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我看来,科幻片《盗梦空间》是部高智商的杰作,它探讨的神秘梦境和潜意识目前还不被大多数人熟知。
生活中,我们是难以把自己在别人面前彻底隐藏起来的,因为我们的一言一行往往会在不经意间暴露我们真实的内心。可以说,梦是每个个体最隐蔽情感和思想的最后栖息地,没有人能在我们做梦的时候走进来,窥视我们梦中的经历。
然而,《盗梦空间》却把这种不可能变成了现实,这样的科幻多少让人感到一丝惶恐——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们的梦境能被他人轻易地走进,而别人也能把他们的思想轻易地植入我们的大脑,人类便失去了最后一块遮羞布,所有人都将赤裸裸地站在他人面前,成为真正的透明人,这是不是一种悲哀?
人都会做梦,梦的世界光怪陆离,看似杂乱无序,其实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把人类的梦大都归于原始的本能,以此来解释梦的起因和形成。《盗梦空间》却告诉我们梦的形成是多元的。男主人公科布的梦充满了亲情的温暖——眷恋的妻子,可爱的孩子,他对家的渴望感人至深。
日有所思,梦有所想,原以为太多的思念才会促成梦的诞生。看了《梦的解析》后方明白“太思念和不思念都不会产生梦境”,要把握好思念的度,恰到好处才行。只有在恰当(怎么才算恰当?弗洛伊德也没说明)的思念下,梦才会走进你熟睡的世界拥抱你。电影中,科布由于对妻子梅尔的死内疚而难以自拔,终日缠绕于心,以至他丧失了正常做梦的能力,如果不是借助外物(能把人带入梦境的药物)他无法在梦中与朝思暮想的爱人相见。科布的痛苦恰恰印证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太思念和不思念都不会产生梦境,他的情况属于前者。
能做梦是幸福的,尽管我们的梦并不都是喜剧。悲欢离合,阴晴圆缺,生活本身就不完美,梦亦如此。如果有一天我们也像科布那样失去了做梦的能力,那么我们恐怕也会和他一样,六神无主,痛不欲生。
梦是遥远过去的经历,是对遥远未来的希冀,也是来自遥远内心的真实渴盼。那看似无意的梦境,实则闪烁着我们沉睡中的意识——潜意识,只是我们自己常常把它忽略。
“潜意识”的概念由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学》中第一次提出。他认为在人一般意识的底下还潜藏着一股神秘的力量,那是相对于“意识”的一种思想,它是人类原本具备却忘记使用的一种能力。由于它潜在着,所以称它为“潜力”,这种“潜力”存在于人的深层意识当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潜意识”。如果将人类的整个意识比成一座冰山,那么浮出水面的部分就属于显意识的范围,约占意识的5%,隐藏在冰山底下的95%的意识就是潜意识的力量。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电影里有句台词给我的印象颇深:“谁说梦不是现实而现实又不是梦呢?”哪是现实?哪是梦?有时我们也会在梦与现实间迷失。《庄子·齐物论》中有这样一则记载:有一天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梦醒之后他发现自己还是庄子,于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这个故事引发的哲学思考是人应该如何认识真实。如果梦足够真实,那么人是没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的。
虚虚实实,浮浮沉沉,如梦如幻,真伪难辨,真想在这样的梦中睡去,不再追问我来自何方我又将情归何处。跟着感觉走,到梦所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