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我随爸妈驱车穿过阴山山脉的乌不浪口,乌拉特草原便展现在眼前。
城市有水,是灵气;草原有水,是仙气。
连续的降雨使乌拉特草原生机盎然,满眼都是绿。草原像一块无边无际的地毯,一直铺向天边。那起伏变化的丘陵像大海,波涛涌起。雪白的羊群散落在草地上,和天上的白云交相辉映。驱车在草原上奔驰,宛若乘船在大海中航行,一会儿在浪尖,一会儿在浪底。一片片索胡草那顶端银白色的穗,在微风吹拂下泛着层层涟漪,现出道道波纹,远远望去,宛如大海波浪中翻卷着的细碎的浪花。
漫步草原,轻轻踏着柔软的绿草,我尽情享受着馨香醉人的空气,仰望遥远而又唾手可得的深邃莫测的蓝天,无比惬意与满足。久在封闭的教室学习、生活,来到这里,心灵得到了浣洗。
我索性躺在美丽如画的大地毯上,香气扑鼻的泽蒙花在微风的吹拂下纷纷向我点头。我随手摘下一朵,闭上眼,闻了闻,仿佛看到了妈妈。多年前,阳光下,草原上,她戴了头巾,一会儿弯腰,一会儿站起,将一把又一把的泽蒙花装入袋中。我站在近处的山坡上,看着可爱的妈妈。妈妈把泽蒙花带回住宿的帐篷,捣碎,拍成饼状,用线穿吊在晾绳上。妈妈说,蒙古大姐告诉,泽蒙花风干后,掰下一小块,用胡油一炝,再倒入煮熟的面条或凉粉中,那香气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走的时候,一定帮我想着,带上。
传说,这泽蒙花还是慈禧亲赐。御厨见慈禧连续几日食欲不佳,就在炖黄河鲤鱼时放进几瓣采自内蒙古草原的小白花。慈禧食欲大振,赐名泽蒙花。生活在乌拉特草原上的人们用泽蒙花把这里的食物调制得更加美味,使中外来客食用后都赞不绝口。
乌拉特,蒙古族部落名,意为能工巧匠。成吉思汗胞弟哈萨尔的后裔战功显赫,清廷于公元1648年(清顺治五年)将该部落由呼伦贝尔迁来此处,并赐予牧场。数百年来,乌拉特人一直生活在这片辽阔美丽的草原上。过乌不浪山口沿公路径直往北走,见碧绿的草原上站立着一尊又一尊巨石,停车走近,发现其形状怪异,有的像馒头,有的像走兽。不少操着外地口音的来宾摆着各种姿势在这里照相,好不热闹!
再往北走,乌拉特中旗政府所在地海流图镇便出现在我们眼前。海流图是蒙古语,意为“草浪起伏随风波动”,多么富有诗意!弯弯曲曲的海流图河似一条银色的哈达,从城东飘然南下,滋润着两岸的青草和树木,给两岸人民带来无限的福祉和欢乐。眼前的海流图新区,笔直宽阔的街道四通八达,行人、车辆川流不息,青青的草地衬托着一幢幢富有民族特色的白色高楼,色彩对比是那样鲜明,而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也显得低矮了许多。
海流图往西不远的草原上,静静地沉睡着一棵几十米长的树化石——树皮、枝杈、年轮清晰可见。再往西的巴音满都呼还出土了恐龙化石。它告诉人们,在遥远的古代,这一带雨量丰沛,草木葳蕤茂盛,森林莽莽苍苍,大象、犀牛等动物繁衍在这片土地上。
从海流图出发,向西北行进,到了川井风电场。一望无垠的草地上矗立着一座座白色的圆柱高塔,每座塔上都有三个长长的叶片旋转着,远远望去,似无数的海鸥展翅翱翔在绿色的大海上。听不到隆隆的噪音,更看不到滚滚的浓烟,这里生产的绿色能源通过国家电网源源不断地输往北京、南京、广州等地。
从海流图西行约八九公里,我们来到了红格尔水库。红格尔水库静卧在阴山北麓,它像一面镜子镶嵌在乌拉特草原。此时,一轮胭脂红日在遥远的天边缓缓落下,晚霞染红了半个天空,红格尔水库像迷人的新娘披上了婚纱。小鸟在空中鸣唱着。太阳落下去了,红格尔水库又像美丽新娘的明眸,甜蜜地闭上眼睛,进入美妙的梦乡。
我想起歌手田震的歌曲《月牙泉》:
每当太阳落向西边的山
天边映出月牙泉
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
星星沐浴的乐园
自从那年我从月牙边走过
从此以后魂儿绕梦牵……
这美妙的歌是唱给红格尔水库的么?
在红格尔水库的旁边,一条黑色的长龙在草原上蜿蜒伸展,满载着蒙古国煤炭的一列列火车南来北往,在乌拉特草原上奔驰。
我不禁想起一代枭雄成吉思汗,公元1227年率兵亲征西夏经过乌拉特草原及河套平原时,脱口而赞美过的诗篇:
这地方真美呀!国破家亡之日,可在这里谋求复兴;和平兴旺之世,可在这里定居发展;饥饿的梅花鹿,可在这里生息繁衍;白发老人,可在这里颐养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