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律绝格式

时间:2024-05-04    来源:馨文居    作者:蝶恋花  阅读:

五言绝句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特别提示:

  此五言绝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仄平平〔用平韵〕”,其余不变。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使用另一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

  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诗参考: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唐〕李白

  昨夜梁园里,弟寒兄不知。

  庭前看玉树,肠断忆连枝。

五言绝句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特别说明:

  此五言绝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用平韵〕”,其余不变。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使用另一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

  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诗参考:

  听 筝

  〔唐〕李 端

  鸣筝金粟桂,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是误拂弦。

五言律诗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起首句不押韵)

  ·     ·   △

  特别提示:

  此五言律诗的另一式:仄起首句押韵,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用平韵〕”,其余不变。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使用另一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诗参考:

  五律·春望

  〔唐〕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五言律诗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起首句不押韵)

  ·         △

  特别提示:

  此格五言律诗的另一式:平起首句押韵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用平韵〕”,其余不变。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使用另一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诗参考:

  五律·山居秋螟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青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七言绝句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特别提示:

  此七言绝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可用仄韵)”,其余不变。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诗参考:

  为女民兵题照

  〔当代〕毛泽东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

七言绝句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特别提示:

  此七言绝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可用仄韵)”,其余不变。

  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型中,可使用另一特定格式:“仄仄平平仄平仄”。

  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诗参考:

  早发白帝城

  〔唐〕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七言律诗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特别提示:

  律诗首句多为押韵。

  此格七言律诗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可用仄韵〕”,其余不变。

  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型中,可使用另一特定格式:“仄仄平平仄平仄”。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诗参考:

  七律·书愤

  〔宋〕陆 游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仲伯间?

七言律诗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特别提示:

  律诗首句多为押韵。

  此七言律诗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可用仄韵〕”,其余不变。

  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型中,可使用另一特定格式:“仄仄平平仄平仄”。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表示韵脚。

  例诗参考:

  七律·登庐山

  〔当代〕毛泽东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七律·长征

  〔当代〕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格律诗中相关词语解释

  【孤平】律诗忌犯“孤平”。所谓“孤平”,指有韵脚的诗句中,除韵脚之外若出现了孤立的单平声字,便视为“孤平”。说明:韵脚单平声,不算孤平。仄起句中或无韵脚的诗句中出现单平声,通常不 忌“孤平”。见李白诗《对雪献从兄虞城宰》“肠断忆连枝”。

  另有一种特定平仄格式,自唐以来便被认可,当谨记:

  五言:“平平平仄仄”,可换作“平平仄平仄”。

  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可换作“仄仄平平仄平仄”。

  【拗救】所谓拗救,是针对诗句中犯了“孤平”的补救。如该用平声的字用了仄声,便改其相邻位置的一个仄声字为平声,以此来保证两个平声。  例如:

  “平平仄仄平”〔原格〕→“仄平仄仄平”〔句首出现孤平〕→“仄平平仄平”〔于第三字补救一个平〕。

  这便是拗救,亦称为“拗补”。这里所谓的“拗”,即指不同顺,当然是指脱离格式而言。 例如:

  〔李白·对雪献从兄虞城宰〕昨夜梁园里,弟寒兄不知。庭前看玉树,肠断忆连枝。(“兄”补“弟”)

  【拗句】指脱离格式的不和谐的句子。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所谓“一三五不论”,即指诗句中通常第一、三、五字可不论平仄,当然对于五言诗来说只能是“一二不论”。但“一三五不论”的前提是,不得违背“忌犯孤平”规则。“二四六分明”,即指严格履行规定的平仄格式 ,当然也是特殊情况除外。

  【粘对】是指律诗平仄格式中的一种搭配方式。“对”,是针对一联中两个句子“平仄相对”而言,如第一句第二字为平,第二句第二字必为仄。“粘”,是针对两联相邻的句子“平仄相同”而言,如上联尾句第二字为平,下联首句第二字亦必为平。

