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殷祖镇有“湖北最美乡村”黄三房,神往已久,浅夏终于成行。
车到江畈村的一处入口,一座造型漂亮的大红雕塑赫然立在路边,如红云冉冉,上书金灿灿的大字:黄三房,梦开始的地方。雕塑上的中国地形图上,书写着: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像是黄三房这本书的封面,给人以浪漫而气贯长虹的感觉。
游览的第一站是“山谷书院”,颇有“文化引领”的意味,乡村振兴,当然离不开文化的振兴。山谷书院一进几重,巍然一片仿古建筑群,灰瓦青墙或灰瓦白墙,形体简练,清秀典雅。经了解得知,书院的主人是乡贤黄国荣。黄国荣喜好黄庭坚的诗词书法,且颇有涉猎,而黄庭坚号“山谷道人”,我推测黄国荣是借用“山谷”二字,命名书院为“山谷书院”。山谷书院内收藏有黄国荣四处搜罗来的黄庭坚诗词、书法作品,云蒸霞蔚,令人眼花缭乱。院内或一缸绿莲红荷相和,或一丛修竹倚墙,皆弥散着浓浓的高雅之气。山谷书院是黄三房湾重点打造的文化工程,文化的小荷在乡村已露尖尖之角,让人忍不住为未来的中国乡村欣慰。
黄三房人称他们的通村公路为“诗路”。公路依山临水而建,沿路都是枝繁叶茂的参天景观大树,底部皆置于造型奇特、古色古香的花坛内,每处花坛皆刻有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诗词一首,仿佛树是从诗词的土壤里长出来的。花坛下山石嶙峋,各成风格。沿着“诗路”而下,走几步吟一句”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再走几步诵一句“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枝枝叶叶间顿时鸟语花香、诗韵横流起来。
路旁卧荷塘一方,青绿的荷叶或初平于水面,或伸开或漫卷着盈盈于水面数尺,已葳蕤出芰荷青青的夏意。岸边芳草萋萋,果树成行,枝上青桃小,一派怡人的初夏风光。
村前有沟渠蜿蜒而过,渠内流水潺潺,水草苍翠,柔柔拂动。渠边杂花生树,有着天然无雕饰之美。邂逅一蓬开紫色野花的植物,文友说是荆条,小时候父母常用这种荆条“伺候”她的淘气。这种植物一下子把人带回童年。我小时候上学的路上,路边总是会碰到这样的灌木丛,可惜那时候不知道是荆条。楚人居住的地方盛产荆条,在当时称之为“楚”。这些荆条一下子让我想到了楚国,也让我想到了楚国从在荆棘上跋涉到拥有八百年强盛的故事。黄三房的野生荆条,给我上了一堂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历史课。荆条紫色的小花朵密密匝匝,引得蜜蜂流连其间;而那些谢落的花瓣,厚厚的一层在沟渠的流水之侧洄旋,荡漾着落花逐流水的诗意。我似乎触摸到了一种叫乡愁的东西,带着青草的气息。我记得来路上黄三房门口塘坝堤上刻有: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那些大字,仿佛黄三房人对家园的守望,也仿佛一种对未来的宣言。抬眼间,青山如屏,水村山郭,田野阡陌,鸡犬相闻,这些无不让在乡村长大的我重新思考那个叫“乡愁”的东西。因为乡愁,黄三房湾在外面打拼的人回到了家乡;因为乡愁,黄三房湾的人以“舍得”的人生智慧凝聚人心,建设家园。
路旁一片水乡泽国,扑面而来。岸芷汀兰,郁郁葱葱;古亭新舍,掩映于葱茏林木之间。青草纤纤而碧绿,不知是自然生成还是人工培育;古亭静静而风雅,皆出自殷祖能工巧匠之手。此时只想吟诗一句: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好一派田园风光!有人撑一把素色的花伞,着一袭典雅的长裙,沿着青草漫道的青石小径款款而行,踏上临水而建、古朴雅致的长亭,回眸浅笑间,似穿越千年,成为古代的女子。长亭过后又短亭,亭亭相连,节奏变换,浑然天成。沿长亭一起延伸的,是漫长的一丛金光菊,给人无限浪漫而热烈的感觉。我们一行人忍不住流连其间,拍照,拍视频,离开时一步三回头,回家后无数次翻阅照片,一再回味此中之景。
这里就是“金钩挂月”的衍生版,“水泽挂月”田园景观部分,里面包括9大精养鱼池,兼备休闲垂钓功能。这片风光旖旎的田园,2019年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还是杂草丛生的荒芜之地,尽管在此之前的几年黄国荣已经陆续捐资,为家乡修通了几段关键的道路。2019年,在外面搞了十多年古建的乡贤黄国荣,带着远方的风尘,带着多年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又一次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家乡。看惯了他乡的繁华,他再也不能对家乡的沉寂无动于衷。在镇、村领导的支持下,军人出身的黄国荣开始投入大笔资金,成立“金钩挂月种植专业合作社”,把传统农业和创意农业结合起来,盘活农业、农村、农民三大要素,开启了打造美丽乡村的逐梦之旅。
在黄三房湾文明实践广场,只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彩绘和标语令人耳目一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金色大字,在红色党旗造型的雕塑上熠熠生辉。我想起黄国荣在座谈会上说过,他最喜欢黄庭坚的那句词: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从山谷书院到文明实践广场,这不就是黄国荣所追求的人生境界吗?这不正是美丽乡村黄三房走过和继续走着的乡村振兴道路吗?
传说当年黄庭坚经过黄三房地界,于凉亭中小憩,见此地山形如金钩挂月,连称宝地。故事未必为真,然而饱含了此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广袤的乡村,有人民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助力,皆会变成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