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行头

时间:2024-04-05    来源:馨文居    作者:徐恩芳  阅读:

  01绒鞋洋袜

  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我考到夏桥区读高级小学,即小学五年级、六年级。夏桥区在改革开放后改为夏桥镇;已建有夏桥镇高级中学了。

  我在读高小时,曾拥有一双小园口黑平绒鞋。乌黑发亮的平板绒鞋面,漂白布的千层底。这双鞋原来是王乡长的新鞋。是乡长的亲戚赠送给她的礼物。送给乡长的礼品,做工可想而知,其能马虎。

  王乡长解放前是童养媳,土改时来我们乡当第一任乡长。这双用料考究、做工细致的鞋她穿上挤脚。她得知我姐的针线活出众,就把这双鞋送给我姐,让我姐给她做一双放大一点、同样式的鞋。

  乡长给的那双鞋我姐也穿不上。我穿上不大不小、正合脚。

  我对这双鞋十分珍惜,在家干活是舍不得穿的,上学时才穿。高小学校离家五六里远,每日上学,穿上这双鞋。等出了庄子就把鞋脱下提在手里,等快到学校了再穿上。放学回来,离开学校后,仍脱下拎在手里。否则每天来回四趟,总共有二十多里的土路,布鞋,容易穿破。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姐姐初小毕业时,虽然成绩优秀,但是因超过了考高小的年龄,只好辍学务农。后来,因姐姐能写会算,被王乡长推荐去刘集供销合作社当营业员。她在棉布柜,有顾客买布,她就熟练地量布、扯布,打算盘,收钱找零等。当了营业员,管吃管住,一个月还有几块钱补助。她领到补助后,给我买一双袜子,当时叫洋袜。白色的,袜腰上有一圈红色提花。全棉的袜子很容易穿破,我走路时也不舍得穿。

  穿这一套鞋袜,特别是带花的洋袜。当时在学校,很显眼,很多同学十分羡慕。因为他们穿的是土布鞋、麻线底,没有袜子穿。还有少数男同学穿着草鞋上学。我的这套鞋袜行头,人见人羡慕。乡亲们也无不夸赞。每听到人们夸赞,心里乐滋滋的。

  后来,我又增添了一个雨天的行头,姐给我买了一把黄油布伞,代替了蓑衣、斗笠。

  再后来,姐又给我买一双带拉链的深腰雨胶靴。从此我冬天与麻窝“再见”了。

  村民们大都没见过雨靴。见者都夸“胶皮鞋”真好,非常羡慕。

  如今人们头上戴的,脚上穿的,丰富多彩,舒适美观方便。当年皆因在穷乡僻壤,物以稀为贵;稀松平常之物也被视为珍贵的行头,还令人羡慕。行头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生活水平的变化。

  02黄油布伞

  如今雨季来临的时候,都市、城镇成了雨伞花的海洋。男女老少举着各种颜色花式的雨伞,五彩缤纷地穿行于都市的人行道、小区的大院或城镇的大街小巷,像是一朵朵怒放的花,使沐浴着春雨的都市平添了妩媚靓丽。

  姹紫嫣红的雨伞的世界里,有尼龙绸布塑料等各种各色面料的伞面,甚至还有了名牌和极品。还有防辐射、防紫外线的保健伞。品种多、规格全。收缩起来体积小,携带极方便。伞面上的图案美不胜收。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姐给我买的那把黄油布伞,当时是我们村子里唯一的一把油布伞。我拥有胶靴、雨伞这套行头,有一种领引时代新潮流的自豪感。

  从此,我雨天不用赤脚、雪天不用穿麻窝了;再也不用戴斗笠、披蓑衣了。

  回想起往日的那把通黄通黄的、硕大粗实的油布伞,用不咋精细的竹杆做的伞骨伞撑,伞面是用刷满桐油的黄粗布做的。举在手上沉甸甸,所以当风雨斜扫而来时,就需要用双手使劲擎住。每当我肩上荷着一把硕大的黄油布伞,仔细嗅着伞上的桐油味,听着雨点打到伞上的啪嗒声音,感觉像是不眠之夜听见了春雨敲打着屋檐的声音。

  第一次使用黄油布雨伞,引来羡慕的目光和赞叹声。在同学艳羡的目光中,享受了得意的滋味。

  那把粗壮结实的油布伞陪伴我到大学毕业、直至工作岗位。即从徐圩初小到夏桥高小;从颍上初中到阜阳师专预科;再到位于蚌埠市的安徽财经大学。在十多年的求学路上,我一直随身带着这柄用毛笔在伞面上写了个拳头大“徐”字的黄油布伞。

  有了这把粗实的伞,就是遇逢狂风暴雨,也不用停下来躲雨。用双手紧紧擎住那壮实的黄油布伞柄,抵挡着扑面而来的风雨。它如一个忠实的朋友一样呵护着我,也没有因为逆风突袭就翻掉伞面。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远去的黄油布伞,它虽粗糙笨重,可在过去的那些年代它却为我们遮挡风雨,在我的头顶上撑出过一片温馨的天空。它对我的呵护犹如庄户人的母爱,粗糙而真挚无私。

  那黄色的油布伞,是被它呵护过的人们心底的一朵花。如今,耄耋之年的我撑着一把自动伞,心里仍然珍藏着一把历经沧桑岁月的旧油布伞。

五十年代 夏桥区 高级小学

青葱岁月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