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洞,是一个潜伏在碧水之畔、悬崖之上的山洞,说白了,就是一个喀斯特岩溶洞穴。开篇之前,且容我先介绍一下它在洞穴界的地位。
2005年春,《中国国家地理》携同全国34家资深媒体,邀请相关专家,发动网上投票,经过八个月的精筛细选,反复甑别,评选出了“中国最美六大旅游洞穴”,并于同年10月23日在北京发榜公布。以位次排序,它们分别是织金洞、芙蓉洞、黄龙洞、腾龙洞、雪玉洞、本溪水洞。
从中可见,芙蓉洞居老二,相当于刘玄德身边的诸葛亮,梁山水泊的玉麒麟。如果参照唐玄宗时期宫廷嫔妃的等级来考量,织金洞是“脱将半臂共汤饼,泣请三郎念阿忠”的王皇后,而芙蓉洞则是属“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了,身价甚是显赫。 网上说,这六个溶洞,一个比一个神奇,如果能去过三个也就不枉此生了。未去芙蓉洞之前,我仅遇见两个,尚差一个,仍然“枉”着。
癸卯年冬月下旬,我应亲友之邀,到雾都盘桓了一个礼拜,恰逢芙蓉洞就在渝地武隆境内,遂前往一游,总算弥补了心中的遗憾。
之前去过的是织金和腾龙两洞。织金洞以“全而粹”著名,喻之大美;腾龙洞以“庞而长”扬万,人呼震撼。芙蓉洞若何?要我说,惟有“醉美”一词方能形容。
醉美,是指“令人陶醉的美”,是入迷和着迷,沉浸和沉醉。
芙蓉洞里尽朝晖。走进芙蓉洞,我真的是醉了,完全醉了,醉了眼,醉了心,醉了思绪,也沉醉了整整一个上午的大美时光。
二
不知是天公格外作美,还是渝地特别钟情于我。在武隆的两日里,头天去拜访仙女山,天降大雾,万
物隐约,让我在云雾缭绕中,欣赏到了仙女神秘飘缈的绰约风姿。次日去探秘芙蓉洞,居然就阳光灿烂,晴空万里了。我不由感叹:老天爷真是待我不薄啊!咋就这么善解人意呢! 难道不是吗?芙蓉洞本就幽暗魔幻,如果再垂下漫天面罩,洞口白烟袅袅的,里面黑雾腾腾的,吾等鼠辈肯定会误以为这是蜘蛛精的老巢了。那可是黑沉沉、绿丝丝、风森森、骨嶙嶙的盘丝洞哟,人焉敢入内?芙蓉洞在武隆江口镇的芙蓉江畔,距重庆市区200公里。形成于大约12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更新世,发育在古老的寒武系白云质灰岩中。主洞长2700米,最宽69.5米,最高48.3米,洞底总面积37000平方米。是国家地质公园、5A级风景名胜区,也是全国唯一一个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的洞穴。
从武隆城区到芙蓉洞,大约20公里。那天一大早,车子出了城,便进入山似斧劈、水如碧玉、虬枝盘旋的“乌江画廊”里行驶。一小时后,车至景区入口停下,人改乘揽车赴芙蓉洞。
索道如绳,险悬在嶙壁峋岩之侧,随着山势登峰越壑,忽高忽低,凌空飞渡。底下是芙蓉江,江上建有电站,大坝高峻雄桓,流水蓄成了一个“S”形的深深湖泊。低头俯瞰,湖水如镜,清的出奇,像一泓融化了的蓝宝石,莹莹粼粼,幽幽漾漾,宁静得让人不忍触目,心生无限爱怜。芙蓉江古名濡水,又名盘古河,发源于贵州大娄山的石瓮子,是乌江的最大支流,因与乌江交汇处的江口镇沿岸多芙蓉树,故称芙蓉江。
一跳下揽车,就忙着去找导游。这是我多年的习惯:但凡是去逛溶洞,必须要有导游领着,不然就决不入洞。
自有生以来,我敬畏天地,敬畏大自然,尤敬畏大海和洞穴。曾读过一篇关于大海的文字:“在大海的一百米处,是带鱼徘徊的深度,带鱼不像鱼一样游来游去,惯常的姿态是直立着仰望;将近三百米处,是海豹和海狮潜水的地方,在这个深度,它们的肺会缩成一团;至五百米,是蓝鲸栖息的最深处;海底九百米,独角鲸可以到达;在海洋的更深处,还有深海鳕鱼和巨型乌贼出没。全世界海洋平均水深是三千八百米,而泰坦尼克号则沉没在三千七百米的寒蓝底下……”
