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他乡是故乡

时间:2024-10-20    来源:馨文居    作者:黄汝城  阅读:

  从阳台望出去,一条小河蜿蜒流淌。小河像一条纽带,连接着远处的城市和乡村,也滋养着周边的人和土地。每次来东莞何淋家,我都要从这条小河的桥上经过,每次都会多看几眼。

  河水要流动,才会有生气。人也一样,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也要多走动,才会更亲;二姐如是说。我对二姐的话,深以为然,周末便会经常过来。每次,他们都像待贵客一样待我,让我感动不已。这次,何淋买了很多海鲜,拿出陈年老酒,二姐做了米粉蒸肉。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把酒言欢,其乐融融。老酒,沁入脾胃,回味无穷;二姐做的粉蒸肉,更让大家赞不绝口。那不肥不瘦的肉,蒸得恰到好处,入口即化,肉中裹挟着米粉的柔滑和清甜。这分明就是家乡的味道!舌尖触碰到这个味道,心头温热。我抬头看着二姐,原来二姐身上也有母亲的影子呢,她竟然做出了母亲的味道。席间,我一再追问粉蒸肉的诀窍。二姐说,米粉是老家带来的,原是用来做米粑的粉。噢,我明白了。米粉是用米现碾的粉,和超市里买的米粉不同。我以为只有用家乡的肉和水才能做出家乡的味道,却不料,在异乡东莞,二姐也硬是做出了家乡肉的味道。看我们喜欢,二姐眼里也露出如母亲一样温和满足的微笑。我在家排行最小,是家里的老宝。二姐比我大很多,我只比她大女儿大几岁,从小,二姐就疼爱我,好吃好喝的都先留给我。我和二姐感情一直很好。母亲去世后,二姐和我更亲了,什么都愿意和我讲。其实,内心里,我也把二姐当成半个母亲。我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二姐的行为和动作也越来越像母亲了。我才放下行囊,二姐就带我去她房间,拉开抽屉,给我看她的衣服,她一件件打开,又一件件叠好。这个夜晚,温暖无比,我似乎回到了家乡的怀抱。

  第二天早上,二姐带我去河边散步。能够与小河亲近,我内心是欢喜的。河堤边,不同颜色的簕杜鹃竞相绽放。河边绿油油的小草长得有半人高,低矮的草地上,蓝的紫的黄的野花也到处疯长。草丛边,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垂钓者。

  也许是生活工作压力太大,我发现,越多越多的人都喜欢钓鱼。也许,他们钓的不仅是鱼,更是自己的心情。

  不经意间,路边一块牌子引起了我的注意。看介绍的文字,始知离此处不远,有一个半仙山公祠古建筑群,是由朱熹的后人兴建的。我一向对古建筑情有所钟,又对朱熹很崇拜,回去问何淋,让他带我去看看。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开车按导航走,很快驶进一个村落。拐弯处,一座拱形屋檐的老祠堂出现在眼前,一位穿着细花衬衣的老人恰好从门前经过。我知道,半仙山村到了。

  到了开阔地,有一口圆形池塘。广东很多村落,村前几乎都有这样的池塘。塘前,一字排开着几座祠堂,有叶祯公祠、景林公祠、西林公祠和东林公祠等几个大祠堂。其中,朱氏大祠堂最为醒目,朱红大门,门前两根石柱,屋檐上雕梁画栋。旁边挨着的景林公祠更高大,飘檐下除了木雕还有一些人物画和文字,仔细一看,原来此处曾是以前的朱子学堂。看来,朱氏家族沿袭家风,对文化教育非常重视,有朱子这样出类拔萃的人作榜样,相信朱氏家族后继有人,并发扬光大。站在学堂门口,我闭上眼睛,想象着学堂内飘荡的朗朗诵书声,声音透过门缝,随着风儿,在池塘上方回旋。朱子若知道后继有人,也该含笑九泉了。

