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游原位于长安城南,地势高敞,彼时,北望长安,全城在览;南顾秦岭,巍峨山脉横亘眼前,自秦汉便是时人游览的胜地。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它也见证了一位帝王的浪漫与传奇。“故剑情深,南园遗爱”这一典故中的男主角汉宣帝刘询,是汉武帝刘彻的曾孙,西汉第十位皇帝,年幼时受“巫蛊之祸”的影响,后被寄养于掖廷,在此认识许平君并与之成亲。刘询成为帝王后,仍力排众议,坚持将在患难时期的结发妻子许平君立为皇后。成长于民间的两位帝后,有一次游玩到此处,非常喜欢,常常流连乐不思归。在“神爵三年,起乐游苑”(《汉书·宣帝纪》)。《西京杂记》曾记载:“乐游苑自生玫瑰,树下多苜蓿。”“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由此可见乐游苑到处都是玫瑰、苜蓿,风光旖旎,是一个难得的长安人踏春秋游的好去处。《关中记》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葬为名。”“宣帝少依许氏,长于杜县,乐之,后葬于南原,立庙于曲江之北亭,曰乐游原。”看来许皇后死后被葬于此处,汉宣帝在曲江池北立庙,起名为“乐游庙”,乐游原因此得名。
六百多年后隋朝的皇家设计师宇文恺,在设计修建大兴城(长安新城)时,将视野延展至此处,这也使得乐游原成为后来长安城风水上佳之地。
通过对周围地理环境的认真考察,宇文恺发现长安故城东南的龙首川一带的平原最适合新建新城。此地南有六道隆起的高坡,暗合《易经》上乾卦的六爻。乐游原正处于九五之位,九五之坡为尊位,有飞龙在天之意,不能让普通百姓居住,因此特意修建了玄都观和兴善寺来占据此地,后又在乐游原东部建起了灵感寺,在唐朝时,改名为青龙寺。在国内,青龙寺的名气并不很大,远不如白马寺、少林寺、法门寺、大雁塔等有名,但在日本名气很大,这座寺庙对日本的影响至深,每年会有很多日本信徒前来朝圣,也是中日友好的一个见证。唐代文明空前鼎盛,引得很多小国派遣使者前来学习,伫立在乐游原上的青龙寺因唐代密宗大师惠果在此驻锡而红极一时,当年日本、朝鲜等国的许多留学生来这里学佛问道后回国创立宗派,青龙寺也成为许多国家的佛教祖庭。在唐朝,从日本来学习佛教的八个有名的人物,其中六个都来青龙寺学习过。最有名的是空海,他拜密宗大师惠果为师,学习密宗真谛,后回日本创立了真言宗。现在每年三四月,寺内樱花盛开,更是引得大量游人前来赏玩。
《雍录》中记载,“曲江之北又为乐游原及乐游苑及汉宣帝乐游庙也。庙至唐世迹基尚存,与唐之曲江、芙蓉园、芙蓉池皆相并也”。看来到唐代,乐游原有曲江池、芙蓉园等胜景,同时地势高敞便于观景揽胜,更是成为著名的游览胜地,引得很多达官贵人在此筑造庄园消遣快活,也引来很多文人墨客登高远眺、赋诗舒怀。
唐代的皇权贵族,多在城内有宅,郊外有庄。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在此营造了当时最大的私家园林——太平公主山庄,后因太平公主谋反被没收,由朝廷分别赐给了宁、申、岐、薛四王,当时仅这一山庄可分赐四王,足以想见当时太平公主山庄的庞大和奢华。后来四王又大加兴造,遂成为独特的自然风景游览胜地。让后来游览此地的韩愈颇为感慨,作《游太平公主山庄》诗云:“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压城闉。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欲占春”一词也可见当时在皇权顶端的太平公主修建的山庄规模之奢华,也刻画出其骄横贪婪、煊赫一时的形象。“直到南山”这些花儿都“不属人”,从乐游原到终南山脚这么大的一块地方都属于私家园林,普通人轻易看不见里面的美景,可见其山庄之广袤。