如果说,我对海洋仅仅是出于一种自然而然的敬畏,那么对于洞穴便是发自内心的恐惧了。我总感到,幽深阴森的洞穴,比深沉的大海更加充满着无知和神秘。
细究起来,我之所以产生这种感觉,一方面是源自人们对洞穴所持的态度:欧洲人认为洞穴是通向地狱的通道;藏民认为洞穴是邪恶的地方。另一方面是缘于影视作品对洞穴的惊悚喧染:黑暗无底的洞窟,巨蟒盘守着宝藏,宝盒上刻着亘古的咒语……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受年少时读《西游记》的影响,感觉整部《西游记》,仿佛就是一部在描述妖魔鬼怪的洞穴记——水帘洞之于孙悟空,黑风洞之于黑熊精,云栈洞之于猪八戒,黄风洞住着黄风怪,白骨洞住着白骨精,波月洞住着黄袍怪,盘桓洞栖息黄狮精,压龙洞栖息九尾狐,火云洞栖息红孩儿,脏水洞寄生混世魔王,无底洞寄生地涌夫人,芭蕉洞里寄生着牛魔王和铁扇公主……
一听说是要去芙蓉洞,就让我不由联想到了取经路上的“莲花洞”,担心一旦进去,猛不冷丁地就会窜出金角和银角两位大王似的。因此,导游是必须的,为了便于欣赏景致,也为了防止迷路。
经过一番交涉,导游来了,是个男的,二十好几,长得异常英俊,口齿十分伶俐。他拎着一串耳机,跚跚出来,不冷不热地说,整个芙蓉洞景区,共有三十多名导游,就我一个是男的,如果你们不喜欢,可以换个漂亮的长发飘飘。我连忙说,女的不要得,你的很要得,我们就要你这头混在百花丛中的大熊猫了。他瞧了一眼,露出一口大白牙,笑了:要得要得,那就有请大家跟着我入洞吧,整个游程,大约需要一个小时左右。
三
来到洞口,眼前出现两个通道。正前方的圆直平坦,是人工挖掘的,右上方的狭窄弯曲,适合猴爬蛇钻,是天然的。我们不傻,当然选择径直向前,未几就进入别有洞天。 芙蓉洞,分三大景区。洞内次生化学沉积物十分丰富,经初步勘察,目前已发现70多种,几乎包揽了洞穴沉积物的所有类型。它们是石笋、石柱、石幕、石幔、石旗、石带、石盾、石裙、石钟乳、石瀑布、石梯田、石葡萄、珊瑚晶花等。据勘探表明,洞中的这些沉积物,形态之新奇,结晶之瑰丽,质地之纯净,数量之众多,分布之广泛,天下无双,举世罕见。它不仅具有宝贵的旅游价值、美学价值,而且在地质学、水文学、地球化学、生物学、古气候学、古环境学和考古学等领域也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因此,芙蓉洞又被专家誉为“斑斓辉煌的地下艺术宫殿,内容丰富的洞穴科学博物馆”。
此刻,我的脚步已深入到它的体内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迎宾厅”。一入洞中,我一向安静淡泊的小心脏,仿佛突然涌入了一股暖流,立刻就变得兴奋了起来,紧接着,双眸便不禁入迷了。我知道,之所以会有如此反应,洞内高含量的负离子刺激人体呼吸道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庞大的洞厅里,灯火璀璨、流光溢彩。数不胜数的钟乳石、石笋、石柱和石幔,或从洞顶下垂,或从洞壁斜长,或从地上丛生,在五彩霓虹的照耀下,形态各异,光怪陆离。
大厅中央,一根石柱拔地而起,高达十米,一抱难合,像一个身披青铜铠甲的大将军,在笑迎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望着它那昂首挺胸、威风凛凛的样子,居然让我想起了隋唐大英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秦叔宝。此刻,他身披霞光,正伫立在时光的隧道里,向我默默地说诉着他当年“当锏走马”“临潼救驾”和“幽州认姑”的故事。
