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自己家中往往最为自在,豪宅也好,寒窑也罢,反正人一成为主人就身心滋润,心一宽,举止也会多几分闲雅。
曾有过数次客居亲友家的经历,平心而论,滋味一般。并非亲友们有何不妥:人家不怕添乱,诚邀客人登室小住,盛情不言亦明;只是差错出在人一旦成为客人,客随主便,也就失却部分自由。且不说要用的不能信手拈来,要做的难以一切自便,惴惴不安,只怕破了主人家的规矩,单是应付主人周到的礼数,也令我等不善寒暄之人发怵。
一次在友人的新居小住,那房子装修得恰似一个小型歌舞厅,灯光眼花缭乱,坐在其中时有醉生梦死之感。外壳不舒服倒也罢了,那日友人煲了一大锅汤,频频劝汤,结果令无可奈何的我连喝五碗,成了海量。尔后再想起此友人,胃就有所不适。
我的台湾文友桂女士在做客方面另有策略,她在别人家贵客架子全无,爱吃的大吃一通,不想吃的推到一边去;主人与其寒暄,她一概免答,忙着给圈内人士拨电话;有时她会约一拨人上门聊天至深夜。第二天早上主人起床还得踮着脚尖走路,因为他们的客人正徜徉梦乡。不过,她往往只在一家住一两天,然后迅速地拎着她的大包小袋转移到另一家去。不知是体恤主人还是生怕主人涵养有限,会将这样的客人逐出门去,才抢先一步行动。不过,这样的客人当得无限痛快。
人的一生有漫长的一段是在自己的家园里度过,因而在这里投入感情、劳力往往无悔无怨,而且人在这方面是很贪心的,境况一好,首先想到是将家园置得更合心愿。
我对自己的家园也存有梦想:理想的家园不必太大,房子太多,家里常要广播找人,人为造成隔阂;但也不能太小,每个人都有私人空间;书房严禁小孩进去翻弄,而大人进小孩房间前须击掌三下,告之:我来也。
既称之为家园,不可一日无园。园中可栽树,同样树种不妨多种几株,便于树与树攀援、交流,以免孤树一株,落落寡欢;树上的鸟也以成双为好,一只鸟不生动,两只鸟就有了故事。园里可有狗儿猫儿走动,它们一来,肯定平添几分生活情趣。
周围不断有朋友卖了旧房,去换理想中的家园。有位朋友买的房子虽是二手货,但房后有可爱的园子,园内有个秋千架,坐在上面荡荡定会不停生出梦想。一日,有个陌生小孩站在园外驻足不前,问下来才知这所房子原是小孩的家,后来父母离了婚才将房子卖出,劳燕分飞,那小孩忆起甜蜜的过去心里难过,常常偷偷来看老房子。朋友摸着小孩的头告诉她,想来就来,她在这儿受欢迎。
我听了这件事情潸然泪下:家园何止是一所房子,多少爱多少记忆都系在那里,这如何搬得走呢?后来每逢出差,哪怕走得再远,我都带着一串沉沉的家门钥匙。有它在身边,只要想回家,随时随地都能返回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