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珠峰量高有后人

时间:2024-08-31    来源:馨文居    作者: 钟法权  阅读:

  选好了队员,接下来就是仪器设备的选购。竖立在峰顶的测量觇标是整个珠峰高程测量中最重要的设备。觇标的制造过程并不容易,不仅要结合光学测距和测角的需要,还要考虑峰顶的气象环境因素。因此,不仅要考虑材料的坚固性和韧性,还要考虑其重量,并且必须能承受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低温。因为有的材质硬度很好,但是一遇到低温就变脆了,有的材质在低温下会冷缩,容易变形。另外,还要考虑觇标安装便捷性的问题,各部件接口之间要适当留一些余地,避免增加安装难度,也不能太松散,不然风一吹会来回晃动。国测一大队和一家仪器装备厂商合作,先后尝试了碳纤维、铝合金等多种材料,经过反复沟通、测试,最终成功生产出了符合要求的铝合金和钛合金组合的测量觇标。

  在对峰顶觇标进行观测的6个交会点中,珠峰大本营交会点距离珠峰峰顶长达18.3千米,测距是一大难题。2005年珠峰高程复测时,国测一大队使用的是国外的测距仪。这次,国测一大队与国家光电测距仪检测中心合作,成功研发了超长距离测距仪,不仅解决了珠峰峰顶交会测量的问题,还突破了常规大地测量中超远距离测距的难题。

  在峰顶测量中,还要使用雪深雷达探测仪来探测峰顶冰雪的厚度。2005年,国测一大队使用的雷达也是国外设备,但这次他们找到了国内一家长期生产探地雷达设备的厂家,根据珠峰探测实际需要,提出了适用于珠峰峰顶测量雷达的要求。普通的雷达只能探测到下方是什么物质,并且只能是静止探测,而在珠峰峰顶,需要探测冰雪深度,还要在冰雪面上移动,对雷达的要求很高。中队长柏华岗从2019年7月就开始和厂家对接,用了四五个月的时间不断修改方案,添加了卫星定位设备和时间系统,并在平原与高原特殊天气条件下反复进行测试和改进,最终成功研发出了符合要求的雷达探测仪。

  “老将”伏骥

  在国测一大队,三测珠峰的人并不多,柏华岗就是其中一位。在为珠峰测高的队员中,柏华岗算是与珠峰非常有缘的人。1998年,柏华岗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恰逢国测一大队领受珠峰高程测量任务。这是难得的机遇,他马上向组织写了申请书,经领导考核,入职时间不长的他幸运地被批准参加珠峰高程测量。

  如今,20多年过去了,他对第一次参加珠峰高程测量记忆犹新。他在《三测珠峰付韶华》一文中回忆道:“当年从西安出发到珠峰脚下,路不好走,加上适应性调整,走了将近一个月。当时的交通条件落后,不仅路况差,车况也不行。由于路上太颠簸,从西安拉去的好多水果罐头都颠碎了,人也被车颠得加重了高原反应症状,让初登高原的人吃尽了苦头。”

  那时,也许是因为年轻力壮,也许是天生适合在高原上生活,翻越了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口,柏华岗并没有感到任何不适。相反,高原独特的风光让他倍感亲切。在他的眼中,青藏高原的一切都无比新鲜,山上常年不化的白雪,让他看到了新奇美丽;湛蓝天空下洁白的云朵,让他看到了诗情画意;天高云低、鹰击长空的景象,让他感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般轻松与自由。

  又是几天几夜的行程,浩荡的车队在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到达珠峰大本营。他们一边卸东西,一边搭建帐篷。帐篷刚刚支起来,老天就给他们来了个下马威,突然间刮起了大风,接着大片的雪花也飘了起来。不一会儿,大雪就铺天盖地而来。很快,珠峰脚下与峰顶的大雪便连成了一片。

  柏华岗因为参加工作时间不长,还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被分配到二本营负责各个交会点的后勤保障工作。这个工作看似简单,没有什么技术性,却是一个十分耗费体力的活儿。

  因为各个交会点分散在珠峰脚下的险峻之地,离二本营都较远,从二本营过去,路也难走,不是冰川,就是乱石悬崖,十分危险。可柏华岗却一点儿也不害怕,他像勇猛的雄鹰一样,穿梭在通往各个交会点的险峻小路上。

  那时物资匮乏,常常缺这少那,各个交会点的补给就是后勤人员送去的馒头或者烧饼。柏华岗在二本营用高压锅把馒头加热后,再送到各个交会点。在那个年代,测绘队员的生活就是这般艰苦。

  柏华岗第二次参加珠峰高程测量是在2005年。2004年,国测一大队又接到测量珠峰的任务。根据任务要求,需要挑选4名队员参加登山测量活动,条件是政治背景过硬,身体素质良好,家里至少兄弟两个。最终,柏华岗通过了审核,参加了专业登山集训。他先被送到北京怀柔国家登山训练基地,接受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然后回到西安,进行攀岩和体能训练。2005年,柏华岗前往拉萨,与测量登山队的队员一起进行高海拔适应性训练。

珠峰 后人

励志日志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