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治好小相也,张志勇来到勐混中学,听说一个叫玉英的布朗族女孩突发精神病不来上学。玉英家离学校有几十公里的山路,他便和学校老师一起去家访。走进村庄看到一个披头散发、浑身很脏的女孩,村主任告诉张志勇:这就是玉英,她病了。此时,玉英也斜着眼睛看着他们。张志勇从玉英的眼神中看到倔强和拒绝,他认定玉英没有病,她只是心理上出现了问题。
张志勇在玉英家住了下来。他对玉英说,我会治病的,能治好你的病。玉英看着张志勇,突然点着他的手表说好看。张志勇说手表可以送给你,但你必须去洗澡换衣服。玉英洗好澡,张志勇帮她剪掉长得很长的手指甲和脚趾甲,把手表给她戴上,便告诉她:只要你去上学,我会天天陪着你。第二天,玉英主动去了学校,她父母感动得给他送去老母鸡。那只手表玉英很喜欢,直到毕业她都一直戴着。
16年来,张志勇在云南度过的时间超过了在上海家中度过的时间。其间究竟资助过多少人,他自己也记不清了。每当被人问起在云南帮困助学的具体情况,他总是轻描淡写地一笑而过,只有当他说起哪个学生又考上了大学,才会两眼放光,骄傲地如数家珍:刘怡考上了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岩温已读完研究生现担任中石油在缅甸项目的翻译,海瑛2018年从云南警官学院毕业……每到节日,张志勇都会收到孩子们从四面八方寄来的祝福信,他们亲切地称他“上海阿爸”。此时此刻,张志勇的心就会变得无比的温暖。如果说刚开始是出于对孩子们的同情,慢慢地便和他们产生了感情,最后就演变成了亲情和责任。
精准扶贫的“勇者”
16年里,张志勇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也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如果当初他一直留在上海做生意,现在的他肯定是位富商了。如今,儿子结婚连婚房都没有,老两口只能把7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腾给儿子,自己搬出去租房住。2012年起,他的故事经媒体陆续报道后,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认可。他的妻子俞月芳嘴上不说,行动上却越做越多。她从起初的不理解,到现在成了张志勇的“合伙人”;从理解参与到主动负责打包联络,慢慢地承担了越来越多烦琐的工作,云南的孩子们从此不仅有了“上海阿爸”,还有了“上海阿妈”。
2014年,“上海张志勇公益服务社”正式成立。通过这个爱心平台,张志勇从当初的单打独斗、勉强支撑的一个人公益,变成了一群人的公益,实现了从“一人帮”到“众人帮”的转变。目前,上海的徐汇、金山、上海政法大学,云南的西双版纳、勐海、红河、德宏、瑞丽,以及张志勇曾经服役的部队,都有了他的“粉丝团”。张志勇和志愿者们一起,把爱心传递到了云南、甘肃、青海、西藏等地。
截至目前,张志勇公益服务社已经收到社会各界的捐款总计100多万元人民币,爱心物资近500吨,并在多个学校设置资助项目,惠及各类贫困师生5万余人。
手上的资金和物资都前所未有的充裕了,张志勇却愈发如履薄冰。他常常说:“过去我花的是自己的钱,给多少、怎么给都可以。但现在花的是大家捐赠的钱,我要对大家负责。”为此,他更加谨慎地对每个需要帮助的学生信息进行核对,对受助的学生进行跟踪访问,为的就是把每一分捐款用好。
那年6月,张志勇在探访云南绿春县哈尼族小女孩小瑶芬的学校时,老师向张志勇讲述了小瑶芬的情况:她出生百日时父亲就去世了,4个月大时,腿上长了个脓包,没想到放着不管的小包在小瑶芬1岁时爆了开来,当时也就上了点“土药”,随后小包愈合了。但小瑶芬却站不起来,“蟹爬”的移动方式可以说是7岁小瑶芬自己摸索的、让她不痛的行走方式。
张志勇把她带到上海新华医院进行治疗,并垫付了部分医药费和手术费。他的爱心投入也引发了一场爱心接力:上海慈善基金会为小瑶芬开通了“花儿绽放——蹲着走路的哈尼姑娘”专项捐款账户。在链家房产浦东洪山路门店工作的一位哈尼族小哥,看到小瑶芬受助的消息后深受感动,主动来到病房帮助解决语言不通的问题。小瑶芬在经历成功手术和康复锻炼后,终于可以站立行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