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传者有言,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封汝。”周公入贺。王曰:“戏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
吾意不然。王之弟当封耶?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1;不当封耶?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2,以地以人与小弱者为之主,其得为圣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焉而已3,必从而成之耶?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亦将举而从之乎?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若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过也。
吾意周公辅成王,宣以道,从容优乐4,要归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5,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6,况号为君臣者耶?是直小丈夫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
或曰:封唐叔,史佚成之7。
1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不应该等到成王的一句戏言而促成这件事。
2成其不中之戏:促成了一件并非成王真心的事。
3不可苟焉而已:不应该随便说罢了。
4从容优乐:有章有法,有条不乱。
5驰骤之:驱使。
6自克:严格。
7史佚成之:太史尹佚杜撰的事。
我们先来看看文中所说的故事:有一天,成王和小弟弟叔虞玩,用桐叶削成圭的样子递给叔虞,说是用它分封叔虞。周公听说,便进来道贺。成王说那只是说着玩耍。周公认为:天子不可戏言。就这样把唐国封给了叔虞。《桐叶封弟辨》通过“古之传者有言”即成王与周公之间的一段对话,说明君王也有说玩笑话、说错话的时候。而当君王说玩笑话、说错了话的时候,为臣的就可以不听、还可以请他改正,“设未当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我们再来看看文章大意:第一部分是“古之传者有言”到“乃封小弱弟于唐”,这一段是记叙史传周公促成王以桐叶封弟。突出的是:“王曰:‘戏也’。”而周公却偏要郑重其事,理由是“天子不可戏”。第二部分是从“吾意不然”到“其得圣乎”,这一段文字则是说明吾意不然。劈头一句就是“我意不然”,我认为这是不对的。斩钉截铁,态度鲜明。全段抓住“当封”、“不当封”两个方面,说明无论如何,此等大事都不应在成王“戏”(开玩笑)的时候决定。“当封”,周公就应“不待其戏”;“不当封”,周公就不应“成其不中之戏”。第三部分是从“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到“故不可信”的内容,这一部分则是说明这件事不可信。重心不在辩,而在正面阐明作者自己的政治主张,即“要归之大中而已”。并且由此推断,得出结论:“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这就是全面否定有成王以桐叶封弟这回事。从写作特点上看,全文抓住一个“戏”字展开论述。既然是分土建侯之大事,本不应出自成王之戏言;既然成王已经说明他的话是戏言,周公就不应当坚持“天子不可戏”,非一定照办不成。而最后一部分则是从“或曰”到“史佚成之”,主要是说明周公使得成王以桐叶封弟之事不可信。至此,我们看到了柳宗元对这件事的全面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