很快,我就被芙蓉洞沉醉得忘乎所以了。
彼时,季节已经走到了冬月之尾,洞外的世界西风烈烈,天气向寒,但洞内却是风清气暖,感不到一丝的冷意。洞穴有着自己独特的气候现象。它的内部流动着两股永不干涸的血液。一股是裸露显现的,它们是清澈的流水;一股是隐而有声的,它们是对流的空气。这两股血液通过互相循环和调节,使洞穴始终保持在相对的恒温环境,因而就有了洞穴的“冬暖夏凉”之说。芙蓉洞的温度,一年四季稳定在16.1度,永远是春暖花开的日子,不是仙境,胜似瑶琳。
溶洞都是大洞套小洞、上层连下层、一府又一府的,芙蓉洞亦然。过了迎宾厅,才知它是小巫一个,里面的风景才叫壮观呢,一眼望去,视野尽是稀有的奇珍异宝。人行其间,如入仙境神殿,海底龙宫,遍地琳琅,目不暇接,令人叹止。但从此光线变得暗淡了,洞内仅有许些斜斜的光线,如影如晕般映射在洞壁上,恰似朝晖乍醒,忽紫忽红,忽碧忽蓝,飘缈迷离,煞是梦幻。
导游告诉我,灯光会损害溶洞的原貌,为了保护芙蓉洞的原生态和自然之美,除了迎宾厅,其他的洞厅就很少用灯光来配缀了。他拿着小手电筒,照着几块暴露在灯光下面的石头叫我看,果然,那些石头上竟长出了一层薄薄的青苔,而其他石头,则是洁好如初。
爬上几级陡峭的石阶,是一座庞大的错纵复杂的石笋群,经翠绿色的霓虹灯浓浓一照,像一座长满苍松翠柏的峰谷。远处是一片蓝色背景,隐隐闪着一点飞红,仿佛是天外飞仙踏空而来,这便是“松柏会仙”了。一抬头,却见洞顶上倒垂下来一根华表般的钟乳石。钟乳石在滴水,那水珠儿不偏不倚地恰好滴落在一根与其相对应的,从地下往上长的钟乳石顶上,人们给它们取了一个十分浪漫的名字,叫“千年之吻”。其实,这两个钟乳石不知彼此相吻多少年了。依稀记得导游说,再过个一万年,它们就会结束亲吻,完全融为一体。 谁能想到呢,千姿百态的钟乳石,也是有生命的。动物流的是红色的血。钟乳石的血是晶莹的。只要它会滴水,就说明它还活着,还在生长。
转过一个弯,左边的洞壁呈现出了一片细细密密,线条分明的石雨帘,人称“巴山夜雨”。不须想,这个创意源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离它不远,一大片的钟乳石森林,弥漫在白茫茫的雾气中,意境很悠远,也很空灵,愁绪绵绵的。但我总觉得那片石雨,更像是芙蓉仙子的相思泪。
于是我就想——在很久以前,芙蓉洞应该是芙蓉仙子的洞府。她原本也有甜蜜的爱情,但不知为什么,她突然就被上苍隐入了石壁深处。心爱的恋人为了拯救她,不惜千辛万苦远赴天涯去寻找能劈开岩石的神斧。岂料人儿一去就了无归期,一万年,几十万年过去了,芙蓉仙子还在等待,天天以泪洗面。泪痕印在洞壁上,便凝固成了这一帘石雨;泪水淌到了山下的深谷,流成了清清濯濯的芙蓉江,浇灌出了沿岸千棵万棵的芙蓉树。 我像一尊雕塑,久久地站在“巴山夜雨”的前面凝望,似乎仍能听到芙蓉仙子在凄凄地泣吟:“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四
芙蓉洞,是一座醉美的石宫,转目是画,移步皆景。那悬挂在岩边的石旗,比姑娘的夏裙还要飘逸;那镶嵌在水岸的边石,比皇宫的嵌线还要精致;那巨龙盘旋的“海底龙宫”,比盗墓笔记的魔窟还要玄幻;那密密麻麻的“万箭挂壁”,比诸葛孔明的“草船借箭”还要精彩;那条镇洞的“擎天一柱”,比“定海神针”还要大气恢弘;那根万瀑层叠“金色棕榈”,比诗仙的“庐山瀑布”还要壮观;那崔嵬嶙峋的“大小雁塔”,比长安古城的真塔还要宏伟斑驳……
一路行去,犹如梦境,恍恍惚惚,所见所遇,皆是罕世之物。美景多如朗夜繁星,只好略过。
