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几天就过年了,不禁想起小时候写春联的事来。
过年是乡村的头等大事,大年三十当天,家家户户都要把门窗擦得干干净净,贴上红彤彤的门对子。一到年关,就要考虑请人写春联。小时候,乡村物质贫乏,文化更贫乏。我们庄子51户人,识字的不多,会写毛笔字的,只有在村小当民师的周老师。自我记事起,每年过小年之后,周老师就一直忙着为庄上人写春联,一直要写到腊月二十九掌灯时分。父亲在村里做事,我家就成为周老师服务乡邻的"工作室".我虽年纪小,但对写春联很感兴趣。父亲便鼓励我跟周老师学习,在一旁搞搞服务,伺候笔墨。
周老师用的对联纸,多是类似宣纸的一种红纸,红得很深沉,纸张较厚也吸墨,写起来很舒畅。后来,有些人家图彩头,就买高档一些的洒金红纸,但这种纸有个缺点,就是不吸墨,写起来笔锋走势不好把握。写春联之前,先要裁纸,裁出一副门堂,一副门旁,一个门头。剩下的红纸,再写几个"福"字。裁好后,先按照字数叠一下,以保证字的间距适中。周老师轻车熟路,可以免掉折纸的工序。
看着周老师笔舞龙蛇,我的眼神里充满崇拜。周老师很喜欢我,便着意培养,先是手把手教我,后来就放手让我学写,比如猪圈牛棚的"六畜兴旺"、门口大树上的"迎春接福"之类,就交给我写。在周老师的辛苦栽培下,我的毛笔字进步较快。除了过年时用边角料红纸练手,平常还经常用旧报纸练习,渐渐写得像那么回事了。几年之后,又一个年关,父亲对我说,今年我家门对子就你来写了。突然接此重任,既高兴又紧张。
我自小胆子大,喜欢创新。想着周老师写的,年年都差不多,就想换换新的内容。结合家族的"百忍堂",我第一年所写的春联是"清河绵世泽,百忍振家声".这副春联几乎是一炮打响,可能是内容带有宗族特色,字又写得比较周正,符合乡邻的口味。从此,每到腊月二十几,都有庄上人来找我写春联,一年比一年多。有些人上门,还带几个粑粑过来,有的将我请到家里写,中午管饭。对乡亲们的厚意,一开始觉得不好意思,后来也就半推半就了。
"市场"就那么大,渐渐地,我发现找周老师写春联的越来越少了,不是我写得好,只不过我写的字好认,符合口味,或许也叫适应"市场"吧。我觉得不太过意,但周老师对我说:"你写得越来越好了,一定要坚持写下去!要知道,没有哪个老师不希望看到学生进步。"
参加工作后,就离开了老家,也就没机会再给乡亲们写春联了。掐指一算,已过去37年。这些年的春联,我一直坚持自己写。商家送的,地摊上摆的,新华书店里卖的,一概不用。写春联的时候,就会想起周老师,想起庄子上那一张张淳朴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