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她一定是个害怕孤独的人

时间:2025-02-01    来源:馨文居    作者:徐 婳  阅读:

  不知从何时开始,工作群成了办公室里须臾不能离身的工作利器,仿佛离了它,哪怕只有几分钟,这地球就要倒转了。有位朋友向我抱怨:究竟是谁发明了工作群这个东西?他们一个70来人的公司,工作群竟有10多个。每天,她都被群里层出不穷的垃圾消息撕扯得筋疲力尽,“正事反倒没时间干了”。彼时每次听到她抱怨,我只是付之一笑:10多个,还不及我们公司做一个项目,组建起来的临时工作群的“初始”数量。

  那个项目是我们总裁亲自谈下来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据说我们项目部主管在领导会上主动请缨,以近十年未曾触碰过具体项目之身重出江湖,肩负起项目统筹的重任。时间紧、任务重,总裁指示,项目部所有员工手头工作暂停,全部投入这个项目,公司其他相关部门全力配合。

  项目部开会传达这件事时,我们主管双眼灼灼放光,说话的调门似乎也比平时高了几个八度,颇有些迫不及待想要投身于热火朝天的工作之中的意思。我的身体却不受控制地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因为我知道她接下来会做什么。

  她是个离开工作群就不知道该如何上班的人。

  会后当天,项目连影子还没见着,服务于这个项目的工作群们就在我们主管的亲手操办下率先就位了。根据项目相关人员的不同身份和职责,每个人被拖入的群也各不相同:项目全体相关人员群、项目全体相关人员+我们总裁群、项目全体相关人员+我们总裁+我们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群、项目全体相关人员+我们总裁+客户总裁+客户项目对接人群、项目全体相关人员+我们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群、我们项目部全体人员+我们公司相关部门对接人群、我们项目部全体人员+客户总裁+客户项目对接人群、我们项目部全体人员+客户项目对接人+我们公司相关部门对接人群……以及领导们之间的各种群。算下来,每个人应该都手握二十几个群,当然,随着项目的推进,群的数量还会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增加,上不封顶。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我有些懊悔。早知道“排列组合”这么有用,小时候就该好好学。

  项目很快启动。每个项目参与人的电脑屏幕右下角,提示收到新消息的图标从早到晚闪个不停,闪得我眼皮都跟着跳。我们公司楼下是一条步行街,一到晚上,街边的商场、小店就会亮起各色灯光,和我们眼前闪烁的图标倒很有些相映成辉的趣味。

  其实99.9%的消息都与我们这些普通员工无关,大抵是我们主管在向领导或客户提出想法或汇报事情,实在没什么可汇报的时候也会寒暄几句。是的,基本上所有消息的发出者只有她一人。后来我发现,不光我们这些普通员工从不在群里说话,就连客户那头和我们公司的其他领导也都沉默不语,也不知是因为没什么可说的,还是他们只在那些只属于他们的群里交流。

  说起来,我们主管发的消息并不算多。那个图标之所以会闪个没完,是因为她喜欢把一句话拆成好几条来说,一条三四个字,最多不超过十个字,有时一条消息里甚至只有一个句号。坐在我旁边的同事小Y私下里问:“她这么发信息,不累吗?”

  她累不累我不知道,想来也就是多敲几下回车键罢了,但我们确实很累。因为图标一闪就要点开看,才拾起来的思路生生被打断,然后又要重新接上。就算战斗力满格,这么几个回合下来,血槽也见底了。我大致估算过,这个项目从开始到完成,我的思路连通的最长时间是七分钟。明明一整天除了看消息也没干什么,可就是特别累,莫名还夹杂着心慌、烦躁,却说不清在烦躁什么。

  有很多消息是重复的,也就是同一句话被“复制+粘贴”在好几个不同的群里。由于“排列组合”的建群原则,消息只发在一个群里并不一定能让每个需要知道它的人都看到,那自然就要分别发在多个群里。

  我很佩服我们主管惊人的记忆力和条理性,能把这么多群打理得如此清楚。该通知到的,一个都落不下,不需要通知的,一条也不会打扰到你。再看看我,光是我自己手里这些群的名字就搞得我眼花缭乱,直到项目结束都没捋明白谁是谁。惭愧。

