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聆听石楠

时间:2024-10-20    来源:www.xinwenju.com    作者:汪成友  阅读:

  著名作家石楠捐出自己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稿费,用于培养文学人才,闻听消息,眼前又浮现她那温煦的微笑来。

  那是三年前在安庆参加笔会,能有幸聆听已八十二岁的石楠老师的讲课,确是意外之喜。

  一头银灰短发,不自藻饰,镜片后眼神睿智而安详。

  讲课之前,她笑吟吟地和我们这些来自基层文学爱好者一一握手,那笑和手都是温软的。正是这双手,塑造了众多历尽困苦却逆袭成功的经典形象,深为广大读者喜爱,仅长篇传记小说《画魂一张玉良传》,就有多达17种版本,还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和黄梅戏、话剧等,风靡海内外。

  这位关注人生、人性,更聚焦于女性悲苦、着力摹写她们不屈与抗争的伟大作家,本身就是一部坎坷而励志的奋斗史。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她出生于安徽太湖一个贫困小山村,因贫困等原因,一个蜚声中外的大作家,竟是夜校扫盲班脱了文盲的帽子。

  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她插班读小学五年级,这年她已十六岁!蓡觉有味,孜孜不倦,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考取了太湖县中学,靠政府助学金和老师的资助完成了初中学业。

  就在她欲继续遨游知识的海洋时,父亲生病,母亲又有眼疾,种种困难和变故下,她辍学到安庆做了学徒工。

  “逆境是老师,苦难是天赐的礼品,这段人生经历,是我人生无价财富,令我终生享用不尽!”她这样来总结这段历史,也是这样看待人生。

  就在人们以为她也和绝大多数人一样,从俗浮沉,结婚生子为人妻母,柴米油盐暮鼓晨钟时,她却在无数个夜晚,喧寂两忘,皓首穷经。记不清读了多少书,只是那读书笔记多得以麻袋装!

  在海量的阅读中,一个出身低微、命途坎坷却不屈抗争的争议人物—张玉良牢牢占据了她的心,她们的心同频共震:“命运可以通过抗争来改变,只要不妥协,有目标,就能实现人生最大价值!”她在张玉良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尽管当时无法找到更多的资料,但胸中有股力量奔涌着,让她无法安寝,她决心把它写出来。

  1981年底开始动笔,用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这部小说。时值三九,那个叫空调的东西那时还是个稀罕物,虽常冻得手握不住笔,可还是每天四时即起,和那个日渐丰满、血脉相通的主人公一起迎来黎明,“只觉得心相连情相同,同悲同喜同命运,已无法分清她和我了!”

  说到这部小说的发表,石老师给我们分享了一个故事。

  当初写这部小说,只是被主人公的命运所感动,“想将这个把一切苦难踩在脚下、为争取做人的权利和平等人格,不屈不挠与命运抗争的人表现出来,抒发我的心声”,因此她写此书初意并不在于发表。

  1982年3月,《清明》编辑张禹老师参加安庆文联在东至举办的文学培训班,张禹文革时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安庆文化馆,与石楠先生同事,此时来看望她先生,发现了这部小说,不到半个钟头就看了三十多页,放下稿子就对她先生说,你尽快抄清,能抄多少是多少,我要带到东至去看!她下班回来,看到她爱人埋头抄稿子还不知是咋回事呢。

  稿子寄出一周,她就接到《清明》责编谢老师电话,说这是他们近年发现最好的小说,以头条的位置发表于1982年第4期《清明》上。它一问世就形成了“张玉良热”, 《清明》也洛阳纸贵,印了数十万册,还被20多家报刊连载,收到3000多封读者来信。一位年轻人激动地写到,前些时候我遇到人生一大坎坷,一度想不开想就此了结,这时有人给我推荐了您的书,我一口气读完了,心想沦落在社会最底层的弱女子张玉良都能与悲苦命运抗争并能成功,我一个大男人还有过不去的坎?我终于战胜厄运,迎来了人生的转机。

  石楠的创作自此一发不可收,先后有《柳如是传》《舒秀文传》《刘海粟传》《张恨水传》等数十部作品问世,但即便成名后,她对每一部传记,都精打细磨,不仅要做大量案头资料,研读那里的史志、游记、民俗,即使是看名胜古迹、城市建筑,也时时做笔记。她更注重深入采访,细节求证,还原过去生活样貌。有次去乡下采访时风雨交加,在泥泞小路上不止一次跌到,也不言弃。

  她写作时还要寻找与文中主人公相似之处,形成共鸣作切入点,深入他(她)的灵魂,与之对视,同忧共喜,挖掘出人物的丰富的内心世界,让人物立体多面;又因了自己内心的阳光和爱,她的人物不论如何命途多舛,总有不屈抗争,曲径通幽。即使是世俗小人物,也因了她的尊崇一切、心慈一切,不惜笔力展示生计之累中的生命之美,厚痂下的人性之光。因而她的作品主旨明亮,人物个性鲜明,代入感深,励志与感化力强。2005年她以高票当选全国首届“传记文学优秀作家”,七、八十岁高龄的她,还有人找上门要求作传。

  除人物传记外,她还创作了《真相》《生为女人》等长篇小说,出版中篇小说集《弃妇》《晚晴》及散文集《爱之歌》等,先后获得省级以上文学奖十余项,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蜚声中外的名作大家,可她却把这一切看得很淡,“一个作者最大的幸福,不是赚了多少稿费,有多么高的名头职位,而是他的作品能给读者一点启迪,就是对作者最高的奖赏,我感激他们,深爱他们,他们是我的上帝!”

  石楠老师笔耕之余,还任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现又捐百万稿费,设立文学奖,她把精力和积蓄积极投入到培养新人、传播文化上,她永远奔波在文学的路上。

励志日志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