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他们的故事——《安塞腰鼓》人物群像的理解与分析

时间:2024-08-03    来源:www.xinwenju.com    作者:崔沁桐  阅读:

  《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和力量的赞歌。它是属于黄土高原的。陕北人刘成章对安塞腰鼓倾心爱恋,用散文的笔触在黄土高原上写下了一行行火热昂扬、酣畅淋漓的诗行。

  文中有这样的单句成段,“好一个安塞腰鼓”一唱三叹,回环往复地为全篇定下了基本的氛围和情感,那份激越与亢奋,那份爆发与宣泄,让我不由得跟随他一起为这样一群汉子叫好!

  那是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朴实而沉稳,这几乎就是这块神奇的黄土地精神风貌的体现。所有的呆滞与安静仿佛都暗示着会有一场石破天惊的表演。这里沉默不代表接纳,更不代表谦卑。恶劣的自然环境锻造了他们倔强的性格,总有远方的召唤,总有蓄力的准备。

  那是一群“奇伟磅礴的后生”。他们“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他们和安塞腰鼓相融,实现了人鼓合一:你看他们是“急促的骤雨”,是“飞扬的旋风”,是“蹦跳的乱蛙”,是“闪射的火花”,是“强健的斗虎”,他们粗犷、雄浑、动力十足,让这黄土高原上的表演竟也有了泼墨成画的酣畅淋漓。

  那是一群“元气淋漓的后生”。他们在贫瘠的黄土高坡上生活,却用粗犷的信天游唱出了火辣辣的生活激情,用痛快的安塞腰鼓打出了华丽丽的生命力量,他们不屈服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勇敢地去“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我在想,他们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我的外公给了我答案。他是新疆最早的支边青年。据说刚来新疆时,一望无际的戈壁荒滩,凌厉穿行的旷野狂风,叽里咕噜的异乡语言……每一样都让人心生退意,可是总有着这样的小心愿在支撑着:“拼命倒砖也许明天就可以够盖地窝子了吧”“用力挖掘也许下个月胜利渠就开凿成功了吧”“加油挣工分年底就可以给老家的父母多汇点钱吧”。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渐渐旧梦连新梦,他乡作故乡。我的外公就这样在新疆扎下了根。

  原来这不仅仅是一群在黄土高原上恣意狂舞的后生,也不仅仅是外公那个年代的愚公移山般的支边青年,这分明就是“我们”。这是吃苦耐劳的我们,不管自然气候和地理条件怎样恶劣,“我们”在坚守;这是热情奔放的我们,不会去计较付出与回报的比例,“我们”在奋斗;这是浪漫可爱的我们,相信未来相信幸福,“我们”在憧憬。所以,今天的新疆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宜居宜商。新疆人就这样骄傲地兀立于天地之间,宛若倔强的胡杨,孤勇的胡杨,美好的胡杨……

  这就是他们的故事,不,这应该是中国人的故事。

赞歌 黄土高原

读书随想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