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黔锁钥”胜景关。走在关口的这条古驿道上,见到的是不平的路面,是两山的沧桑。
有谁,能真正触摸到它们曾经的过去?远方苍茫,来路已远。除了一个个模糊的秋收庄稼人的背影,昔日的功名与荣誉、辉煌和骄傲,早已零落成泥,化作尘埃。战马嘶鸣,刀光剑影的那分悲壮与豪情,也早让位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琐碎与平凡……
人们是否还记得这个贵州的西大门——盘县,与云南的富源县接壤,素有“滇黔锁钥”之称。她有着悠久的历史,1998年,在盘县新民羊圈村发现了距今约有2.3亿年的鱼龙化石,显示着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1992年开始发掘的盘县珠东乡十里坪村的盘县大洞,是旧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距今有近30万年的历史,可见在这块土地上,30万年前就有了人类的活动。年轮变成了山峦,叩问这里的历史,它是那样的清晰。
从秦汉的历史记载,可以看到,这里就曾设置郡县,称盘州、普安路等,先后隶属于云南、四川、贵州等省。民国二年(1913),盘州始称为盘县。盘县这块历史悠久,富饶美丽的土地,经过了千百年的风霜洗礼,留下多少美丽而神秘的自然风光,多少引人探寻的历史遗迹。这里有大自然馈赠的“盘县碧云洞”,幽深而神秘;有“盘县丹霞山”,都说朝佛的人们往往可以见到这山上的佛光。这里还有范家大院,据说范兴荣揭开了贵州小说史的第一页;还有张家坡上的张道藩故居,这里有中国话剧的“先声”之一者。这里更有“九层楼”里的红军盘县会议,才有红军走向胜利的决议,这里留有多少红军的精神。这里还是全省经济第一的大县。
回看眼前,月已挂西,农人赶着的牛车已在古驿道上走远。留下胜景关,这里的文化是那样的神秘,它是集天界、地界、水界、气候界、关驿界为一体的胜景关。今天随着现代化的高速路从其脚下而过,关隘,就再没有昔日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但胜景关留给人们的是那沉重悠久的历史,引人无尽的思考。
最让人驻足的还是那清风亭。清风亭,为纪念清代平彝(今云南富源县)县令孙士寅而立,亭内有鬻琴碑。孙士寅这个浙江钱塘人士,康熙四十五年到康熙五十一年在这里任县令。县令这个父母官,孙士寅做得就跟父母一样,爱民如子,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人们一直传颂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说他到这里做县令时什么都没有,只有古琴一把,在这里做了六年的县令,离开的时候,更是一无所有,返乡盘缠也没有,无奈之下,将其珍藏半生的古琴卖掉。百姓见此情形无不涕下,自发成群为其送行,依依不舍十数里,一直送到胜景关。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他们爱戴的县令立下了“遗爱碑”,后来改为“鬻琴碑”。它永远立在这胜景关的古驿道旁,上面写到“来携此琴来,去鬻此琴去,伤哉廉吏,来不可为,几载山城空叱驭……”感动了一辈又一辈。碑亭在后来的纷繁岁月中多遭破坏,后又修复。据说,云南电视台以此为题材,拍了一部反腐倡廉的电视连续剧《胜景关琴缘》,后改为更为通俗的名字《草鞋县令》。
胜景关,古驿道。在这里有多少名人从此往来,留下多少历史的脚印。明代的旅行家徐霞客从这里走过,考察滇黔山水。明代四川惟一的状元旷世奇才杨升庵从这里走过,民族英雄林则徐从这里走过。他们留下多少传奇故事在这里传颂,洒下多少先进文化,在这里传播。更重要的是1936年3月27日,红军从这里走过,那是红六军团,从富源县的后所,经胜境关进驻亦资孔,当日下午,红二军团占领盘县城,设总部在县城武营楼(九间楼),在此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盘县会议。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率领的红二、六军团在“九间楼”召开了军委分会会议。会议审时度势,放弃在盘县一带建立滇黔边革命根据地的计划,执行红军总部的指示,4月2日红军撤出盘县,西入云南省,抢渡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共同北上抗日。这次会议对三大主力会师西北结为一体,对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里留下多少红军的故事,在一辈辈的农人口中,一代代孩童心里,传诵。
我站在关口上,回望历史。农人的牛车从暮色中返回,渐行渐远了,远处的胜景关,身影也渐渐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