  【诗联】律诗中,按顺序以两句为一组句,人们常把一个组句称为“一联”,一首律诗分为四联,并依次分别命名为: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颌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平仄】所谓“平”和“仄”,即古人于诗词格律中规定的“阴平、阳平”和“上声、去声”的声调格式,基本类似于今代四声调中的“一声、二声”和“三声、四声”。古音与今音是有些区别的,当代人按格律写诗词,当然应该完全遵照今人的读音习惯。格律本身即力求语言声调上的谐美,而这种谐美,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语音习惯和语言环境基础之上的,否则,就难以称为谐美。今代有些人往往忽略这一点,偏偏要向古音古韵中寻找所谓的谐美,甚至强调到让多数人都不知所以然的“入声”上来,认为只有如此才能显现古人遗留下来的诗词格律的韵味,结果写出来的东西反倒令人绕舌拗口,了无情趣。

  顺便再探讨一下“平仄”实用效果问题。诗句中的“平”或“仄”,其实均各包含两个声调,按照诗词格律写诗作词,并非仅仅符合平仄格式便能保证你写出音韵谐美的作品。在遵照诗句平仄格式的基础上,结合诗句构意及整体音韵效果,还应于平仄中考虑其各自两种声调的搭配。比如,在句中需揣度的某字应“平”,究竟用“阴平”合适,还是用“阳平”合适?若某字应“仄”,究竟是用“上声”还是用“去声”?这也是你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有一个权衡的,当然这也是一个经验上的问题。

  写在编选校注《诗词格律》之后

  本次编选校注《诗词格律》,参照资料为《钦定词谱》和《白香词谱》。但于参照中,又就其不合理之处而适当予以取舍、修缮或补正。自晚唐而宋,纷纷以征新声而作词者可谓风起云涌;故词牌千余数,亦不无鱼龙混杂。又后人仿填之中,多有破格发挥者,致一调而变格多体;变格虽有精华,其实亦有糟粕。愚以为,不足以就其格式或变格而逐一考究临仿。而《钦定词谱》枚举庞杂,列附变体不厌其烦,甚至前人填词中随机多用或少用一韵,亦被视为一种变格,实乃不得其法。本稿编选仅以常用词牌及格式优美者为主,并针对各词牌格式要点,附加“特别提示”,以供诗词爱好者研习参照。其中要点提示,旨在点示其美,而不在故弄玄虚。

  谈及仿填诗词格律,笔者一贯坚持今人当以今声定平仄,以今声谐韵律,是谓脍炙今人之口。又以为诗词格律中某些戒律并不十分重要,必要时允许酌情打破,尤其旧词律中标定有入声韵、叶韵等等,可一概忽略,而代之以常韵。在编校诗词格律中,经阅读核对大量古人例词而得知,古人填词常酌情小动律中平仄,亦常有随机添字减字而不拘小节。今常闻类“学究”者训:古人创建词调或填词,或后有摊破变体及平仄易调等,均以乐谱为据而不失乐律,故今人填词悉遵守古人一声一韵,方不失章法。乃至严规韵脚沿袭入声之说,甚至要求标明宫商中吕。凡此种种,可谓循规蹈矩之态可掬。其实宋以后,词作为诗之另体,多以咏诵为主,即便付之唱板,亦绝不至于一概尘索汉乐唐谱,况宋人张炎曾云:“旧谱零落,姑置勿论”。实不知当代“学究”所言之“乐谱”终为何物?

  中华古代诗词,时隔数百年乃至数千年而犹被今人所津津乐道、吟诵不疲,必有金玉之声、兰蕙之质蕴于其中。然而中华独特语言文字表现形式及其深厚文化传统底蕴,是磊就中华诗文化丰碑之根基与柱梁。因而,诗词格律,做为善于表现中华诗词吟咏特色一种形式,理应在现代诗文化之创新与拓展中得以继承和借鉴。如今人在继承古代诗词艺术要领基础之上,发扬宋人词格律创新精神,于“类词体诗”创意上独辟蹊径,或可重新走出一片光明,或可再铸一番辉煌。此便是本人编选校注《诗词格律》之痴心所在。然虽不懈竭诚之意,仍难免出现疏忽纰漏或力有所不济,还望关注者勇于斧正,还望见仁见智者不吝赐教。

  最后,有必要再表明笔者心迹:

  欲格律诗词不亡,跳脱古声韵为首要。格律本方便于我,何必视之如行险履绳?

律绝格式

励志日志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