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国庆节休假期间,我在老家陪伺九十多岁的老母亲。突然,接到单位办公室主任梁跃进电话,告诉我:老田中午去世了!我愣了一下,追问:哪个老田?他说:田东照啊。我还是不相信,继续问:田东照老师怎么就突然去世了?节前还看见他,状态可以啊。跃进也感叹:是啊,很突然,据他家里人说,老田中午吃饭前,觉得肚子疼痛难忍,赶紧叫120急救车,送到医院抢救无效,就走了!
事实已经确定无疑,东照老师真的离开我们了!我当即赶回太原,一路上,东照老师的音容笑貌浮现在脑海里。这几年,他经常到我办公室,跟我聊他的写作,聊他准备编辑出版的《文集》,聊他的人生,聊他对社会的看法。遇到什么问题,也总要跟我商量,让我帮他出主意。我是他的晚辈,年龄小近二十年,虽然都是山西大学中文系学生,但他比我早毕业也近二十年;他已经成为名作家的时候,我才刚刚踏进作家协会的大门。然而,我们交流起来却没有一点距离感和隔膜,是那种无话不谈的朋友,每次都聊得很轻松很开心。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会这样突然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可是,他真的离开了。再也听不到他那朴实的吕梁普通话了,再也不能跟他聊创作和人生了。
下午,回到单位,跟杜学文主席一起去东照老师的家里吊唁,站在他的遗像前,百感交集,眼泪在打转,感觉他根本没有走。去过他家多次,每次他都是热情地让我喝水、吃水果,多坐一会儿;而这次来只能看到他的遗像,真的是让我不能相信他走了。
晚上回到自己的家里,寻找出东照老师送我的他的作品阅读起来,一边读,一边梳理他的文学创作风格和特点。尽管他曾经写过一些抗战题材和官场小说,但支撑他文学地位和影响的,还是关于黄河与吕梁的作品,于是,感觉到用黄河风骨和吕梁情缘概括他的创作,还是比较贴切的。
田东照老师上世纪“文革”前读大学时就开始了文学创作,因为成绩突出,1965年毕业时,山西大学中文系将他留校任教。后来,他为了接地气,体验生活,获取素材,主动要求离开省城,离开大学,1970年调回原籍兴县工作,与父老乡亲们亲密无间地生活在一起,创作灵感频发,作品源源不断地问世。后来,才又奉命回到省作协任常务副主席,直至退休。几十年中,他不论在那里任职,?醋魅创永疵挥兄卸瞎⒈碛惺偻蜃帧4碜髌分饕校撼て∷怠冻ず纭贰ⅰ读接位鞫印贰ⅰ兑旃樵怠罚卸唐∷导痘坪釉谡舛烁鐾洹贰ⅰ逗釉怠贰ⅰ杜芄佟返龋竦霉∧谕舛嘞钗难Ы薄?
我认为,最能代表田东照老师文学成就和特色的,应当?怯??宀恐衅∷底槌傻募印逗釉怠贰U獠孔髌芳纸械煤苡性桃狻0凑找话愎呃∷导拿评醋约械哪骋黄逗釉怠芬埠虾醮斯呃俏宀啃∷灯渲幸徊康钠H欢晕业睦斫猓逗釉怠凡还夂虾豕呃涫狄彩俏宀孔髌匪枷肽诤母叨饶鄣恪;坪臃绻牵懒呵樵担岽┯谖宀啃∷抵洌纱硕茉斐鲆桓龈鱿窕坪哟轴詈婪判愿竦哪腥恕⑴耍谎菀锍鲆欢斡忠欢蜗衤懒好嘌悠鸱缇暗墓适隆4送猓昂釉怠倍郑质嵌绽鲜π∷荡醋髅姥Х绶兜淖非螅窈右话闫邮怠⒒牒瘢缸排ㄓ舻拿褡逍愿裼胛幕常渲杏植环ο改宥刑厣那樾鳌⑶榻帷⑶楦小6绽鲜κ呛然坪铀⒊月懒汗瘸ご蟮模氐赖幕坪尤恕⒙懒汉鹤樱匀槐氏铝餍撼龅娜恕⑹隆⑶椋薏簧钌罾幼呕坪佑〖S肼懒呵樵担了男∷担悴荒懿挥猩硇闹糜诨坪印⒙懒旱母芯酢?
田东照老师的代表作品《黄河在这儿转了个弯》,是1985年春天与读者见面的。那时,文学界伴随着思想解放大潮,理论观念快速更新,国外各种艺术表现方式不断引进,阅读文学作品是人们文化生活的主要方式。山西文坛的一些中青年作家,经过数年磨砺,集中推出了一批重点作品,被全国文学界誉为“晋军崛起”,《黄河在这儿转了个弯》也是这批作品之一,获得了轰动效应,?缆奂野阉魑勰罡隆⒁帐醵嘣某⑹灾鳎嵌绽鲜Υ醋鞯缆飞系摹白洹敝鳌6嗄旯チ耍衷谥囟琳獠孔髌罚腋芯跄鞘钡钠兰刍故潜冉瞎摹H嗣浅K担难ё髌纺芄痪米∈奔淇佳椴攀呛米髌贰5娜罚矶嘧髌繁鹚刀辏鼋鋈迥昊赝吩俣粒兔飨愿芯醴羟场⒋植诹恕!痘坪釉谡舛烁鐾洹匪硐值亩捞氐纳睢⑸畛恋乃伎肌⑴ㄓ舻奈幕瘴б约肮牌印⒆氐拿姥榈鳎谰赡敲凑鸷承牧椤?
