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知识分子架子
大凡走过那个时代,接受过“思想改造”的知识分子,对所谓知识分子架子这个词儿,都不会感到陌生。
不但居于改造者地位的有权者这样讲,就是被改造的知识分子们在奉命“批评与自我批评”(也就是指责别人和自己检查交代)的时候,都使用这个词儿,客气的是说你们知识分子要放下架子,不客气的索性号召要“打掉知识分子的臭架子”。
据说若不放下架子,不打掉臭架子,就是还不肯“向无产阶级投降”,不甘“向工农群众缴械”,那不就是“两条心”,也就是心怀异志,不是就离反革命不远了吗?
那时候的知识分子,能有什么架子?能有多大架子?在延安,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社论,堂而皇之地要求大家“脱裤子,割尾巴”,人的尊严荡然无存,还有何架子可言?1950年代初,全国高校的知识分子改造中,不管什么专业、多大成就、多有资望与清名的教授,先生,老师,通通要在群众大会上痛悔前半生,以求“过关”,而把关的乍看是大轰大嗡的青年学生,实际上还是一切由党委大权在握的“改造者”操纵,其实也是在执行更上峰的“领导意图”。
就总体来说,经过一次一次政治运动的政治暴力,所谓知识分子架子是打掉了。
打掉的是知识分子的人格尊严,只有丧失了自尊,才能自辱、自毁,以求保全饭碗,极而言之是保全性命。在这头一道关口,首当其冲的,是性格刚烈,不肯服软随口“认罪”,然后是不愿违背良知,随波逐流,不问是非跟着整人运动走的人。这样的人,纷纷落马,落水,落井。束星北是如此,孙大雨是如此,潘光旦亦是如此。因此我断言,如果闻一多活到那时候,也绝对没有好下场。
知识分子,作为社会上的一个群体,应该钟毓着人间的正气和清气,他们的绝大多数,尤其他们的代表人物,在权力和金钱面前,不能卑躬屈节,而应该有操守,有清高,有所为有所不为,甚至应该标志着一个时代整个社会的精神高度。
知识分子堕落了,导致整个社会的堕落。
知识分子就是从打掉了“知识分子架子”开始堕落,因为他们无论是被“打掉”架子,还是“被放下”架子,就必然有意无意地向“奴颜媚骨”转化了。
这话不好听,剥开皮来看,就是这么一回事。
有人从原先的知识分子身份进入仕途,倒又有了一点架子,但可惜不是知识分子架子,而是“官架子”。
架子与架子不同。知识分子架子和官架子是不可混淆的。
知识分子架子,还是有一点好。
没了脾气,还只是在日常的具体的人际关系中的表现,而没了所谓架子,整个的人格便失去支撑了。
“国”字号的命名
命名权是话语权组成中重要的一环。谁是名牌?谁是“免检”?谁是感动全国的人?谁是英雄烈士?谁是先进模范?谁是革命左派?谁是反动右派?谁是“好东西”?谁是“坏东西”?谁是鲜花?谁是毒草?谁是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如此等等,岂可等闲视之?
而“国”字号的命名权尤其重要。
建国伊始,首先命名的是“国旗”、“国歌”、“国徽”,还有“国都”,只有这后者却不叫国都叫“首都”,也是首屈一指,独一份,且是“首善之区”的意思。
后来,又有了所谓“国花”之议,很抱歉,我到现在也不知道遴选的结果,什么花成了咱们的“国花”:这也说明我不大关心国家大事,甚至是爱国主义感情不够强烈的表现。
这些“国”字号,还带有形而上的色彩,到了产生“国脚”的时候,好像就开始变味了。可能是从老词儿“国手”获得灵感,演绎而来的吧。
我的爱国主义缺失,还表现在对中国足球出不出头的大事无动于衷,因此对于谁是“国脚”,中国有一副“国脚”,还是几副“国脚”,也闹不大清。更不知道这位或这几位“国脚”是终身制还是任期制,是踢出好成绩后的封号,还是连续败阵以后照当?
与此相应的,不久又有了“国嘴”之说,如果“国脚”限于国家队,属于国有体制内的成员,“国嘴”相应地也就是在“央”视产生。无怪有一“央”视的导演说,春节晚会对内代表中央,对外代表中国(那春节晚会简直就是“国会”了);“央”视一位节目主持人更说,央视主持人,要有皇家气派和风范,——他已经不仅自视为“国家”的代表,而且自封为“皇家”代表了。如此身份,如此的“气派和风范”,大概可称“国嘴”了,只不知道“国嘴”是独一份,还是也册封了一批。不管是一个,还是一批,我有点担心,“国脚”踢球还难免闪失,“国嘴”呢,动不动不留神在“立言”之外闹出点什么动静来,还得让大家忙不迭地抢救保护啊。
有了“国脚”,有了“国嘴”,不知顺着五官四肢数下去数上来,还会出什么“国眼”“国耳”……么?
有一回到武汉去,在蛇山制高点上的电视塔上,见有赫然四个巨型字,“国……”,却不是“国嘴”(或“汉嘴”),而是“国酒茅台”。茅台我所爱也,置之高耸入云处不亦宜乎?而且不是随便什么人炒作出来的,据考证,为当年总理周恩来在迎迓四方宾客时金口玉言这么讲的,应该说也是实至名归。在国宴上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烹饪文化”的领队、先驱,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从真正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封一个“国酒”,作为中国酒业(企业和产品)的顶峰,跟当年把毛泽东思想封为“顶峰”,独一份,不可逾越,在思维方法上,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处呢?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变动不居的,即处于变化和发展之中的。不是说“发展是硬道理”嘛。今天老大,明天未必还是老大,因此不要到处册封或自封“老大”。还是告别“国”这个“国”那个的为好。
不要以为冠以“国”字,就是“老子天下(几千年来的语境中指的就是中国)第一”了。更不要以为封了“国”字号都会是好听的。
忘了几千年来的母语中,还有个词儿叫“国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