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答吴充秀才书

时间:2024-11-26    来源:www.xinwenju.com    作者:欧阳修  阅读:

  修顿首白,先辈吴君足下。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1,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2。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3,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4。然读《易》者如无《春秋》,读《书》者如无《诗》,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着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5,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1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仍然担心没有人引导使自己更进一步。

  2奚取于修焉:在我这里又能得到什么呢?

  3惠然见临:承蒙您来找我。

  4数年之顷尔:几年短暂的时间。

  5轩序:房间。轩,为窗。序为堂前东西两厢房的墙。

  欧阳修这一篇文章是他回给一位向他请教的后学的信,那位后学在信中想拜他为师,向他学习。我们都知道欧阳修在当时的文坛可以说的上是举足轻重,甚至可以说是当时文坛的领导人,所以有很多的后学向他学习,也正是在他以及后来的苏轼等人的手中,古文运动才得以完成的。再加上欧阳修为人的正直,更加得到海内外学人的敬仰和崇拜了。所以无数学子纷纷向他求教,本文这一篇的吴秀才也是其中的一人。我们现在来看看文章,这篇文章全文可以分成五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作者赞扬吴充的才德,谦称自己不敢做吴充的导师。第三、四、五自然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紧紧围绕“道”与“文”的关系,层层剖析,步步深入地展开论证。第三自然段尖锐地指出文弊的症结是“学道不至”:“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其原因是学者“有所溺”。接着分析了“有所溺”的缘由,其一是把文章作为顺时取誉、猎取功名的工具,一旦通过科举,就自满自足,止步不前;更有甚者,是“弃百事不关于心”,对现实生活漠不关心,为文而文,结果“职于文”而鲜至道。在分析世之学者写作弊端的基础上,第四自然段紧承前文,以孔子修订六经,“用功少而至于至”,以及孟子、荀卿的成就为据,鲜明地提出了“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即“道胜文至”的观点。欧阳修在这里说的“文以载道”的观点,我们知道是从韩愈那里继承过来的,整个“古文运动”的纲领性宗旨也就是这一点,所以从韩愈、柳宗元到欧阳修到苏轼、苏辙都自始至终秉承着这一点,才使得古文运动成功并在后来一千多年中成为主要的文章形式。

古诗风韵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