从《黄河在这儿转了个弯》,可以看出东照老师是尽最大努力去感应时代的脉搏,特别注意表现历史转折时期最普通农民心灵的震荡,选取一个独特的艺术视角,将历史重负、时代精神、文化传统、民风习俗,融会贯通起来,浇铸到人物的情感和言行中,力争让作品富于厚重的力量,深刻的内涵。这样的目的他达到了,也只有他能达到。为了写这部“转弯之作”,用他的表述是:“由零点起步,艰苦再跋涉”,“拧住劲下乡”,可以说,他跟黄河岸边的父老乡亲摸爬滚打好多年,真正进入了黄河人的心扉,与黄河人的命运紧紧缠绕在一起,结识了许多作品主人公赵大式的黄?尤恕M保忠砸桓鲋斗肿拥乃嘉伎家幌盗欣贰⑾质怠⑽幕?、传统问题;以一个作家的眼光,?创缁嵘罴盎?河流域?⒙??荷嚼锎嬖诘母髦窒窒蟆U饧阜矫娴慕岷希俪闪恕痘坪釉谡舛烁鐾洹罚约昂罄吹募覆恐衅骸兑奥怼贰ⅰ杜┘摇贰ⅰ痘坪有≌颉贰ⅰ逗釉怠贰?
如果说《黄河在这儿转了个弯》带给读者的是沉重,那么,《野马》就轻松多了,甚至有一种喜剧色彩。吕梁山里高考落榜青年杨马,不安于贫穷、守旧现状,在坚固的思想大堤上,冲出一个缺口,用崭新的理念建立农村经营新体制,以承包果园为契机,获得了丰厚的收益,也获得了爱情,由此而展示了黄河岸边新农民的志向。故事同样不够新奇,却让我们感受到了新时期农民文化心态的嬗变与重建,看到了青年农民现代价值观念的确立,自我意识的重塑。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农村形成了一种多元的“邻里效应”,代替了传统的“权力效应”;等价交换的商品经济原则,促进了农民平等、民主意识的加强,意识到自己独立存在的价值。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定、平静的农业生产劳动,他们希望找寻新的创造机会,施展几亩田地容纳不下的聪明才智。杨马的意义正在这里,他的所作所为与父辈的愿望大相径庭,为创造一代农民新的生活方式闯出一条极有启迪意义的路。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一批以写实为其特征的小说,在文坛上引人注目,被称之为新现实主义或新写实主义。这类小说的特点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地如实把它再现出来,显示出现实生活的鲜活状态。田东照老师的《农家》同样富有这种品格,他只是客观地、冷静地甚至不动情感地叙述了吕梁山区、黄河岸边一户最为普通农家的生活状态。这部小说由佳节、亲戚、晚间、望凤、三女、旱天、老五、安宅、末集九个生活片断组成,实质上是王老三一家一年中的几件大事,透过这些王老三家的“大事”,人们体会到了普通农民日常生活的规律。看起来是大事,其实都是些“一地鸡毛”,不外乎人际关系、家庭纠葛、吃饭干活、赶集采购之类的琐事。这些琐事经由东照老师细致入微和客观冷静的叙述,散发出无尽的韵味,给人一种逼真感,充满生活气息,又不乏人生哲理。
《黄河小镇》讲述的是,女教师柳飞霞向往黄河,毕业后只身离开大城市来到黄河边上的一个小镇中学当教师。她以现代青年的勇气,向封建落后意识和世俗偏见宣战,试图把现代文明引入黄河小镇,改变人们多年形成的思维定势和生活习惯。然而,仅仅两年,她却再也无法在黄河小镇生存下去,她出色的工作业绩,她敢于向封建落后意识挑战的精神,在强大的封建传统观念面前终于败下阵来。整部小说意在表现传统愚昧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与《黄河在这儿转了个弯》的主旨相似。
最后一部《河缘》,是一个优美的爱情故事。黄河汉子水生与军官太太秀枝,偶然相遇,在黄河中经历惊涛骇浪,闯过生死关口,产生了纯洁真挚的感情,终成眷属。一个司空见惯的故事,展现到古老的黄河中,凭借细腻的情感描写与黄河风情的独到之处,显得别致而有味,印证了那句古话:“有缘千里来相会”。
小说的核心是语言艺术。田东照老师的五部中篇小说的语言,都是经过加工而不失吕梁原味的文学语言,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味道。这里的?钇⒑拖缤廖兜溃亲髌氛媸敌缘挠谢苌铮皇歉郊佑谕獾拿琶娴阕骸K蕹隈巯痢⑼獾厝瞬幻靼椎姆窖源视铮绕涫谴盅月锞×可儆没虿挥茫坪影侗摺⒙懒荷嚼锏纳钇⒑拖缤廖兜雷⑷胄碌某煞郑枰陨晌恢执空⒌氐馈⒂形肚也幻乃椎囊帐跤镅浴?
读着这些渗透黄河风骨和吕梁情缘的作品,让我对田东照老师的思念更加深切。过去以黄河、吕梁为题材创作文学作品的不乏其人,但能够达到像东照老师这样境界的并不多;今后肯定还会有人写黄河,写吕梁,能否写到像东照老师这样的高度,那是必须具备了浓厚的生活体验和艺术才气的。
田东照老师走了,可他的作品永远不会走,他笔下的黄河与吕梁,同样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