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部队当兵的时候,我当了一次被"误会"了的红娘。这件事,让我至今仍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那年春天的一个星期日,我和一位战友相约到市里逛街游玩。驻足一家小卖部买东西时,那位50多岁的女老板,伏在柜台上小声地与我们搭话,说,听口音,你俩是咱们本地人吧?我们说,不远,老家在萧县。叙了几句话后,她把声音放低了些说:"我有个外甥女现在下放在南京郊区,我孤身一人,身体也不太好,俺想把她的户口转来和我一起生活,有个头疼脑热啥的,也能照顾我。可是现在市里有规定,除非爱人在本市工作才同意转户口。你们能不能帮她在部队物色一个对象,最好是军官,年龄大一点,或者离婚有小孩的,都行。
我和战友感到诧异,面面相觑,一时不知心如何回答她的这个恳求才好。战友比我大两岁,老成一些,为了不让这位大娘失望,婉转地回答她说,我们回去打听打听,看看有没有合适的,然后给你回个话。
"谢谢解放军同志,让你们费心啦!"她说话的当儿,顺手拿起柜台上的一杆圆珠笔,在一张巴掌大的纸条上,写下了她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刚要转身离开的时候,战友忽然捣捣我的胳膊,当着那女老板的面对我说,哎,你不是说这两天要回苏北淮阴农场吗?你不如顺便去看看那女孩长得啥样和家庭情况,咱们心里好有个数。啥都不知道,咱怎么给人介绍对象?女老板听了觉得有道理,也很高兴,就又在那张纸条上,添上了南京她妹妹的姓名,工作单位和电话号码,还歪斜着字体给她妹妹写下一行留言:"小七子的婚事,我已托蚌埠的解放军同志物色了,如果人家去看看咱孩子,请热情接待。”
那年,我从二营营部代理书记岗位上,被军里抽去参加文学讲习班,阴差阳错,前前后后在合肥待了一年多,回来后,营部书记的位置已经被人顶替了。团首长考虑我有写作特长,便安排我常驻地处淮阴杨庄公社夏家湖我团农场体验生活,从事专门写作。但是,我的许多物品和组织关系仍在大本营,净身出戸住在农场场部招待所,经常会淮阴蚌埠两下跑,来回,南京都是转乘车辆的必经之地。
从市里那个小店回营房的第三天,我决定回淮阴。
这天,我乘坐的火车抵达南京时,才是上午十点多,我首先去汽车站购买了下午去淮阴的汽车票,看看时间比较充裕,我打算去看看这位女孩。
女孩的家住新街口附近。我和她妈联系上之后,她妈虽然正在上班,还是请了假,带我去了她的家。
她带我爬上一架陡峭而逼仄的楼梯,二楼就是她的家。客厅虽然不宽敞,但还算整洁,古朴典雅。她先给我倒了一杯茗茶,然后挨我坐在沙发上,看了姐姐给她的留言,便不住地打量起我来,还详细地询问我在部队和家庭的一些情况,瘦削的脸庞上,始终挂着得体而虔诚的微笑。
凑巧是个礼拜天。她在本市已经成家的几个儿女,带着孩子来看她,下放在郊区最小的女儿小七子也来了。她看了看挂在墙上的钟表,吩咐她的孩子们陪我说话,就去厨房做饭了。
我看他们一大家人亲亲热热,欢声笑语,自已显得我是个多余的人,便执意告辞。然而这位阿姨说什么也不让我走,非要我在她家陪他们一家人吃中午饭。盛情难却,我便答应了。
吃饭的时候,她特地安排小七子坐在我身旁,这小七子性情活泼,不怯生人,一边和我叙话,一边还不时地往我碗里夾菜,整个饭时囧得我局促不安,面红耳赤。
饭毕,阿姨的儿女们相继离去,只剩下小七子在陪我说话。说话间总是惦记着别耽误了下午去淮阴的长途汽车,眼看着离上车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我便执意告辞。
意想不到的是,阿姨和小七子,非要让我把车票改乘明天的,让小七子下午陪我去中山陵、总统府和秦淮河等处游览名胜古迹。
这时我心里方才明白,十有八九她们娘俩对我产生了好感,不是把我当作红娘的角色,而是相中我了吧?想到此,我执拗地说,部队有纪律,说什么时间归队,必须提前到达,不然就是违反了纪律,要挨批评的呢。
看我的态度没有回旋余地,阿姨让小七子,一直把我陪送到长途汽车站,等我上了车,她才挥手离开。
当时之所以这么做,一是我不是军官,和我谈恋爱,没有能力帮小七子将户口转来蚌埠市;二是我从农村当的兵,如果不能提干,那就意味着退伍后还要回到农村,一个大城市里的女孩子,怎么可能会跟你去农村生活呢?
所以,自那次分手后,尽管我和小七子也通了几封信,但我都是婉转地回避婚姻这个敏感的话题。不久,我们便不再有书信往来。关于她后来的命运,我猜想也会和全国知青一样,回城工作,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即使当年我们帮她在营房找个军官,户口转来,结婚后的命运也不过如此。
光阴似箭,岁月无情。一晃五十年过去,当年青春饱满的小七子,也会和我一样,无疑步入了夕阳下的古稀之年。虽然我俩擦肩而过,仅有一面之交,但我心里却始终念想起她,希望她身心安康,儿孙满堂,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