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沟村虽然藏在一个深深的山沟里,但这里的人热情好客,每逢年头节下,总要请客,大伙儿聚到一块儿随便喝两盅,吃顿饭,分享一下主人当年的收获。
话说回来,截至2009年12月31日,种田沟所有的人都请客了,有好几十户人家一年请一次,唯有村西的杨世海有史以来从没请过客。
杨世海没请过客,并不是他不近人情,不懂事理,而是大大小小的灾难连续不断地一个一个地向他降临,弄得他喘不过气,直不起腰。别人都奔向了小康,他却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很内疚。但他也是个很有志气的人。他请不了人,别人请他,就是怎么了他也不去。他认着一条理:人穷志不穷。可杨世海的人缘好,种田沟人的民风正。杨世海死活不去,但凡请他的人,总要想方设法地把他拉去做客。
就这样,杨世海就两个肩膀抬着一张嘴,很不好意思地去做客。
杨世海做客的时候,吃着邻居的肉菜,那张本来很丑陋的脸一下子就扭曲得像个苦大仇深的杨白劳。
他也曾有过请客的想法,但他仔细地思考了一会,请客吃饭,要用米要用面,你说这米这面从哪儿来?想着想着,他连连地摇头。他说,我请客,心有余而力不足啊!说这话时,杨世海的眼角上挂着泪珠。
杨世海曾给自己的老婆说,俗话说,吃酒着还席来,吃土着还泥来。我吃邻居家的多了,什么时候请人家呢?老婆说,你不要愁了,车到山前必有路。杨世海说,你和我这一辈子,除非“牛长上牙马长角,雀儿长上驴耳朵”了才能请!
谁知,杨世海说下这话还不到三年,今年春节,大年初一,杨世海请客了。
杨世海挨家挨户地叫人。
村子里的人都知道,这两年的杨世海,由于政府大力扶贫,家境突然离奇地好了起来,一些缠身的疾病也不再骚扰杨世海一家了。别的莫说,连他种的几十亩地都争起气来了。一年就产小麦三千多斤,洋芋三四千斤,玉米五六千斤,瓜子五六千斤,还有胡麻千二百斤。杨世海老婆养的那头年猪跟村里最好的十几家的差不多,跟牛一样大,庄里人都不叫猪,叫牛。庄里的大汉娃娃异口同声地说,杨世海终于活到人一块儿了!庄里人都为杨世海家的生活变化发自内心的高兴。村长说,杨世海的脱贫,向社会向世界宣告:种田沟村的农民全部奔上了小康。因而,值得全庄人庆贺!
不一会儿,大伙儿不约而同地来到杨世海家做客。谁都乐意去分享杨世海的收获。
杨世海为了弥补以前欠下庄里人请客的情,把这顿饭做得比以前请过客的任何一家实在。别人家粉条炒肉啦,青椒炒肉啦,学着城里人八菜一汤。杨世海没有炒菜,没有烧汤,煮的是猪骨头。
当他把徐徐冒着热气、香味扑鼻的整盘子猪骨头摆到桌子上时,大伙儿的目光开花了。
谁都知道,种田沟人的请客吃饭,说白了,就是给村子里的人夸强夸富,就是把村子里的人叫到一块儿分享富起来的“果实”。
杨世海对着大伙儿说,给大家没啥好吃的,只煮了些骨头。
村长说,海得很,还要怎么样呢?咱们庄农人没有比吃猪骨头更丰盛的饭。
村长接着问,老杨,你把猪骨头煮给大家吃,舍得吗?
杨世海回答的声音很轻,看村长说的,我是托了大伙儿的福,才有了今天。现在,我把好吃的做给大伙儿,有什么舍不得的呢?有福同享啊!
其实,村长哪里知道,杨世海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在心里盘算着怎么请客,怎么表达自己对大伙儿的一片心意。他原打算把大伙儿请到县城赫赫有名的三峡火锅城美美地招呼一下。结果,有个邻居知道后说,你还是在家里招呼最好,家常便饭待己客。杨世海思来想去,就和老婆商量着把猪骨头煮了招呼左邻右舍。
这时候,大伙儿从盘子里捞起猪骨头吃了起来,吃得很香。香味儿溢满了杨世海家的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