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欣赏那些在奔波劳碌中尽量松弛且善于“浪费”时光的人。
时至今日,我依然清晰地记得自己初中班主任张老师。20年前,她还是个小年轻儿,平时颇为严厉,留给了我们许多难忘的青春记忆。
初一那年的五一小长假,张老师带领全班60多个学生去市郊的景区爬山。为了这次出游,张老师挨个打电话取得家长的同意、联系大巴车、给大家带零食……许多年后同学聚会,我们最常聊起的还是那次难忘的春游。
初二,有一次,周六补课,张老师带领我们悄悄从学校后门翘课,目的地是省图书馆。同学们骑着自行车浩浩荡荡地飞驰。我则被委以重任:张老师给了我100元,嘱咐我坐车先去帮大家买阅览票。那个温暖的秋日午后,全班同学拥有了一段与课外书为伴的美好回忆。
初三那年冬天,张老师又在自习课时把同学们“赶”出教室,大家溜到附近的公园,酣畅淋漓地打了场雪仗……
临近中考,当其他老师变着法儿地给学生施压,张老师却在课堂上让我们趴着小憩,还会配上舒缓的音乐。有的同学睡得太香,甚至打起鼾,张老师于心不忍,好几次将原本5分钟的放松时间延长到10分钟、15分钟……
后来,我们班的中考成绩年级第一。
若干年后,同样成为老师的我,每逢毕业冲刺阶段,也如法炮制,开启张老师的“课堂小憩”。我也体会到正因为有十足的把握,老师才敢将松弛感传递给学生。
二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能够尽量不浮躁地感受生活,与世间美好共同呼吸,是一种奢侈。这么多年过去,我熟识的能够大大方方“反内卷”的人,除了20年前的张老师,就是现在的朋友若鹏了。
若鹏喜欢浓烈、温暖的意象——他热衷于收集世界各地的日落照,他的微信签名万年不变:“要去看这个星球最热烈的sunset(日落)。”
一次跟他聊天,我才知道洛杉矶有条街叫Sunset Road(日落大道),那里的傍晚常能看到漫天的火烧云。
若鹏也的确有条件去“追梦”——他是体育局的队医。刚认识他时,正是2016年雅加达亚运会期间,他开着视频给我看印尼海边的黄昏。明明他的工作奔波劳碌、日夜颠倒,但他整个人的气质是松弛、洒脱的——如同他钟情的日落时分,代表着一天中最慵懒、惬意的时刻:小孩子放学,成年人下班,人们即将暂别白天的繁忙,拥抱属于自己的夜晚。
或许很多人并不喜欢黄昏,因为它也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终结,徒留繁华落尽后的寂寥之感。在单位里,别人都拼尽心力往上爬,若鹏只关心哪里的夕阳最特别,哪里的美食还没尝试……他总自嘲胸无大志,说如果哪天混不下去了,也不能荒废手艺——他早就想开中医理疗店了。
有一次,他转发了夏日入侵企画乐队的《人生浪费指南》,并配了一句评论:“这个乐队的歌好适合无所事事地行驶在二环的Sunset Road上,吹着热风,喝冰可乐。”
我循环播放了好几遍,然后默默点了个赞。
当年的张老师和如今的若鹏,都是有勇气在快节奏的社会中散步的人。他们虽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成就,但时光并没有虚掷。正是在不断的尝试与摸索中,他们以及被他们影响的人们,也能逐渐感知世界的丰盈,在繁杂生活中明确自己真实的需要,通过经历的种种绘制出未来的底色,推动人生笃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