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与李翱书

时间:2024-08-04    来源:馨文居    作者:韩愈  阅读:

  使至,辱足下书1,欢愧来并,不容于心。嗟乎?子之言意皆是也,仆虽巧说,何能逃其责邪?然皆子之爱我多,重我厚,不酌时人待我之情,而以子之待我之意使我望于时人也。

  仆之家本穷空,重遇攻劫2,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家累仅三十口,携此将安所归托乎?舍之入京不可也,挈之而行不可也,足下将安以为我谋哉?此一事耳。

  足下谓我入京城有所益乎?仆之有子,犹有不知者,时人能知我哉?持仆所守,驱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间,开口议论,其安能有以合乎?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于人以度岁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3也。今年加长矣,复驱之使就其故地,是亦难矣!所贵乎京师者,不以明天子在上,贤公卿在下,布衣韦带之士4谈道义者多乎!以仆遑遑5于其中,能上闻而下达乎?其知我者固少,知而相爱不相忌者又加少。内无所资,外无所从,终安所为乎?

  嗟乎!子之责我诚是也,爱我诚多也,今天下之人有如子者乎?自尧舜以来,士有不遇者乎,无也?子独安能使我洁清不洿6而处其所可乐哉?非不愿为子之所云者,力不足,势不便故也。仆于此岂以为大相知乎?累累随行,役役逐队7,饥而食,饱而嬉者也。其所以止而不去者,以其心诚有爱于仆也。然所爱于我者少,不知我者犹多,吾岂乐于此乎哉?将亦有所病而求息于此8也。

  嗟乎!子诚爱我矣,子之所责于我者诚是矣。然恐子之有时不暇责我而悲我,不暇悲我而自责且自悲也。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难耳9。孔子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彼人者,有圣者为之依归,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其不忧而乐也岂不易哉!若仆无所依归,无箪食,无瓢饮,无所取资,则饿而死,其不亦难乎?子之闻我言亦悲矣!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嗟乎!子亦慎其所之10哉!离违久,乍还侍左右,当日欢喜,故专使驰此11候足下意,并以自解。愈再拜。

  1辱足下书:辱,谦辞。对方降低身份给我写信,我拿到您的信都是对您的侮辱。

  2重遇攻劫:汴州节度使董晋死,韩愈护送灵柩回洛阳,后汴州兵乱,家属东去彭城。

  3何能自处:如何能够容身,有何面目做人?

  4布衣韦带之士:普通读书人。

  5遑遑:悲伤的样子。

  6洿:wu,污秽。

  7累累随行,役役逐队:

  8将亦有所病而求息于此:

  9履之而后难耳:到了那一个状态才会真的了解,真正做起来才知道多么苦难。

  10慎其所之:慎,谨慎。所之,所到之处,所做的事情。

  11专使驰此:派专人到这里来。

  这是给古文作家、又是知己的信,推心置腹话真情,娓娓道来感人深,一直为人所称道。李翱是韩门大弟子,又是韩愈的侄婿,关系密切。他积极参加古文运动,也常以韩愈的主张为主张,力图贯彻执行。韩愈在《与冯宿论文书》中也提到,认为是他弟子中的佼佼者之一。韩愈死后,李翱撰祭文,“临丧大号,决裂肝胸”,并对韩愈作了较高的评价。李翱“性峭鲠,议论无所屈,”与韩愈的“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的性格较为接近,因此师生谊,知己情,书信之间,坦露胸怀,无难言之隐了。是年汴州节度使董晋死,韩愈护送灵柩到洛阳,第四天兵乱,大小官吏几乎全部丧生,韩愈幸免于难,而家属在汴州吃惊不小,后东去彭城,信中“重遇攻劫”即指此事。当时李翱曾在《荐所知于徐州张仆射书》中说:“昌黎韩愈得古人遗风,明于理乱根本之所由,伏闻执事又知其贤。”另张建封对韩愈有所知,于是韩愈去徐州从事幕僚工作。这时李翱派人送来致韩愈的信,表示慰问,又谈了些知心话,韩愈就写了这封情真意切的回信。信中气势一贯,似在不经意之中,表达了内心不为人理解同情的苦闷和难于言白的苦衷,言语尽从心腑流出,真气动人。信虽分六节,而气势一贯,似在不经意之中,表达了内心不为人理解同情的苦闷和难于言白的苦衷,言语尽从心腑流出,真气动人。对后世相同遭遇和有正义感的有识之士都能激起感情上的涟漪,会感受到不能施展才能抱负受到压抑的痛苦。李翱劝韩愈去长安,韩愈也十分感激其真诚,并也愿“以他对我的情义来期待社会上的人同样待我”,这句话蕴含了多少说不出的内心痛苦啊!

李翱书

古诗风韵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