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娘将一碗热气腾腾的小吃端了上来。韦墨接过后,定睛一看,早餐居然换成了“腊八粥”。阵阵清香扑鼻而来,韦墨一饮而尽。虽比不上饕餮大餐,却别有一番风味。喝了“腊八粥”,意味着年底也快到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各不同”。岁末正是各单位和个人忙于“年终总结”的时候,如果我们用一个汉字或词语来总结国家的运行状态,那莫过于每年的“年度汉字评选”了。
12月14日,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及媒体联合发布的“汉语盘点2011年度字词”揭晓。“控”和“伤不起”分列年度国内字词首位。(12月14日中国新闻网报道)
“年度汉字评选”具有相当的泛概括性和高浓缩性,以一个汉字或词语来反映一年来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走向,无疑为来年的政策变动、经济调整、文化改革提供了一套“简约而不简单”的标本意义。
站在历史的社会学角度来看,“控”正是承接过去“年度汉字”的最好阐释。2006年的“年度汉字”为“炒”,07年为“涨”,到了2010年依然在“涨”。2011年,在水“涨”船高的通胀之下,“控”自然成了与之对垒的年度博弈。这个汉字信号不单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更是老百姓生活期望值的一个期盼。在“涨”的面前,国民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都会面临着两难选择与价值捆绑。于是,以“控”之名,便呼之欲出。无论“控”也好,被“控”也罢,当“涨”处于上风时,各种“伤不起”便成了老百姓内心深处的情感告白。
俗话说,“速度决定效率。”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了政府部门的快速反应。“限购令”的出台,房价的硬性调控,CPI的理性回归,让人们看到了希望的燎原之势。“控”字背后的公共诉求更应该被视作一种民意的价值取向,来催化政府部门积极履行自己的公正职责,促使社会更加的公平和公正,使老百姓确实获得更多的幸福指数。
对于“控”的更多解读,则可以从精神分析学上来解释。譬如时下流行的“苹果控、大叔控、萝莉控”等等,是指对某种事物的喜好程度达到难以自拔,甚至痴狂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控”与严格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比起来,更加娱乐化而已。
而对年度词语“伤不起”的解读,主办方认为充分反映了老百姓对各种“伤不起”的高度认同。正如,“某某某,你伤不起!”一样,在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承载着更多的娱乐化和情绪化表达,以此来宣泄生活状态的种种不如意。回想这一年来,公众遭遇过太多的“伤不起”事件。从“药家鑫案”,“李天一案”对人性的质问,到“动车事故”、“校车事故”对良知的鞭挞;从“食品安全”,“红十字会”对道德的批判,到“小悦悦事件”,“各种彭宇案”对良心的拷问。太多太多,都让公众仰天长叹真的“伤不起”了。
“一叶落而知秋。”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年度汉字”,老百姓其实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当人人喊“涨”,又得不到及时的“控”时,人们只有用“伤不起”的宣泄,来释放心中的无赖。于是,我们从“年度汉字”里我们看到了世态爻变,时代转变和人心的异变。当然“年度汉字”是由部分代表人群所选的,不排除个别字或词语的完整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它清晰地折射出生活在这个国家里的每个人的真实感受。
“控”与“伤不起”正如硬币的两面,无论哪一面在上,都体现着民众对整个社会焦虑状态集体宣泄。只有当其直立时,才是回归到理性的价值体系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年度汉字”的评选,是个人、社会与国家之间的一种价值博弈。如何使三者间达到社会和谐的“稳定状态”,“年度汉字”的标本意义都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