  干脆不去理会那些闪烁的图标,过两个小时再统一查看吗?这个念头刚一冒出来就被我自己否定了。万一这两个小时里恰好就有那0.1%与我们有关的消息呢?况且,两个小时之后再一一点开这么多群,在消息的太平洋里寻找那可能的0.1%吗……

  我不会水,想想都觉得可怕,还是算了。何况我有过惨痛的教训:曾经我就是因为没有及时查看消息,差点错过5分钟之后的会。当时我正忙活着,就看到身边的同事忽然都站了起来。我还没来得及问是怎么回事,就屁滚尿流地被同事拖去了会议室,连电脑上打开的文件都没顾得上保存。

  晚上8点多,我们主管迈着矫健的步伐,雄赳赳、气昂昂地从我们身边走过。她下班了,我们电脑屏幕右下角的图标也随之沉寂了下来。我活动着酸痛的脖子,顺便环顾了一下四周。项目部的同事依然整整齐齐地端坐在电脑前,无声地奋战着。大开间的办公室里,对面早已一片漆黑,唯有我们这半边灯火通明。

  晚上10点多,我浑身上下除了头发和指甲盖,已经没有一处不疼的。这两个小时固然能集中精力,但身体已经苦苦支撑了13个小时,此刻就像是一辆破自行车,稍微动一动,到处“咔吧咔吧”乱响,恐怕再多蹬一脚就要散架。于是,收拾东西,走人。

  有个入职没多久的同事,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子,有那么几天加班到凌晨两点多。

  不久之后,我发现参与这个项目的同事每天上班不约而同地越来越早,我也是。不用问我也知道,大家都是想赶在我们主管出现之前抢时间多干点。加班自然也必不可少——不光是每天晚上,还有每个周末。不过周末加班有一样好处,那就是不会有闪烁的图标骚扰我的眼皮。

  于是我们自发地形成了“上班时间看消息,下班以后赶进度”的工作模式。

  不出所料,群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新增的群规模都不大,最小的一个只有三个人,建这样的群就是为了交代一些具体事项。当然,这些群也全都是我们主管建的,也仍然只有她一个人在里面唱独角戏。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昏天黑地地奋战了20多天,总算熬到了项目截止日的前一天。参与项目的同事们早已是个个眼神涣散,青黑色的脸上顶着终日不散的倦容。女士们一身衣服挂在身上好几天不见换,而几位男士平日打理得干净清爽的脸颊上,全都竖立起了或长或短的胡茬。在这一天仍旧保持仪容整洁、神采奕奕的,只有我们主管。而且不知是不是我的错觉,我觉得她的精神状态似乎比项目开始之初还要饱满,连脸色都红润了几分。

  晚上8点多,我们主管关上电脑前,在群里发出了这一天的最后一条消息:这个项目结束不等于我们的工作也结束了,大家手头暂停的那些项目时间也很紧迫,现在就该重新开始了。

  一如既往地,这句话也被拆分成了十几条,像机关枪子弹一般扫射进我的电脑。但我的眼皮已经跳了这么多天,跳不动了。

  第二天上班,我打开电脑后做的第一件事不是重拾暂停的项目,而是退群。我没数总共退了多少个,估摸着总得有三四十个吧。把自己从这些群里一一抽离出来时,我惊讶地发现,已经有同事不在里面了——退群的动作比我还快啊。

  那个三个人的群只用过一次,只有一句话,一共七个字,两条。

  单有工作群并不足以保证我们主管顺利工作,她还有另一样工作利器——开会。大的会议一般会提前一两天通知,如果临时有个事需要开会说一说,只需提前5到10分钟在群里招呼一声。

  说心里话,开她的会比较轻松,因为不需要提前准备什么,不需要担心她会在会上提问,也不需要表演认真做笔记,只需安静坐着听她说。但是不能玩手机,更不能打瞌睡,毕竟我们项目部就这么二十多个人,往会议室里一坐,全都在她眼皮子底下,就算允许你玩手机、打瞌睡,你也不好意思不是?

