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百余年前的捐款运动

时间:2023-12-03    来源:www.xinwenju.com    作者:杨早  阅读:

  夫人拗不过老爷,只好把自己的首饰折卖了四十多两银子,打发下人送到银行里去,还不敢报自己的名字,只是为了“替儿孙积点儿阴德”。

  另外的打击来自西方人和中国的南方人。一份投稿说“我认识几个外国朋友,每逢谈起话来,他们就问道:国民捐办的怎么样了?不容我回答,跟着他又说,贵国的国民,你想都明白了吗?”对此投稿者只能“苦笑摇头”。而“江南朋友”说南边都知道国民捐的事,“只怕照着现在的办法,还不行啵”。他们的理由是“中国所欠外债,庚子那场大祸,可是没有南方人的事,大众跟着受冤枉罪……今天再叫人家倾家荡产,拼出命来认捐,真正的罪魁祸首,反而逍遥事外,若照着宪法说,实在没有这样的道理罢。”《京话日报》的社论无奈地说:

  “日后人家真要来瓜分,绝不跟咱们分南北”,希望能唤起江南人的国族意识,努力认捐。

  至于中下层社会,最大的问题是“谣言”。《京话日报》上记载了许多类似这样的话:

  “听别人告诉我,国民捐的事,就是叫大家认捐,户部银行,专管这当子事,王公大臣,已经都认过捐,家家户户,都得按着人头去报捐,将来挨户严查,如有漏捐的,就要罚办,我本没有钱,听见这个话,又不能不信,果真来查,到那时节,罚呀,办呀,倒觉着麻烦了,赶紧凑了几钱银子,先给银行里送去了,只当作破财啵……有好些人,都是那么告诉我,不然我还不捐呢。”(《好大的谣言》)

  而地方上确实出现了“抗捐”和“派捐”的不良现象。如河北永清县有位“土圣人”,“素常把持公事,鱼肉乡里”,他对乡民们说:“你们要上外国捐吗?

  真是糊涂极啦,本村修庙迎神许多的善事,全不肯捐,为什么你们全捐在外国去呀?如果给外国捐一元,本村必须捐十倍才对!”吓得大家都不敢认捐了。

  安徽宣城县知县则对本县提倡捐款的万廪生说:“你是一个小民,捐了这们些个款项,我是一个知县,又当怎么样?我没有力量,不能够跟着你学。”下令不许在县内收捐。

  反过来,据上海《新闻报》报道,河南永宁县知县史,借端勒派,专用压力,还要从中取利,让“国民捐”在当地的名声极坏。而地方上的一般做法,据知情者讲述,是“各村正副,跟董事人等,拿着国民义务传单,沿门去问,不拘多少,随意乐捐……不读书的,不知国家,不过说是官长派捐,又经董事人等,登门来问,驳不开脸皮儿,勉强认捐,一转身儿就埋怨道,国家可穷坏了,向民间借起钱来了!”以至于有人粘贴报单称:“不是国民捐,直是要命单!”

  捐款最热烈的北京,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东安市场讲报处,用荆条筐做成大闷葫芦罐,巡警疑心借机敛财,不准摆放”,而阜城门外流氓聚赌,却宣扬说赌局抽出“头儿钱”,都交给王子贞上捐。

  “热血有余,见解欠明。”

  可以想象,当《京话日报》那些热心认捐、劝捐的读者看到这些报道,他们的怒火会有多高。他们已经不肯像梁济说的“还是好好的对付”。激于义愤,他们纷纷投书报馆,提出了种种激烈的方法:

  有人说,满街卖的小唱本儿,是一个“祸根”,是讲报处的“仇敌”,他抱怨说,全世界都没有中国这样的出版自由,希望工巡局能够查禁这些唱本儿;

  还有人认为“北京的茶馆、烟馆、酒铺,是造谣言的总机关”,主张“可以由各局,传谕茶馆烟馆酒铺掌柜,以后有喝茶的吸烟的喝酒的,最好按着钟点办,再不然就硬来,解完了渴,过完了瘾,赶紧劝他走,如有不遵的,准其掌柜报局”;不断有人主张由政府出面对捐款者和不捐者加以甄别,实行奖惩。有的说,要分出三等徽章,依据捐款金额分发捐款者;有人嫌徽章不够显眼:“把大大的国民二字,印在长方纸上,作为标记,左边注明年月,右边注明报捐数目,共分六等,纸张大小颜色等等不同”,发给捐款者。马上有人反对这个提议,认为对“穷朋友”不公平,应当“印一个标记,无论贫富多寡,一律粘贴”,甚至“上捐时候,问明住址,大家另凑公议,按照妙峰山刷报子似的,锣鼓喧闹,硬给他贴在门上。”他们说,这样一来,“认过捐的,大众都以为体面,不认捐的,自然就以为难看了,知道难看,就得掏腰包”。

捐款

励志文章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