开元年间,唐玄宗曾驾幸乐游园,登高赏景,作《同二相已下群官宴乐游园御制》:“撰日岩廊暇,需云宴乐初。万方朝玉帛,千品会簪裾。地入南山近,城分北斗余。池塘垂柳密,原隰野花疏。帟幕看逾暗,歌钟听自虚。兴阑归骑转,还奏弼违书。”可见唐玄宗与群臣们近观垂柳野花,耳闻钟鸣管乐,一派觥筹交错、鼓乐齐鸣、歌舞升平的奢靡宫宴氛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张九龄作诗《恩赐乐游原宴》,宋璟、赵冬曦、崔沔、王瀚等官员也纷纷作诗《奉和圣制同二相已下群官乐游园宴》,借以表达君臣同乐的盛世情景。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每当登高远眺,送目临风,更是引得无限思绪。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
“春梦乱不记,春原登已重。青门弄烟柳,紫阁舞云松。拂砚轻冰散,开尊绿酎浓。无悰托诗遣,吟罢更无悰。”诗人春日因为心烦意乱常常做梦,但醒来又不记得梦见什么,所以多次登临乐游原以排遣心中烦闷。本是游赏美景、饮酒作诗的好地方,却因心绪烦乱觉得没意思作罢。诗人李商隐处于晚唐时期,错过李白那个年代,满腔激情和才华无处安放,自然是常常会有不得志的哀愁。“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了诗人这天傍晚,不知因何心情不好,便驾车前往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只是”二字引得后人一系列的讨论,暂且不表。夕阳下的长安城,余晖映照,晚霞满天,一幅充满哀伤感慨的夕阳西下图真是令人沉醉。乐游原上李商隐还有诗一首:“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羲和自趁虞泉宿,不放斜阳更向东。”可以看到,乐游原碧树蝉鸣,雨后还能看见彩虹,好一片风光,这也是诗人政治生涯失落,但依旧坚持理想、热爱生活,常来赏玩美景、纾解心情的地方。
除了李商隐之外,乐游原上还曾迎来贺知章、李白、杜甫、韩愈、张九龄、杜牧等赫赫有名的大诗人,他们也在大唐登高游览“第一网红圣地”留下了诸多千古诗章。
李白的《忆秦娥》:“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登乐游园望》:“独上乐游园,四望天日曛。东北何霭霭,宫阙入烟云。”
张九龄的《登乐游原春望书怀》:“城隅有乐游,表里见皇州。策马既长远,云山亦悠悠。万壑清光满,千门喜气浮。花间直城路,草际曲江流。”
杜牧的《登乐游原》:“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韦应物的《登乐游庙作》:“高原出东城,郁郁见咸阳。”
杜甫的《乐游园歌》:“乐游古园翠森森,烟绵碧草萋萋长。”
不完全统计,唐代的诗人在乐游原上留下了近百首诗篇。乐游原,因长安城的波谲云诡、绚丽多彩在历史上留下不可抹去的一笔,把中国的古典诗歌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成为无数回望长安的文人雅士挥之不去的精神乐园。
诗里,在乐游原可眺望长安城,描绘的不仅是视觉上的俯视,也是政治空间上的纵横捭阖。诗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乐游原的美景,也有自己人生的悲欢离合和对时代政治的感慨体验,还有动荡时局、王朝兴衰的历史轨迹。
王朝兴衰更替,随着长安不再是政治中心,乐游原这片乐不思归的宝地终究走向没落。几十年前,这片土地上的农民在农闲时,登上古原,还可以眺望大雁塔、曲江池,只是早已不见昔日长安城人人向往的盛况。如今城市的现代化,乐游原上一座座高楼耸立,鳞次栉比,“乐游原上见长安”再也不可能了。想再遥望长安盛景,得登上中国国际丝路中心大厦,据说建成后高498米,是西北第一高楼。在这新的高度,盛景再续。夕阳无限好,玻璃幕墙内,却“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