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周国平写过一篇散文,题目就叫做《家》。在那篇散文中,周先生把家比作一只船,一家人共同漂泊在岁月的长河中,成为命运与共的伴侣。他又把家比作温暖的港湾,让我们在不断航行的人生中得以休憩,在俗务琐事、闲言碎语中饮一瓢安然自得。他还把家比作永远的岸。倦鸟思巢,落叶归根,我们回到家,犹如回到从前靠岸的地方,从这里启程驶向永恒。
是啊,不论家是船、港湾还是岸边,都是这么一个地方,在狂风暴雨的时候给我们以庇护,在心灵疲惫时给我们以安慰。我们的身体和灵魂都需要这样一个供我们休憩的地方,这就是家。家是我们成长的根基,家是童年时的避风港,家是我们成年后的一份牵挂。
家是那样平淡无奇,又是那样令我们魂牵梦萦,它犹如一个永远也讲不完的话题,在众多文人的笔下涓涓流淌。
家,不仅仅是一幢房子,而是漂泊者的避风港,是失意者的心灵驿站。它是一种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它包含了我们的亲人,以及我们共同的记忆和默契。
家,就是幸福的地方。无论家里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这个家位于这个世界的哪个角落,都是幸福真正存在的地方。家,注定是我们一生的归宿。无论走到哪里,我们对家的思念之情总是挥之不去的。
还记得苏武牧羊的故事吗?苏武明知道匈奴人下达的任务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但他依然选择了坚持,任凭北风呼号、大雪纷飞,他依旧选择在那片荒凉土地上坚持。要问他为什么如此执著,原因就是因为他是如此地想家,他想再回到长安,回到自己的家。19年来,他始终不肯扔掉那条汉朝的使节杖,即使上面的装饰已经脱落,即使那条使节杖已经毫无价值。但是,那是苏武从长安、从家里带来的。这条使节杖寄托了苏武对家乡的思念,所以他不肯丢,不肯失去从家中带来的最后一件东西。
故事的最后,苏武回到了长安。虽然已经可以算是“少小离家老大归”了,但是在踏入长安城的那一瞬间,在他终于回到了家的那一瞬间,他心中满溢的幸福感不言而喻。
家,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存在。久居其中,你并不觉得自己对家有多么依赖,可是一旦离开,便陷入了对家无尽的想念之中。
余光中的那首《乡愁》,相信曾经打动过很多读者的心。一湾浅浅的海峡隔开了台湾与祖国大陆,于是这位老人始终望着对岸,用诗歌表达自己内心对家乡的思念。一句“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悠扬而婉转地诉说着余老先生内心的愁苦。这湾海峡阻隔了他的归乡之路,却斩不断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许,这种挥之不去的依赖感,就是家的魔力所在吧。
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几乎都可以算是一个温馨的字眼。而自从我们懂得了“家”这个词,也就懂得了相应的“漂泊”,可是最终我们才明白:漂泊的终点,其实是找到自己心灵的乐土,那就是“回家”。
遭遇放逐的屈原总是想念郢都。郢都没有被吞占时,屈原无论经历了多少苦难,他都可以齐整衣衫、戴着高冠、佩着长剑,边走边无所谓地吟唱着自己的《九歌》。然而当他得知郢都已经被攻陷,自己处于国破家亡的处境的时候,屈原似乎突然就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他的家了。于是,他纵身一跃,从此长眠于江底。
