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骗他,诸葛亮欺负他,关羽藐视他,但他仍是三国最有本事的人。
他就是东吴鲁肃,三国最成功的顶级战略家。
1
鲁肃青少年时期是个标准的富二代。
鲁家庄的鲁肃家,有良田千顷,家仆如云,绝对是一户巨富的大户人家。而鲁肃,一个标准的富二代,是个出了名的败家子,不务正业不说,还行为怪异,把周围的几百个年轻人召集起来,凭着自己富厚的家底,给这些人供住、供吃。
鲁肃每天带着这帮年轻人在自家的田地上操练兵马,自己扮演大将军,把自家的田地踩的寸草不生了。
一天,当时身任“居巢长”的周瑜,带着一伙人来到住在临淮东城的鲁肃家,希望得到鲁肃的资助,从而在乱世中成就一番事业。
鲁肃家的院子里有两个大粮仓,各装着三万斗米。当时鲁肃正在和周瑜喝酒,听说对方想要钱粮,他随手一指粮仓,说:“我那一仓米,就给周公子您了。”
鲁肃毫不犹豫地就把三万斗米,相当于一半的年收入送人了,这不叫任性,什么才叫任性?
周瑜被鲁肃的慷慨大方深深地折服,于是动情地说:“我们这兄弟做定了。”
而当时一个大军阀袁术听说这事后,也觉得鲁肃是个人物,于是任命其为淮临东城的地方长官。
鲁肃的出场,不同凡响。
2
鲁肃的成名,靠的不仅仅是仗义疏财,而是他的智慧,他卓越的战略眼光。鲁肃才是三国鼎立的推动者,诸葛亮和周瑜难于其相提并论。
没有鲁肃,赤壁之战或许就不复存在了。
公元197年,鲁肃在周瑜的劝说下率领部属投奔了孙权,并且提出了孙刘联盟共抗曹操、三足鼎立的战略构想,因此也得到了孙权的赏识。
鲁肃胸怀大志,眼光远大,大智大勇。
公元200 年,鲁肃向孙权分析天下局势,和诸葛亮在公元207年的隆中策一样。鲁肃向孙权建议:“曹操势力太大无法铲除,为今之计只有保守江东以观天下的变化。如果北方多事,可消灭军阀黄祖,派兵讨伐荆州军阀刘表,将长江一带占为己有,这就是王业的基础了。”
孙权大为赞赏。
3
公元208年,鲁肃听说占据荆州的军阀刘表去世,就向孙权建议,要到荆州去说服刘备,孙刘两家合作取荆州,共同对抗曹操。
而此时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率领重兵南下,赤壁之战爆发。
江南地区一时间黑云压城,人人惶恐不已。
东吴集团内部,主战派、主降派的斗争立马白热化,刘备的军师诸葛亮也赶过来凑热闹,舌战群儒,激将孙权,周瑜则纵论天下,高谈阔论。
但孙权始终摇摆不定,不知该做出什么样抉择,最后促使孙权联合刘备、抵抗曹操的,是鲁肃的劝说,孙权下定决心,放手一搏。
鲁肃的战略眼光赢得众人的尊敬。
4
在鲁肃一生的战略规划中,最为神来之笔的就是“借荆州”了。
荆州范围大致包括湖北、湖南、两广北部,赤壁之战后,周瑜率东吴军所占领的地域,大致在湖北中部及北部,刘备军也处于这一带。
至于南方长沙、武陵、零陵、桂阳等数郡,还是刘表所派官吏治理,基本处于独立状态。
因此,东吴借给刘备的荆州,只不过是荆州北部的南郡、襄阳一带,至于南方数郡,还是刘备带兵征讨而来。
鲁肃之所以力劝孙权借荆州给刘备,因为这样做对孙吴有两个好处:
首先,名义是借给刘备整个荆州,实际上只是借了南郡、襄阳两地,等于是借给刘备小小的本钱,却让他背上大大的利息;
第二,更重要的是,刘备是当时除了东吴,唯一敢于抗衡、也有能力抗衡曹操的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是重大的战略价值,远远超过区区几地的价值。
所以,当曹操在许昌听到孙权借荆州给刘备,正在写信的他,吓的笔都掉在地上。曹操最了解刘备的为人和价值,他是真害怕。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鲁肃的高明。
5
单刀会是表现关羽神勇、鲁肃懦弱的一个很有名的段子。
这个段子历史上有没有根据呢?
历史上确实有过单刀会,《三国演义》的单刀会就是根据这个来改写的,只不过真实的历史恰恰相反,不是鲁肃邀请关羽,反而是关羽邀请鲁肃。
鲁肃手下的一些将领就讲了,不能去,太危险了!
鲁肃力排众议,坚决赴会,结果在会上又是一通义正词严的批评,批评刘备,你们这方面不守信用。
关羽听了哑口无言,没辙,乖乖地交出三郡。
可惜的是“刀客”关羽,一直没从心里去接受鲁肃的劝告。在鲁肃死后,他依然扛着大刀四处耍横,最终惹怒孙权,派人袭击,砍下他的脑袋。吴蜀发动战争,最终蜀国失败,再难以恢复元气。
6
总之,虚构的《三国演义》里,鲁肃迂腐、懦弱、愚笨,而在真实的历史中,鲁肃大智大勇、临危不惧、多谋善断、坦荡豪爽、能言善辩、堪称一代豪杰。
整个三国时期,最厉害的人就是鲁肃,格局大,目光长远,真正的雄才大略。
鲁肃是一个政治家,更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君子,他在兵荒马乱中,散尽家财,追随孙策,义无反顾。
鲁肃是最有契约精神的人,他是大智慧,不耍小聪明。
他的战略眼光,堪称三国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