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舅母那天走得急,怕晚饭前回不到家母亲不高兴。农村的晚饭,全看太阳。太阳不落山,天不黑,下地干活儿的人不收工,那就不能吃饭。虽然饭菜不全是给下地干活儿人做的,但一定要以他们为主。那天,大舅母太阳高高的就到了家,她把采来的韭菜花洗净,加上盐,放进蒜缸里捣。韭菜花香味,是草原人最熟悉的味道了。因为有了韭菜花,没人去问她干啥去了。大舅母一直把这件事藏到婆家,才在闲说话的时候,说出来她一生中的远行。
大舅母十六岁的那年秋天,村里媒人上门给介绍对象,就是大舅。那一年大舅十八了,刚被渔场招工。招上了,就是正式的工人了。大舅中等个,国字脸,略有点黑,更显得人长得结实,不爱说话,也不会说个啥,让人一看就知道是那种老实厚道人。陪大舅来相亲的,是大舅的继母,我的亲姥姥。姥姥和大舅,没人能看出是继母,娘儿俩亲,所有看到过这娘儿俩的,都一致认为:母慈子孝。
那天去的时候,姥姥告诉大舅,要是女家留咱吃饭,就是人家看中咱了。你要是看中了姑娘,就朝我点一下头,咱就在那儿吃饭。你要是没看中,就摇头,咱就别吃饭。媒人说啥你不用管。
那天去了之后,媒人介绍完,大舅母给大舅倒了一杯水就出去了。可是大舅因离得太近,没敢看,就在大舅母一转身的时候,大舅看到了大舅母黑黑的大辫子,还有耳朵后面白白的三角。就这一眼,让大舅相中了。大舅说不出啥好,这是他第一次相亲。他朝姥姥点了一下头。姥姥看大舅母第一眼,就看出是个本分姑娘,只是身子太单细了。不过看她父母,身体都不错,姥姥想,结了婚会发福的,姑娘家,苗条点儿好,秀气。再说了,按村子里的习俗,大儿媳妇个子不能太高,往后应一个比一个高,日子就会越过越好。
女方同意了就杀鸡,这是多少年的老规矩。俗话说:“新姑爷进门,老母鸡丢魂。”不年不节的,杀鸡,那就算是大事了。
鸡吃了,婚事就算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彩礼。虽然不讲究那些老规矩,如“放定”“换盏”“三媒六聘”什么的,可是总得有点表示。
农村女方要彩礼,那是千百年留下来的老习俗了。彩礼要得多,表示姑娘尊贵,这是最好听的一种。大概有这么几种情况,一是父母认为养一回闺女,咋的也得要俩儿钱养老。二是家中还有兄弟,要了彩礼给兄弟娶媳妇。三是最开明的,就是不要彩礼。话是这么说的:“再穷也不能卖闺女。”大舅母的父母就是这最开明的。可争的不够,让的有余,越是不要的,越是不能低于当时的行市。
女方不要彩礼,姥姥说:“他们不要,咱不能不给。养那么大一个闺女,父母也不容易,都是脸面上的事,咱不能让人笑话。有胭脂擦脸上。”这彩礼当中就有姥姥当年的嫁妆在内一起过给了大舅母娘家。
明白人好办事,双方都这样,就海阔天空了,事就一顺百顺了。
二
大舅母结婚的第二天早上,她想早点儿起来,做一家人的饭。这是出嫁时娘家妈说的:“从明天起,你就是章家的媳妇了。要知道孝顺,多少小姑多少舌,多少大娘多少婆。由他们去说,你做好你的事,总有熬出头的时候。”可是当大舅母起来,来到外屋的厨房,见婆婆把饭都做好了。我姥姥说话透亮,见大舅母出来,说:“大媳妇,起来了。早饭我做就行,你们年青人觉不够睡。”姥姥说这话的时候,还不到四十岁。可她是婆婆,这在她没有儿子那一天就想过的,一定要把儿媳妇当成自己的闺女待。虽然这是先房的儿媳妇,可是她当成了自己的亲儿媳妇。
大舅母说:“在我们村,天不亮就出工下地干活儿了,半夜里就起来做饭了,我们家都是我早上起来做的。”
姥姥说:“咱这儿不用,除了冬捕拉大网要起早,平日里都是到点上班。饭做好了,猪也喂了,你先回屋歇一会儿吧。这个家呀,以后就交给你掌管了。干活儿的日子在后边呢,等三天回门回来再做吧。”
大舅母听姥姥这么说,眼泪便含在眼圈。她见过太多的,是婆婆骂儿媳妇。为了不让眼泪流出来,大舅母便去找活儿干。可是一时真的找不到活儿,她拿起扫地扫帚,把地上的柴草叶往外扫。姥姥见了,说:“大媳妇,扫这屋地,要从门口往里扫。老礼是这么个规矩,把柴(财)都扫进来。过年的时候,更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