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朱翊钧在位时年号是万历,他是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同时在位时间也是明朝皇帝中最长的,在位四十八年。
明神宗在位四十八年,但他上朝时间却不足一半,事实上,他有二十六年都没有上朝。
万历十五年起,他就不再上朝,十岁即位,这一年只有二十五岁,二十五岁正是满怀雄心,渴望建功立业的时候,他却消极怠工,这和他过早即位有关。
明神宗之前的明穆宗,治国能力没得说,工作热情也比儿子要强,如果他踏踏实实的,万历帝也不用被赶鸭子上架,十岁就坐上皇位了。
明穆宗沉迷于后宫享乐,心有余而力不足时,还会服用各种药物来助兴,是药三分毒,长期吃自然对身体有害。最后,他把身体搞垮了,在三十六岁的壮年就驾鹤西去了。
明穆宗一生在位六年,什么都没来得及实现,儿子所接受的教育也还没完成,就仓促上位。
2
十岁的孩子正是不知愁滋味,满心只有玩耍的时候,却要成为一国之君,皇帝的光环下是难以想象的重担。
鉴于明神宗年纪太小,书都还没读完,他一边在大臣的辅佐下理政,一边读书学习,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半工半读了。
内阁首辅张居正对新君的辅佐体现在方方面面,包括朝堂,也包括生活。
在张居正的安排下,明神宗每天除了上朝就是学习,只有每月初三、初六和初九这三天可以休息,学习强度近似恐怖。
万历十五年时,明神宗已经二十五岁,是个能自己拿主意的成年人了,早期被逼得太紧,导致他的斗志早早地就被消磨了,年轻力壮的就消极怠工起来。
最关键的是,此时张居正已经去世,没有了约束,明神宗自然就会选择放纵自己。
3
明神宗不上朝的另一个原因与立储之争有关。
当时他最喜爱的妃子是郑贵妃,爱屋及乌,郑贵妃所生的皇子朱常洵也成为他心中太子的人选,但是,以个人爱好选择继承人这件事,在皇家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达成的。
古代讲究立嫡立长,朱常洵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地位就比较尴尬。
虽然有皇长子,但明神宗迟迟不册立其为太子,每次他一露出口风想册立朱常洵,就会受到大臣的百般阻挠,反对的大臣里,有的是一门心思遵守儒家正统,有的则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
明代文官也是以直谏为荣,对着皇帝什么都敢说,奏折里有的指责明神宗昏庸,有的说这是亡国之道,明神宗因此对文官没有了好印象,他觉得对方都是一群以所谓劝谏来博取名声的沽名钓誉之辈,他最后被逼无奈,只好做出妥协。
二十五岁的皇帝,正是壮年,应该满怀雄心壮志,却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自己不能完全放开手脚,而按住自己手脚的正是盘踞朝廷的文官集团。明神宗自然是感受到了极大的挫败感,所以他做出罢朝的决定,说是对文官的报复也未尝不可。
明神宗算是躺平了,文官们怎么抗议,他都是一副消极抵抗态度,也不再针对人事调动发表意见,做了个甩手掌柜。到了最后,为了决定官员的派遣,竟然动用了抽签这一办法。
4
明神宗患有脚部疾病,右腿长,左腿短,影响走路。
这可就很不妙了,因为历代皇帝里很少有残疾者,毕竟皇帝被要求是完美的,自然不能有残缺。
明神宗不上朝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避免损伤自己的威严,毕竟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让他一瘸一拐地上朝下朝,皇帝的颜面何在?
“躺平”的明神宗,在位四十八年,二十六年不上朝,以至于朝中大臣每天在朝堂上都无事可做,但朝廷运转还算自如,没有出现那种宦官干政、权臣干政、农民起义等引发全国大乱的事情,也算是一个奇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