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羊多而好,无论是放养还是舍饲,都是成群结队、品种优良,这得益于它悠久的养羊历史和自然天成的地理环境,几千年来羊只不绝,满原遍坡的青饲料也愈来愈茂盛葱茏。
羊多而好,吃羊的习俗就深厚而优良,陕北人把羊肉当作生命里最重要的食物,也把羊肉做成了世间绝顶美味。从纯粹的炖羊肉,到羊杂碎、醋泼羊头、糊辣羊蹄乃至与碳水的奇妙组合,“荞面圪坨羊腥汤,生生死死相跟上”。一碗羊肉揪面片,更是把陕西人吃面的配置提升了不少。
陕北人已经把羊肉送进长安、走出潼关,神州大地许多地方都氤氲着陕北羊肉的爨香。除过把羊肉生意越做越大,用羊肉丰厚腰包之外,陕北人自己也还保留着许多吃羊肉的美好习俗,“打平伙”就是其中一个兴味盎然的食俗。
所谓“打平伙”,就是众人凑份子买羊肉,然后一起分吃。
一般的“打平伙”是这样的,大约是在农闲的时候,陕北的“受苦人”聚在一起聊天侃地,当然也许会载歌载舞,唱几曲信天游、扭一阵子秧歌,共同消磨时间,享受难得的闲暇。舞之蹈之、吟之诵之,眉飞色舞之际,腹中饿意顿生,此时最向往的是那香喷喷的炖羊肉。那是世间最好的美味,也是平日里最向往的饕餮,奈何生计紧促,难得有大快朵颐时。今日高兴,兄弟们凑一起了,咱们“一搭里”吃个羊肉吧!好啊,应者云集,一呼啦地摩拳擦掌,似乎那羊肉已经端到眼前。
这里的“一搭里”吃个羊肉,不是去下馆子,也不是谁请客,它特指一种已经约定俗成的吃法。那就是去买一只羊来,拿羊的总价钱除以人数,之后每人掏出自己的那一份,三五一十五、二一添作五的,这羊就成了人人有份的羊了。之后,这只羊会被三锤两棒子地宰杀分割了,架起硬柴火,添水放肉加作料,要不了多久,一锅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窜着香气的炖羊肉就成了。此刻,一个个大小相当的青瓷大碗已经在锅沿上摆放整齐,但见掌勺的大师傅,把锅里的肉、汤、骨头等,几乎是掐尺等寸地分配,保证每个碗里有肥有瘦、有汤有骨头,不偏不倚、不多不少,不用挑挑拣拣、不会争争抢抢。这许多兄弟们每人端起一碗,或是盘腿坐在热炕上,或是圪蹴在当地,一人一碗,呼噜呼噜,连吃带喝,大快朵颐!哦呀,吃了这碗肉,神仙也上头啊,这光景美得太太么。
这就是“打平伙”。
原本,“打平伙”的意思是大家把吃的贡献出来一同享用,后衍生至许多人一起做某件事或平分东西。按照这个意思,“打平伙”也许诞生在“走西口”的途中,出远门了,各人都带着家里给准备的干粮,大家结伙搭伴地走着。到了要打尖的时候,你的馍馍,我的饼子,还有他的酸菜什么的,质量都一般,但品种还丰富,出门都是兄弟,你尝我一口、我吃你一块,说说笑笑热热闹闹。这时有人提议,这么个你一口我一口地推来让去,“麻求烦”的,干脆把各人的吃的都拿出来搁到一起,咱们“一搭里”吃!这应该是最早的打平伙吧。后来,这种资源共享、成本分摊的就餐模式,慢慢就演化成各人分摊一点钱,买来吃的大家共享。再后来,基本就固化在吃羊肉这件事上。
炖羊肉好吃,但也价值不菲。羊肉价格高,一是需求量大,大家都爱吃,市场因素决定的;二来羊肉是肉类里生熟损耗最大的,古人李渔《闲情偶寄》里道:物之折耗最重者,羊肉是也。谚之有曰:“羊几贯,账难算,生折对半熟对半,百斤只剩念余斤,缩到后来只一段。”“大率羊肉百斤,宰而割之,止得五十斤。迨烹而熟之,又止得二十五斤。”知道了这一点,就对炖羊肉相对不菲的价格有了一个了知,不是卖得贵,是买的就很贵啊。
羊肉现在卖得贵,过去也不便宜,特别是在那个时候的年份,陕北人的日子一度是很清苦的,虽然自己就是牧羊人,虽然满坡遍原的都是羊儿,但要变成口中美味,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为什么呢?背锅子走路——钱(前)紧么。一边是价格不菲的羊肉,一边是对美味的向往,怎么办?辛劳又聪慧的“受苦人”们想到了集资购买的方式,既可以花不多的钱,又能够吃上美味的羊肉,这是多好的事情。用今天的话说,这不就是“众筹”?
不惟花钱少,关键还热闹。大家伙平日里忙于生计,这时候好容易凑到一起了,谝谝闲传、说说天地,是沟通、是交流,也是增进了解、增进友谊甚或化解龃龉、释解误会的好时机。聊也聊了、笑也笑了、闹也闹了,那就再一起吃喝一顿,热热乎乎的羊肉一锅炖,亲亲热热的兄弟亲更亲。如果这时候再有一瓶烧酒,那就更好了,一起吃着肉、一起喝着酒,多好的光景也莫过如此哦。
这样的“打平伙”,不惟平均,也不光热闹,实际上也是一种饮食智慧。怎么说呢?就说一只羊,有肉有骨有汤有杂碎,哪一块都好吃,哪一块都想吃。可要是自己一个人下馆子吃,你不可能一个人吃掉一只羊,也不可能一次性吃到羊的各个部位。就是这种一群人吃一只羊的办法,才能吃得全乎,吃得舒服。花钱不多,吃得乐呵,那何乐而不为?
在现代人的眼中,这“打平伙”还被冠上“AA”制的标签。现如今的“AA”制,在城市里的上班族和学生们已经比较普遍了,大家饭时凑到一起,一起点一桌丰盛的菜肴,一起聚而餐之。之后算总账,再按人头平均成小账,各自掏出自己该负担的那一份,互不相欠,皆大欢喜。据说江浙沪一带的人还管这种付账方式叫作“劈硬柴”。但这种付账方式在北方过去很少有,即令现在,一些稍微年长的人还觉得这样做太生分,总是要抢着付账,似乎那样才够意思、才体面。但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接受了这一方式,他们觉得这样既能一起聚餐,又无心理负担,轻松自在。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烙印,一个地域有一个地域的习俗,都无可厚非。
只是觉得,陕北人这种“打平伙”,虽然也有“AA”的痕迹,但更多的是一种生存智慧,一种交往方式,甚或是一种团聚的渴求与热火。
是的,既省钱,又高兴,吃得还好,那这“打平伙”就没理由不参加,这“打平伙”是越参加越高兴,今日散了,也许马上就盼着下次呢。
有机会到陕北去,一定吃一次那热腾腾香喷喷的炖羊肉,如果有幸,能感受一下“打平伙”的热闹,那就更是一种民俗文化的深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