  她开会有个规律:如果她一张口就直入主题,这个会一般会持续两个小时左右;如果她先说上一句“知道大家都很忙,咱们抓紧时间长话短说”,那么这个会大致会开两个半到三个小时。但无论是哪种情况,进会议室之前,千万不能忘记去卫生间“放水”。我因为没有及时查看消息,差点错过开会那次,就没能去成卫生间,下腹内部伴随了我会议后半程那个酸爽到骨髓里的感觉,至今难忘。

  我们主管坚信,没有什么事是开会解决不了的,或者也可以说,如果不开会,就什么事都解决不了。

  她曾交给我一个项目,指派同事小Y、小Z与我共同完成,尚在试用期的同事小S协助。而我作为项目负责人,不仅要负责整个项目的统筹,还要承担一部分具体工作。

  在会议室里跟我交代完项目后,她又热情洋溢地向我传授起她当年管理项目的经验。末了她叮嘱我:“你回去先把项目捋一遍,看看有哪些需要统一和注意的地方,然后给她们几个开个会说一下。”

  回到工位,我花了两个小时仔细地把项目从头到尾梳理了一遍,列出了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就有大半张A4纸那么多。我不打算开什么会。不是我不尊重领导,而是因为这个项目并不复杂,大家照着我列出来的这几条事项来做就可以了。再说,开会只是工作方法之一,能达到预期结果才是最终目的嘛!

  我正准备把我列出的事项发给小Y她们,就看到电脑屏幕右下角的新消息提示图标闪了起来。原来是我们主管在催促我赶紧定会议室。

  我一皱眉。原来她一直惦记着开会的事啊!

  我略微措了措辞,回复她:我已经把所有注意事项都列出来了,一会发给她们。我的考虑是,这样可以方便大家随时查询。

  她的回复:我认为还是有必要开个会当面说一下。你定好会议室告诉我,我也要参加。

  ……行吧。

  第二天,我们主管因为临时有事,我们的会开始半个小时后才赶过来。而那时我刚刚说完,正要宣布散会。我清楚地看到她风风火火地推门进来那一瞬间,小Y她们眼中失望到绝望的眼神。

  接下来的两个半小时,我们安静地坐在会议室里,听我们主管一个人说着,时不时配合地点点头。所幸,这一次我提前去了卫生间。

  终于走出会议室时,我瞥了一眼窗外。来时外面还是艳阳高照,而此刻已是夕阳西斜,绚丽的晚霞映红了半边天空。不知怎的,我心中忽然生出一丝“恍如隔世”之感。

  小S走在我身后,一边揉着腰,一边凑到我耳边,像是自言自语:“当领导啊,最重要的事就是把会开好。看看她,也没有稿子,滔滔不绝说了两个多小时。听着吧,句句都特别有道理,可一出会议室,她说的啥我一个字也想不起来了。”

  我笑笑,没说话。当然了,毕竟“术业有专攻”。

  小Y也凑过来,语带幽怨地说:“你本来都说完了,才用了半个小时,结果她进来了……”

  我有一瞬间的走神。我在想,我们主管一定是个害怕孤独的人。现实中,需要活生生的人围在身边;虚拟世界里,也总要有人听她说话才能心安。

  至于那个让我们奋战了二十多天的项目……几个月后,那个客户又跟我们合作了一次。仍是“时间紧、任务重”,仍是要求项目部的所有员工共同参与,仍是由我们主管坐镇统筹。我的眼皮再次随着电脑屏幕右下角闪烁的图标欢快地跳了一个月,炫目的灯光也再次照亮了深夜中的半个公司。

  那之后,那个客户便没再与我们合作了。据我们主管说,对方认为我们效率太低,做出的东西也没有达到他们的期待。

  那一年年底,我们主管凭借这两次统筹项目的业绩,毫无悬念地被总裁“钦定”为“优秀领导者”。

  一年后,我辞职了。又过了半年多,听小Y她们说,公司内部做了一次很大的调整,我们主管被一跃提拔为项目部和销售二部的总监,成为了公司自成立以来的首位“双料总监”。

  我懒得去琢磨一个从未做过销售的人会怎样领导销售部门,我只知道,她的手机上又要多出几十个工作群了。

害怕孤独的人

情感日志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