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元1086年,宋哲宗即位后,苏轼时来运转,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带来的种种不幸,就此画上了句号。
一年之内,苏轼从地方调入中央,并且当上了类似皇帝秘书和参谋性质的官员,还负责礼部从通过科举考试的举人中排出名次。
此时的苏轼已经49岁,思念家乡的情绪变得无比浓烈。第一任妻子王弗和父母已经逝去多年,正埋在眉山老家的老翁山下,那是他记忆里童年成长的地方,是他生命里最重要的亲人安息所在。
可喜的是,苏轼的朋友贾讷被任命为眉山的地方官,知道这一消息的苏轼急忙写了一首《送贾讷倅眉》:
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
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水为君开。
诗是好诗,情是深情,却令人无比心碎,诗有两意:一是希望贾讷能代替他去看望父母、妻子的坟墓和乡亲故人;二是希望贾讷能够爱护眉山百姓,做一个受人欢迎的父母官。
自从妻子王弗公元1065 年去世至今,苏轼先生对妻子的思念,已经持续了二十一年。
2
苏轼对于婚姻是特别慎重的,在那个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包办婚姻的时代,他走上了一条自由恋爱的道路。
眉山的中岩书院,有个十分出名的老师——进士王方。
公元1051年的时候,苏轼慕名而来求学。书院弟子虽多,但苏轼的品行和学业都是其中最为出众的。
一日,先生王方带着书院的学生前往青神中岩春游,当时学生们聚集在鱼池附近观赏游鱼。寺中的僧人便来了雅兴,就与先生约定好借着为水池起名的机会,来考考学生的才学,也为游玩增添几分乐趣。
先生王方带着女儿王弗同行,也是有意借此机会在自己的弟子中为女儿挑选一个适婚的青年才俊,选个乘龙快婿。
众弟子纷纷各展所学,场面顿时热闹起来,“跳鱼池”、“藏鱼池”、“锦鱼池”,可谓百家争鸣。
苏轼见池中游鱼并不怕人,有人投喂,便应声而来,不觉脱口而出“唤鱼池”。
先生王方闻言,不禁拍手称好,赞道:“唤鱼!唤鱼!好名字。”
恰巧,这时候王弗也差人送来了自己的答案,先生见了上面的字迹,不禁愣了一下,随即微微一笑,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古怪,瞅了瞅苏轼。
只见,纸条上赫然写着“唤鱼池”三个大字,也难怪先生神态不自然起来了。
有缘千里来相会,苏轼与王弗喜结连理,这是苏轼第一段婚姻。
3
苏轼为人豪爽、洒脱,心极热,眼极亮,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
为官做人,苏轼先生都表现出了热心肠,百姓是拍掌称好,同朝为官的大臣却对他恨之入骨。
例如,王安石推行新政的时候,苏轼上表君王,讨论将来会出现的贪污腐败、堤坝水患等等问题;后来,司马光当政,打算重用他的时候,苏轼又觉得司马光打压王安石新党的手段,都是同样残忍,又再次上书抨击司马光一派贪污的事情。
苏轼就这样两边都给得罪了。
苏轼和王弗的爱情,便很好地弥补了苏轼的性格缺点。
苏轼外出做官的时候,王弗事无大小都会温柔地询问,生怕忧虑自己的夫君因为性格原因吃亏。
王弗也没有让苏轼失望,特别是在章惇这个人身上。
章惇在苏轼得意时,是非常恭敬的态度,常常来府中拜访,苏轼待他当作好友相交,和他的关系十分亲密。
王弗听了几次章惇的谈话后,却觉得这人居心不良,于是,就去告诫苏轼说:“这个人的言行不一,说话总是不主动表明态度,只等你表态,迎合你的观点,让你开心。这种人不值得交往,可以远离他。”
苏轼闻言,就逐渐疏远了他。
章惇在得势后,对苏轼一家果然极力打压。
章惇听闻苏轼的弟弟苏辙被贬雷州,就下令不准苏辙居住在官府。苏辙只好租赁民房,章惇又诬陷苏辙私占民宅,幸好苏辙提前防备了他一手,准备好了齐全的资料,才逃过一劫。
4
苏轼为官之后,仕途坎坷,屡屡遭到贬谪,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那是常有的事,妻子王弗跟着他,饱受颠沛流离之苦。
一次,苏轼被贬到凤翔这个地方,王弗积劳成疾,不久之后就病逝了,苏轼和王弗之间的夫妻情分只维持了11年。
王弗死后,苏轼深陷丧妻之痛当中不能自拔,人之哀痛,大概也莫过于此了。
不久后,苏轼在京城参加了由皇帝主持的一场特别考试。
考试前,苏轼专门写了一封奏折,恳请皇帝允许他考试中可以不写诗作赋,理由是好久没有参加考试,写不出诗赋。实际上,苏轼是因为夫人王弗病逝,没有心情写诗。
皇帝批准了苏轼的请求,那次考试即使苏轼没有写诗作赋,他还是中了个优等。
在王弗去世后的三年里,他都在创作上保持沉默,三年时间里,苏轼一首诗都没有写,成了诗坛哑巴。
亡妻之痛,苏轼在心里整理了十年,也在他心里积攒了十年。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