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幸福老人忆过往

时间:2024-08-25    来源:www.xinwenju.com    作者: 张晓英  阅读:

  1969年12月,父亲带着母亲和妹妹下放到了盐城县中心公社。同年同月的27号,我从学校分配到了镇江纸浆厂工作。来到工厂的第一个工作岗位是电工,此后,我先后在电气安装、运行、维修的不同岗位上干了8年,接着又从事管理工作13年。

  刚进厂的时候,我的工资是30.50元,一年后转正调整为二级工35元,这35元工资一拿就是10年。当时虽然物价很低,但我手头还是很紧——每月要寄8元钱给下乡插队的弟弟当零用钱,还要存一点钱,以便每年探亲时可以给父母买点礼物。这样,每月自己可以用的钱也只有15元左右。

  记得当时班组的一位老师傅家中急需用钱,组织一帮工友"来会",我也参与了,并用这"来会"的钱买了生平的第一件奢侈品——一只南京产的钟山牌手表。当时与我一起来到班组报到的还有一位国家轻工业部下放干部,她的工资是75元。我羡慕极了,闲聊时我对她说,等我退休时能拿到75元工资,我就满足了。

  1974年春节,我结婚了。我和爱人工资加起来70元,省吃俭用共同出资300多元买了一张床、一张桌子,买木板打了个五抽柜、两把椅子。

  结婚后的日子更加紧了,房租水电费一个月4元多钱,弟弟每月零用钱一直寄到1975年9月他考取苏州市师范学校回到父亲身边为止。我爱人是农村人,他父亲去世早,每月要给他母亲寄10元钱,婆母的生活费从10元起随着工资的逐步提高增加至15元、20元,直到100元。这种艰苦的生活一直持续到1980年。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1980年,工资开始逐步提高,厂里开始有了奖金,我买了一辆自行车,为爱人买了呢子中山装,父母亲也穿上了我为他们购买的灯芯绒涤卡外套,我还为婆母打了一件毛线衣。这时候家里的钱也一直很紧,但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

  1990年是我人生中的一个转折,从企业调到了机关,家也从谏壁搬进了市区。当时机关工资比企业低,还没有奖金,但我服从了组织安排。1992年,机关开始工资改革,工资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我兴奋之余给自己如何花钱定了"三确保"的规定:确保女儿上学、确保婆母生活费、确保回家探亲时能给父母捎上点像样的礼物。到1998年女儿大学毕业,我家的生活真正明显得到了改善。

  2001年,我退休了,现在我的退休金是75元的很多倍了。我从22岁到如今的72岁,是一个居住在镇江50年的外地人,我参与了镇江的建设和进步,我见证了镇江的发展和变化,我分享了镇江改革开放的成果,我爱上了镇江,镇江是我的第二故乡,也是我这辈子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如今,我的女儿女婿在单位的工作表现都不错,担负着管理的重任,他们的工资水平都已超过了我的收入。外孙也已经上高中了,品德学习也不错,这些都是令我欣慰和高兴的地方。我和老伴也住进了电梯房,家里宽敞明亮,家庭收入稳定。

  回忆过往经历,从艰苦的温饱年代跨入幸福的小康时代,深深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幸福的老人。而上面,就是我这个幸福老人的回忆。

励志文章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