  我们沿着小巷往后面走,幽深曲折的村巷,是青石板的路面,有些高低不平,不知有多少人在上面走过,不知留下了多少先人的印记。小巷中间,有长条原石供人休息。我轻轻坐下,凝视着斑驳陆离发黑的墙身,它们经过了怎样坎坷的岁月,它们经受了多少风雨磨难,至今依然顽强地挺立着,一路走来,是多么地不容易呀。恍惚间,我好像回到了小时候,也是这样的村巷,我和几个邻家孩子在小巷里追逐着。黄昏,母亲在门前扯起嗓子喊我回家吃饭……童年,是一个回不去的地方,然而,又是我们记忆最深最美好的时光。此时,我似乎又回到了从前,身边的一切都那么熟悉和亲切。连呼吸的空气也是熟悉的味道……

  这里和我们村一样,大都是青砖瓦房,也还有一些泥墙屋,泥墙砌得端端正正,泛着青白的光,细心看,泥砖上有丝丝缕缕的细纹。对泥墙,我不陌生。小时候就经常见大人用门板制作泥砖。家门对面的淑里姆妈家的墙面,就是泥墙砌的,那堵泥墙,陪伴了我整个童年和青年,那里有我童年和青春的记忆。小时候,我和小哥在泥墙上糊过牛粪饼,等干透了,轻轻地揭下来,堆在竹篓里。待母亲用泥炉炒菜时,我把干牛粪饼塞进炉灶,看它们在火炉里快活地燃烧着,噼啪作响,红红的火焰映得我满脸通红。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好转,曾经热闹喧嚣的泥墙屋,黯然退出历史舞台。因为久无人住,泥墙慢慢坍塌了,上面长了野草和绿色的青苔。但,它在我眼里,仍是最美的风景;每每回去给家人拍照片,我就喜欢以它为背景。只是,前两年,泥墙被推倒,建了一栋三层高的楼房。它遮挡了我们家的阳光,也遮挡了我对它的美好回忆。

  人会老去和离开,房子也一样。半仙村的很多房子也已经老了,没修复的,很多已经不能住人了。村里,只见到一些老人和孩子。

  回到池塘边,一阵哀乐传来,一条穿着白衣戴白帽的送葬队伍向村外走去。许是被乐声惊动了,一个头发银白面色藜黑的老奶奶站在自家墙边,眼睛望着送葬队伍离开的方向,嘴里一直吟唱着什么,原来她在看热闹呢。我走近她,凝视着她爬满皱纹的脸,低垂下弯的眉头,近似光秃的牙床。她瘪着的嘴一张一合,让我想起了以前隔壁大屋的老婆婆,她嘴巴一刻不停地咀嚼着,让嘴馋的我们以为她一直在吃着什么,要她张开嘴巴给我们看。她也是这么老,也是这么和善可亲。我猜测老奶奶快百岁了吧,我靠近她,大声问她多少岁了?她大概有些耳背,误会了我的意思。她指着远去的那些人:“好可惜,好年轻哟,才四十几,不够五十呢!”目光回转,她盯着我,温和地问:“妹仔,你这么白净,是外省人吧?我也是外地嫁过来的呢。”这么巧呢,原来我们都是外来媳妇。难怪我一见到她,就觉得特别亲切。她絮絮叨叨地说着她的过去,我插不上话,只是不住地点头。说着说着,她又拍手唱了起来。她脸上并没有任何悲伤难过的神情,或许,她见惯了太多的生死离别,早已把生死看淡了。看得出来,她是个开心快乐的老人,精神矍铄,眼神清亮,气色很好。这时,又一个老人家背着手朝老奶奶走去,她们很快就搭上话。挥手告别慈眉善目的老人,我发现,她们与这些老建筑是多么地和谐和统一。

