每周六都会来王城,周日下午再回去。刚开始挺好的,每次来了李东在学校后面的城中村租一间带电视的房间,他们待在屋子里看电视,只吃饭的时候出来。但持续了两个月,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会突然出现个意外,比如王敏的高中同学来,所以她不能陪他。再后来呢,王敏告诉李东,不要每个星期都来,太费钱。再后来,李东来了,却见不着王敏,她们宿舍的人都说不知道王敏在哪儿。李东下过决心,再也不来找王敏了,但是到了星期六下午,他躺在床上,想到接下来的一天半,就要这样躺在家里,就感到害怕,于是就又来了王城。有时候他想,去了王城,我可以不去找王敏,我在别的地方待着。但是这样的决心也没用,一下东山汽车站,他很快就会涌上希望来,说不定这次王敏正等着自己呢?于是就又来了。
李东抬起手捋了一下头发,头发很烫。手拿下来时,再次变得湿漉漉的。女生宿舍门那里走出来一个身影。李东心跳加快了。不过很快,他就辨别出,那个身影不是王敏,也不是徐丽。徐丽是王敏一个宿舍的,刚才李东在操场上碰到她,托她去给他看看王敏在不在。
那个身影绕道操场旁边,在杨树的阴影下往这边走来。其实,李东也完全可以站到杨树的阴凉里等。刚才他也出现过这个念头。但是他还是站在了太阳底下。滚烫的阳光甚至让皮肤觉得微微刺痛。他老是觉得,王敏应该就在某个能看见他的一个地方待着。他的目光从对面宿舍的窗户上一扇一扇地划过。如果我就这么一直站下去,她会不会出来见我?李东想。
徐丽出来了。李东看见她并没有绕道阴凉处,而是直接穿过操场走来。她低着头,并没有看李东。
在和王敏谈恋爱的这两年,李东来王城幼儿师范学院无数次了。但是此刻,他感觉到这个地方在排斥自己。这两年里,李东和王敏宿舍的人都认识了,他们还一起吃过好几次饭。和徐丽接触的尤其多一些,徐丽和王敏不仅是同学,还是同一个地方来的,所以他们两个的关系最好。王敏给李东讲过许多徐丽的事情。比如徐丽早就打算,一定要找个王城本地的人结婚。所以她拒绝了好几个条件还不错的男生。李东还能记得王敏的语气,她就是为了钱哪。
但是即使是这么熟的徐丽,跟李东说话时也和原来不一样了。她走到李东旁边,眯着眼睛说,王敏不在,没人知道她去哪儿了。李东张开嘴,但是没说出话来,他把目光看向别处,停顿了一下说,那好吧。那我就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