就像屈原一样,家几乎是我们每个人的精神寄托。只要家还在,家人还在,一切就都有希望。所以当我们遇到再大的困难、再险恶的逆境,我们也会为之不懈奋斗,因为我们内心深信:家是我们的依靠,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的家人都会支持我们。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每当我们背井离乡只身在异地打拼,内心就总会不安而彷徨。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皆是如此:李白再洒脱不羁,也会发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感慨;杜甫再大公无私,也明白“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道理;李煜那“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思,也可以算做是李后主对南唐故土的怀念之情吧……封建时代的文人们常常漂泊在崇山峻岭里、斜阳古道下,看似悠闲,但内心又怎能不对家、对故土怀念呢。因此,每当他们看到繁华的万家灯火,看到大江上的零星渔光,看到荒山野岭的数缕轻烟,甚至任何与家有关的事物,总是会勾起内心的那份愁绪。正所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即使是在现代,人们对家的依恋也是有增无减。虽然会作古诗的人少了,但是人们开始用各种手法表达自己对家的思念。火爆一时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不就是讲述了身处异乡的人们对家乡的那份深深的眷恋吗?就连当红艺人周杰伦,也在早期的专辑中用温吞的声音唱道:“爷爷泡的茶,有种味道叫做家。”
想家,是一种幸福。因为无论我们走了多远,离开了多久,都有一份爱值得我们牵挂,同样它也在牵挂着我们。
想家,是一种心灵的充实,因为无论我们的生命之舟将会在人生的海洋里经历怎样的惊涛骇浪,只要一想到我们身后还有一个时刻都在等待我们、接纳我们的港口时,似乎一切困难都变得没有那么可怕了。在任何风浪面前,我们都无所畏惧;在任何迷雾里,我们都不会迷失方向,因为我们有家的支撑。
我们经常会想家。虽然,想家的感觉中总是难免掺杂着一丝丝的感伤,但是,家给我们更多的是激励,是力量、勇敢、坚强、热情,它是值得我们用尽一生去为之奋斗的地方。
这让我想起了一首台湾歌唱组合“南拳妈妈”演唱的歌,他们在这首歌中唱道:“……雨在下,家乡竹篱笆,南下的风轻轻刮,告别了繁华,将行李卸下,我们回家……”这首朴实却很不容易演唱的歌曲在刚刚推出的时候,即由于想家的共鸣感使得许多年轻人竞相传唱。也许,每个年轻人都是这样从家中走出来,告别父母的唠叨和衣食无忧的生活,开始了自己的拼搏,却又在疲惫的时候,想着能尽快回家。毕竟,背井离乡的生活,总是莫名地掺杂着一丝对孤单的恐惧。而家,就是摆脱孤单感的最佳选择。
家,是这样一所房子:它也许很破旧,也许并不宽敞,但是这里有一大家子人,一直以来和和美美地生活在这里。这里有我们童年的记忆,有亲人的欢声笑语。家,其实没有什么固定的概念,更没有什么硬性的指标,它只是我们每个人最信赖、最放松、最真实的地方。在这里,我们不需要顾忌太多,不需要掩饰欲望,不需要虚伪地做着自己不喜欢做的事请。我们要做的,就是随心所欲地做回真正的自己。
似乎只有离开家之后,才渐渐明白了家的存在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家只要有张床,有个自己能独处的心灵港湾,或者一位亲人温暖的怀抱,就已经足够了。每当夜色初至,只要我们一语不发地坐在家里,就能够感觉到一股暖流沿着脊背慢慢充盈了全身。
喜欢待在家里,还因为在家时会卸下自己白天沉重的伪装,将一颗平实的心赤裸裸地摊开,让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审视自己。我知道生命会有皱褶,我知道命运难免会有坎坷,可是每当我们待在最爱的家里,就会觉得自己的身心永远是温暖的、积极向上的。家,是我们成长的地方,这里的成长不仅包括生理的成长,也包括心理的一种成长。
家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是我们离不开的、忘不掉的一份依赖。有家,才有精神的依托,才有奋斗的目标,才有前进的动力。有家,才有世界。
家,是我们挥之不去的那份牵挂。家,是激励我们继续奋斗的动力。喜欢待在家里,因为那份真实,那份悠然自得。有家,才有世界。请时刻保护你的家人;请为了你的家庭去披荆斩棘、奋勇向前;请懂得享受家庭的温暖;请把家看做是最幸福的港湾,因为家永远不会辜负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