  吃过午饭,知道附近的茶山镇还有一个闻名的南社明清古村落,始建于宋,有800多年的历史。知道我对这些老物事的热爱,何淋又主动要带我们去看看。

  景区外面,榕树下,有几个老奶奶坐在小板凳上,地上摆着一些时令蔬菜和水果,我想,这些应该是她们自家种植的。几个瓜菜,虽然赚不了几个钱,但贴补一下家用,还是好的;或许,习惯了劳作的她们,就是闲不下来,利用空闲时间,摆卖一些吃不完的蔬果,不过是为了让劳动有一些自我认定的价值,或者说是敬畏树上或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果蔬。榕树下的石凳上,还散坐着几个老人,其中一个戴着宽边的黑圆帽,我知道,这是客家人的装扮,她应该是地道的客家人。在她们脸上,看到的是淡然和自在。都说,客家女人勤劳善良能干。恍惚间,我似乎也看见母亲的身影。

  大概南社古村打造得比较完善,要收30元的门票。进门后,最先映入眼帘的,依然是一个长方形池塘。还没回过神,一阵咿咿呀呀的粤剧唱腔远远传来。走近了,原来是两个穿戏服的红女绿男,在池塘上的小舟上唱戏。池塘,成了一个流动的水上舞台。泛舟唱戏,不愧是一个好点子。他们装扮漂亮,唱功了得,吸引了众多游客观看。池塘边,种植着几株红花千层树,浓密的枝条垂挂在池塘上方,随风舞动,它们似乎也陶醉于歌声中。

  挨着池塘,依旧是一座座带有岭南文化建筑风格的祠堂,规模比较宏大,外形和内观都颇为讲究。这些成片的建筑有祠堂家庙店铺和书院,光祠堂就有22座,民居200多间,让人眼花缭乱。这么多祠堂,以谢氏祠堂和宗庙最为有名,因为史上谢氏曾跟随左宗棠一起收复新疆。其中还有一个百岁坊,是为了纪念一对年逾百岁的谢姓夫妇兴建的。南社村四周绿树成荫,地理位置好,人丁兴旺,也是风水宝地。明清时期,这里曾出过很多进士、贡生、举人及秀才等。南社村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村落,果然不负历史文化名村的称号。

  慢慢走上六眼桥,原来,池塘一角,还有一个南社戏台。临街有一些商铺,卖工艺品和食品。许多穿着汉服或傣服的青年男女悠闲地在街市上走着,我疑心自己穿越到了宋朝或明朝。戏台对面,有个高台,角落有一棵老榕树。榕树旁的石凳上,坐着清一色上了年纪的大老爷们。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热切地交谈着。也许是见惯不怪,他们似乎与外面的世界隔绝。世界在变,他们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方式,穿着凉拖鞋,茶余饭后便在榕树下闲聊,那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舞台,或者已经变成了每天日常不可缺少的部分。想起我们家乡,虽然和岭南隔了一道南岭,但很多风俗习惯还是相似的,也是这样的风土人情,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和女人分别主宰着属于自己的世界。

  看罢祠堂,顺便看看民居。依旧是青石板的路面,两边是青砖瓦房。有某些谢氏名人故居、关帝庙家庙等。很多都是后期修缮过的,有些还没来得及修复,徒留下断垣残壁和一些荒草,让人看了心酸。村里,还有一两处古井,为了安全起见,井口被盖上了。何淋打开井盖,我探头,井水清幽,不发一语,只照见我的头影。这口古井,偏于一隅,不声不响。住在村里的人,来了一拨又走了一拨。只有古井还默默地守护在原地。它见证了发生在南社村的许多前尘往事,它见证了南社村的旧颜和新貌。

  转出来,又走到池塘边,小船在池塘里转圈,船上的人还在继续唱着。此时的南社村,热闹非常。古桥,流水,祠堂,民居,美食,穿着异服的男女,自然与人文,是那么和谐和安宁。

  忽然想起史铁生的一段话:“对于故乡,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

励志日志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