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乐坛,音乐创作人之间流行一句话:“每一首歌,都有自己的命运。”
其实,唐诗也一样,每一首诗的背后,也都有自己的故事。
1
唐朝诗人王维,给世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盛唐田园派诗人的代表人物,与孟浩然相映成衬,为田园派诗风的泰山北斗。
于是,很多人就以为,王维只写田园诗,或者只会写田园诗。
实际上,王维是很全能的,他人生第一个官位是太乐丞,他的山水画被誉为“南宗鼻祖”,他的边塞诗更让人眼前一亮。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37 岁的王维出任河西节度使判官时,写下了这首诗。
此前,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便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凉州,名义上是出塞宣慰,实则是监军。
这个时期,唐朝局面已经开始混乱,为后来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2
王维出塞这一年,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登场了,她就是杨玉环。
王维被派出塞,表面上是委以重任,实际情况却是被政敌排挤出朝廷。
而这一切,都要从不久前,唐玄宗李隆基生日时,在广达楼宴群臣说起。
当时,张九龄为宰相,对群臣献镜祝寿的事不以为然,谏言说“以镜自照见形容,以人自照见吉凶”,并赋诗《千秋金镜录》。
之后,李隆基准备行幸西京长安,张九龄又谏言说,民间秋收还没结束,这样会骚扰百姓。但是这次李林甫站了出来,献计说可免百姓赋税,所以这一次李隆基没有听张九龄的。
就在这一年,张九龄因受李林甫构陷,以及举荐长安尉周子谅不力而遭贬官。
王维则被视为张九龄朋党,才受命出使凉州。
本来,王维28岁隐居淇上,已经准备好余生的林泉生活,但是三年后,王维的妻子去世了,给了他很大的打击。于是他再次入仕,求张九龄引荐,获封右拾遗。
也就是说,张九龄于王维有恩,王维于是“对号入座”,算成了张九龄朋党。
3
那些年,唐朝真的是发生了很多事,唐玄宗李隆基独宠武惠妃,听信李林甫谗言,将太子和另外两个儿子贬为庶人,立三子忠王为储。
之后,武惠妃病逝,伤心欲绝的李隆基四处寻找能替代武惠妃之人,于是便抢了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她就是“倾国倾城”的杨玉环。
在此期间,李林甫迅速上位与张九龄跌落政坛,以及整个盛唐的局势,都与这些事息息相关。
这就是王维这首《使至塞上》背后的故事,王维能到凉州,也是这些错综复杂的事所推动的结果。
读懂王维这首诗,也就读懂了唐诗。
为什么呢?
4
说起唐诗,必须得提一个人,他就是南北朝时期的大诗人谢灵运,山水派田园诗的开山鼻祖。
王维、孟浩然的诗风,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谢灵运的影响,同时吸纳了陶渊明田园诗的平淡醇美,才有了新的高度。
其实在整个唐朝,包括李白在内的很多大诗人,也都很崇拜谢灵运,尤其是李白,对谢灵运推崇备至,将其视为自己的偶像。
而唐诗在大派流上,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延续了前朝诗歌的形式,近体诗在盛唐完全成型,七言五律,对仗工整。
于小派流上,就是田园山水和边塞诗,占据了唐诗的绝大部分,一些爱情诗虽然也不乏经典,但在唐宋文人眼中,写情爱的婉约诗、花间词等,大多地位都不高。
5
王维笔下的这首边塞诗,兼具了唐诗的主要风格。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既有边塞诗的豪放、雄劲,又有山水诗的魂韵。
“大漠孤烟”中的“孤烟”,不是百姓做饭的炊烟,而是边防常使用的“狼烟”,亦称“平安火”,而“长河落日圆”则有山水田园诗中,常见的意境。
尤其是《使至塞上》中的最后两句“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就是典型的田园诗风格。
大道至简,所有的文学艺术都在做两件事,即叙事和抒情,恰巧,王维的这首诗中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