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朝虽然外战不行,但内政却是一派繁荣,文化更是极盛。除了一些耳熟能详的文人之外,其实还有许多人现在看起来默默无闻,在当时却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的文人,例如在北宋初期,就有一个叫作杨朴的诗人,竟然惊动了两个皇帝。
杨朴原本隐居山林,从不参加科举考试,但因为他曾经与一名毕士安的读书人关系很好,毕士安当上宰相之后,极力向宋太宗夸赞杨朴的才华。
宋太宗求贤若渴,也想见识下这个隐士,便征召他来京城当官。
在古代,当官并不是只有参加科举考试一条路,除了科举考试以外,家族的恩荫以及他人的举荐,都还是可以做官的,特别是获得了皇帝的赏识,那更是挂着职场的通行证,迟早可以飞黄腾达。
所以,朋友毕士安很够意思,杨朴的这次机会也很难得。
2
但是,人与人的观念就是这么不同,大多数人寒窗苦读就是为了鲤鱼跳龙门,天下皆知,可以在官场上飞黄腾达,但杨朴却主动放弃了这样的大好机会。
宋太宗考问杨朴的学问,杨朴却写诗表明自己不慕权贵的决心。
关于杨朴面圣的这首诗,历来有着不同的争议。
《宋史》之中,记载杨朴是作了《归耕赋》,谢绝了宋太宗的好意,而《蒙斋笔谈》中,记载杨朴写下的是七律《莎衣》。
《归耕赋》现已失传,后人无法目睹它的高妙,然而《莎衣》却流传至今:
软绿柔蓝着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诗的大意是:
无论穿着什么样的衣裳,都比不上柔软绿草织成的蓑衣,它跟斜倚篷船吟诗垂钓的生活,实在是最相宜的。
夏日在清凉的芦苇影中,和衣睡在迷离的暮烟里,又在幽雅的荷花香气中,绵绵细雨下披着我的蓑衣。
春天在酒家痛饮,狂醉后才将蓑衣脱下去,当黄昏雨过天晴,就把它随便堆放在渔舍里。
尽管紫色绶带黄金印章极其尊贵,我也不肯轻易拿蓑衣去换取。
总之,杨朴拒绝了皇帝的好意。
3
宋太宗之后,宋真宗也对杨朴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再次征召他入朝为官。
此时的杨朴年纪更大一些了,然而却更加豪放不羁,经常写出令人瞠目结舌的诗句,比如他在《七夕》中写道: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写牛郎织女的诗歌很多,杨朴的角度却非常特别。
诗的意思是:
我不知道牛郎怎么想的,非得邀请织女来织布,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人,年年岁岁都要在七夕的时候乞巧,要知道,人间的奇谋奸巧已经够多了。
这样的诗歌风格,这样的做人态度,这样的不羁性格,如果接受了皇帝征召,步入仕途,实在是很危险的。即便宋朝优待文人,基本上不杀士大夫,但流放发配贬谪依然是家常便饭。
4
杨朴的妻子知道皇帝要征召自己的丈夫,很为自己的丈夫担心,在送行的前夕,写下一首令人啼笑皆非的打油诗:
《送夫赴召》
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吟诗。
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诗的大意是:
这次你去京城为官,我要劝你别贪杯误事啊!你性格猖狂,又喜欢吟诗,万一写了不合适的诗文,在家里无人可知,可被捉着当官以后,说不定会送了你这条老命。
诗的前两句,写得还一本正经,后面两句中特别是一个“捉”,一个“老头皮”,都是大白话,让人忍俊不禁。
不过,粗浅归粗浅,也体现了老夫老妻相互之间的关切之情。
5
年轻的时候,宋太宗让他当官,杨朴尚且拒绝,现在已经进入暮年,宋真宗的邀请,杨朴更是不会答应,而且,杨朴的态度更为坚决。
当年,宋太宗考校他的学问,他还当场作诗,如今,宋真宗问他时,他干脆说自己不会写诗。
尴尬之时,宋真宗只好问他这次来,有没有人为他写诗送行。
杨朴灵机一动,就将妻子写给他的这首《送夫赴召》奉上。
宋真宗也被逗乐了,赐给杨朴许多布帛,放他回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6
这个典故和这首诗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后来,苏轼听说了,也觉得非常有趣,还特意记录下来。
乌台诗案之后,苏轼死里逃生,被贬至黄州,只有一个儿子陪同。当时,苏轼的妻子王夫人哭哭啼啼,一副生离死别的样子。
苏轼无奈之下,对着王夫人说:“别这么难过了,要不你写首诗送我吧?”
王夫人也是大家闺秀,当然能够写诗,可在这种情绪下,又哪有闲情逸致。
苏轼提醒她:“你要是写不出来,就直接将当年杨处士妻子的那首诗送我呗!”
王夫人也不由哑口失笑,苏轼这才安慰好妻子,飘然远去。
一首打油诗,能与两个著名文人发生联系,也算是文坛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