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陈瑞献现象——《陈瑞献选集》序

时间:2023-10-05    来源:馨文居    作者:季羡林  阅读:

  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

  ——警世贤文

  过去和现在,我在新加坡学术界和文艺界,都有一些朋友,有的鱼雁传书,切磋学问;有的过从甚密,结成了深厚的友情。我觉得,这真是人生乐事。

  陈瑞献先生是新加坡文艺界的巨擘,仰望大名,心仪已久。但是直至今日,尚无缘识荆,极以为憾。现在忽然偶然得到了一个宛如自天而降的良机——陈先生要在中国出版《选集》了。承蒙垂青,邀我作序。以我庸陋,感愧交加。但我愉快地承担下来了这件工作。从此我在新加坡的朋友又增加了一个,岂非乐事中之乐事吗?

  我翻看了瑞献先生的文集,欣赏了他的绘画,看了一些介绍他的文章,开始构思。按照自己的老习惯,总想先正一正名,给他安上一个什么家,然后再根据这个家的特点,生发开去,写成一篇妙(也不一定都妙)文。一般人写序言,有的也是遵照这个路数。然而,这一次我却失败了——生平第一次在这样场合下失败——。我找不到一顶现成的什么家的帽子,给他戴在头上,而恰如其分,虽然我的帽子铺里现成的帽子数目是不老少的。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我迷离模糊地仿佛回到了几百年前的欧洲的文艺复兴时代。那时候,正如众所周知的,出了一些全面的、多才多艺的、几乎是无所不包的(universal)人才。我面对的陈瑞献先生就近乎是这样的人。他是一个诗人、哲学家、画家、小说家、散文家、剧作家、评论家、学者、书法家、篆刻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者等等。在艺术范围内,他是油画家、中国写意画家、版画家,精通胶彩、纸刻,还是雕塑家。在哲学范围内,他通佛学、西洋哲学、中国哲学、美学、宗教学等等。此外他还精通饮食文化、园林艺术,他也搞服装设计。在语言方面,他精通汉语、英文、法文、马来语。我列举了这样多“家”,看来还不足以窥陈先生之全貌。即便是这样,陈先生不是已经能够让人目迷五色、眼花缭乱了吗?

  陈先生这样一个universal的全才,在新加坡和世界上获得很高的声誉,完全是顺理成章的。他获得了很多荣誉称号和勋章。新加坡为他修筑了一座规模庞大的“陈瑞献艺术馆”。一位评论家写道:“除了称他为天才之外,就没有别的称呼了。”中国当代大画家吴冠中先生称他为“东方青年的楷模,杰出的炎黄子孙”。因为陈瑞献先生,尽管在多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年龄还不到五十。按中国说法,只能算是中年。

  怎样来解释这个“陈瑞献现象”呢?

  近若干年以来,我经常考虑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我觉得,要解释“陈瑞献现象”,必须从东西文化关系入手。

  在东西方文化关系方面,我的观点不可能在这里详加阐释。简短截说,我的主要观点是:从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来看,文化交流是促进或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在历史上,世界上已经产生了许多文化(有人称之为文明),但是哪一种文化也没有,而且也不可能万岁千秋。东西两大文化体系的关系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到了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世纪末中,一个新世纪——二十一世纪,就要来到我们眼前。世界上一切有识之士,应该立足于眼前的二十世纪末,而展望二十一世纪。只有这样才不至于看不清世界文化的走向,而迷离模糊陷入迷魂阵中。

  带着这样的观点来看“陈瑞献现象”,就能理出一个头绪来。陈瑞献正是在东西方两大文化体系激荡冲撞中产生出来的人物,而且他身上已代表着东西文化发展的未来。陈先生的根虽然是在中国,然而他成长,受教育,接触社会,接受社会的熏陶感染,却是在新加坡。而新加坡,无论是在地理上,还是在东西文化的冲撞上,正处在两方面的前沿阵地上。换句话说,新加坡是东西文化交光互影最显著最剧烈的地方。只有在这样的地方才能出陈瑞献这样多才多艺几乎是全能的人物。事情不是非常明显的吗?

  具体一点说,陈瑞献所受的教育,他受熏陶的文化环境,都是有东也有西。这一点是非常明显的。我在这里所讲的东方文化,除了包括中国文化以外,还包括印度文化。陈先生不但了解中国文化——这是他的根,而且也了解印度文化。他的一幅巨型的画,名字是Poemon Suchners.Suchners这个英文字翻译的是梵文原文的Tathātā,中国古代佛典译为“真如”。陈先生以此字命名自己的画,可见他对印度佛教哲学之理解,之欣赏。而他在学术上的全面发展,于此也可见一斑。

  西方文化主宰世界已经有几百年了。它的光辉成就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幸福和繁荣。这一点谁也否定不了。但是,它同时也带来了麻烦与灾难。这一点也是谁也否定不了的。死掉了几千万人的两次世界大战,不是都从西方爆发的吗?现在困扰世界人民的许多祸害,比如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淡水资源匮乏、新疾病的出现,甚至人口爆炸等等,都直接地或间接地同西方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这些祸害威胁着人类生存的前途。

  我个人认为,世界上所有的有识之士应该有足够的明智,应该有足够的勇气,来面对这个非常严酷的现实。不面对,不承认是不行的。回避也是没有出路的。

  那么,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

  唯一的一条出路就是:三十年河东的现象再次出现;东西两大文化体系沟通融合,而以东方文化的综合的思维模式济西方文化的分析的思维模式之穷;在西方文化已经达到了的已经奠定了的基础上,把人类文化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只有这样,我在上面提到的那一些危害人类未来生存的灾害才有可能得到遏制,人类才能顺利地生存下去。

  我觉得,在陈瑞献先生身上,这种沟通融合东西文化的倾向已经表现了出来。所以我说,他代表着东西文化发展的未来。

  陈先生的国虽然是新加坡,而他的文化之根则是中华。为了弘扬中华的优秀文化,为了加强中新两国人民的友谊与理解,把陈瑞献先生介绍给中国的文艺界和学术界以及全中国的人民,是非常必要的,是会受到中国人民和新加坡人民的热烈欢迎的。现在中国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样一套《陈瑞献选集》,虽然还不足以窥全貌,然而鼎尝一脔,豹窥一斑,已足以慰情怡心了。这实在是明智应时之举,值得我们热情祝贺。我只希望把陈先生的绘画和其他方面的成就也能介绍过来。这样我们就能对陈先生了解得更全面一些,能做到这一步则我在上面引用的吴冠中先生对陈先生赞誉的两句话——“东方青年的楷模,杰出的炎黄子孙”——才能充分变为事实,中新两国人民的友谊也从而会更进一步加强,这难道不是非常令人欢欣鼓舞的事情吗?是为序。

  东评西点

  这是一篇序文,作者从东西方文化入手,解读了“陈瑞献现象”,语言朴实无华,小中见大。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作者语录】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得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富者有礼高质,贫者有礼免辱,父子有礼慈孝,兄弟有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义笃,社会有礼祥和。

  [1]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2009年7月11日病逝于北京。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和作家。

散文

名家散文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