芙蓉洞有“五绝”,被称为洞穴的旷世瑰宝。它们是——巨幕飞瀑、生命之源、珊瑚瑶池、石花之王、大牙晶花。珊瑚瑶池,我看到了。半个排球场大小,池水浅浅的,不足一米,却是清濯见底,池中堆积着好多方解石晶花。那些花儿生得怪异,它们是飘浮在水中的,底层犹若云块,酷似红珊瑚,一层层、一叠叠地向上垂直生长,厚度约在十几厘米左右,可以承载一个胖子的重量。据说,珊瑚瑶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稀世珍宝。
生命之源,是一根坚挺雄壮的石笋,高1.2米,直经0.4米。由于它的形状与人体的某个器官十分相似,有人称它为“男宝”,也有人叫它是“亚洲雄风”。其实,它就是一块由错位滴水和飞溅水一起沉积而生成的怪石。巨幕飞瀑就悬垂在洞顶的那畔
,是一道巨型的石瀑布,宽15.76米,高21.04米,翻江倒海般倾泻而下,气势甚是磅薄。它尽管被岁月固化了,再也无力发出怒雷轰鸣般的隆隆之声,却亦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至于另外两绝,就恕我不再细说了。
幽深的芙蓉洞,忽明又忽暗,斑斓又朦胧,真实又虚幻。就这样,我如同梦游般,辗转在这座由时光锋刀雕刻而成的迷宫里,听听看看,看看听听,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彷佛走入大地心脏,亲近地球灵魂,默读岩石密语,倾听历史回声,感悟自然禅境。
说是一个小时的游程,结果我们竟然在洞里足足待了三个小时。我要给导游加钱。他说,不必了,我带过那么多的游客,还从来没有遇到像你们这样认真专业的客人,就凭此,叫我再陪你们逛半天,我也愿意。一番话,说得让我们好不感动。
返回路上,我清清楚楚地听到水声了。淙淙潺潺的,是流淌的水;的嗒的嗒的,是漏滴的水;迎面扑来的,是飞溅的水;如雾弥漫的,是毛细的水。它们从岩石上涔涔洇出,似琴似筝,叮咚作响。在芙蓉洞,可千万别小觑了这些水,哪怕是一涓一脉,一点一滴,一丝一毫。要知道,它们才是世上最杰出、最伟大的鬼斧神工。是柔软而又顽强的水,经过千万年,乃至亿万年的钟灵,溶蚀了石灰岩,造就了芙蓉洞。而地表含有酸性的水流入洞中,成为地下水,才产生了这么多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沉积物,形成了这座巧夺天工的洞穴奇观。 滴水之珠,沉积成了石钟乳、鹅管、石笋和石柱。流水之波,沉积成了石梯田、石瀑布、石旗、石幔和边石。飞溅的水花,沉积成了石葡萄、石珊瑚。毛细的水丝,沉积成了石针、石毛、石花和石枝……在芙蓉洞,让我深悟了什么才是“上善若水”和“万物之母”。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曾作过“洞穴之喻”。他认为:理想的城邦具有唯一性,其中真正的哲学家适合做城邦的统治者。然而,当走出芙蓉洞的那一刻,我的感悟是——人类也许可以统治城邦,但永远也无法驾驭千差万别、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在大千世界里,真正的哲学家,不是人,也不是神,而是神奇的大自然。
芙蓉洞很古老,却依然很年轻。直到现在,它仍在悄悄地成长。无法预知在千年之后,它究竟会长成什么模样,但它是值得人们期待的。告别芙蓉洞的时候,我总想与它说些什么。思来想去,最后惟能改动一句诗词赠送给它: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洞里尽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