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如果在世的话,应该有108岁了。母亲不记得姥姥的生日,只知道姥姥年长她25岁,以此推算,姥姥应该出生于1913年,80岁那年寿终。生活在那个“民有饥色,野有饿莩”的贫穷年代,姥姥也算高寿了。
姥姥虽然有个寓意吉祥的名字,却没能给她带来好运。姥姥姓李,名福禄,小名人们都叫她“果妹子”。据母亲讲,姥姥当年还刻有手章,许是家里有思想开明之人,为没念过书的姥姥着想,以备不时之需吧。
太姥姥怀着她六个月的时候,太姥爷就去世了。太姥姥后来又嫁了一户陈姓人家,姥姥是在陈姓人家长大的。15岁那年,父母做主姥姥嫁给了姥爷。姥爷生性爱耍牌,家里有点钱都被他输了,有一次输急了眼,竟然还要休了姥姥,被太姥爷臭骂一顿,只好又把姥姥领了回去。17岁那年,姥姥生了第一个儿子,因为年轻不懂生产,跟前又没有大人照顾,孩子生下后不久就没了。后来又生了一个女儿,四岁时也生病夭折了。第三胎怀了大舅舅,总算安安顺顺长大成人。姥姥一生生了很多孩子,活下来的只有4个女儿,2个儿子。日子艰难,没有上过学堂的姥姥不懂得规避怀孕的风险,怀了孕只能把孩子生下来。生下三姨时,家里穷得竟拿不出一块包孩子的布。绝望的姥姥要姥爷给她舀一瓢凉水,欲狠心把孩子溺死。姥爷坚决不允,脱下身上的一条单裤,撕开裤脚,把三姨包了起来,一条鲜活的小生命,刚刚离开母体来到这个世界,差点就命丧黄泉。
姥爷身体不好,又嗜赌成性,一家人生活窘迫,经常过着忍饥挨饿的日子,更遑论盖房子了,一直是租住别人家的房子。人家出租的都是耳房一类的,即便如此,房东还会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地不断挑理儿。直至土地改革那年,姥姥家分到一大户人家的三间房子,居住条件从此才得以改善。
有一年闹灾荒,家里粒米没有,可以果腹的东西什么都没有,孩子饿得哇哇直哭,大人饿得腿发软,两眼冒金星。实在没辙,为了活下去,姥姥只好去田里捉了青蛙回来煮了充饥,她和孩子才得以续命。
那几年,姥爷身体也是每况愈下,哮喘气短,什么活也做不了,一家人日子过得仍旧是寅吃卯粮。姥爷最终只活了49岁,便撇下姥姥和两个年幼的儿女走了,为了能活下去,为了自己的孩子不受委屈,姥姥在亲戚的一再劝说下,嫁给了小她7岁的小叔子,也就是我的五姥爷。五姥爷是转业军人,模样虽然没有姥爷长得帅,但人勤快,一家人从此不再挨饿。
姥姥最初到我家来是在幺妹出生那年,也就是1971年。母亲当时想要生产后去做绝育手术,便写信给娘家,希望姥姥来伺候她一段时间。当时适逢秋收农忙季,姥姥忙着收秋,庄稼收回去后,她又泡沤了半泡麻,剥完麻,一切都收拾利索来到我家时,母亲已经出了月子。尽管母亲对姥姥姗姗来迟心有怨气,可看到裹着小脚的姥姥大老远来了,气也就消了。白天母亲外出干活时,姥姥就帮忙照看幺妹,闲下来就帮她的女儿拆洗点破衣烂衫,母亲用这些破布片打衬子,打好后用来给我们做鞋帮和鞋底用。姥姥有时也帮着拧细麻绳,拧好的麻绳,母亲用来纳鞋底子。一大家人的吃穿用度全靠着母亲勤俭维持着。
那时候,我们几个小屁孩淘气,姥姥约束我们,谁也不听她的话,她就常常用母亲来吓唬我们。家里孩子多,母亲没有足够的耐性,不听话时巴掌真会落下来。姥姥每每搬出母亲,我们就变得乖巧了。这期间,口里的小舅舅不断来信,担心姥姥不适应口外的气候和生活,很是放心不下。母亲让哥回信说姥姥在这里一切安好,让小舅舅不用挂念。
北方的冬日寒冷而漫长,家里有了我们这些孩子的闹腾,时间倒也过得很快,忙碌间年关临近了。尽管在那个清贫年月,一大家人能填饱肚子已经很不易了,可姥姥是第一次到我家来,母亲自是竭尽所能为姥姥置办新年衣服,她的心思是想让姥姥过个好年。母亲给姥姥扯了一块灰色布料,亲手给她缝纫了一件带大襟的袄。姥姥看父亲穿的蓝裤子好看,母亲也给她扯了同颜色的一块布料,做了一条单裤。还给姥姥做了一双新鞋,买了两双袜子,扯了一条红裤带,姥姥在我家也算过了个体面年。
那时候,自己尚年幼,很多事记忆并不深,有些早已忘记,对姥姥印象却很深。记忆中,姥姥的身高足有一米六五往上,腰身挺直,腿上穿着一条拉裆裤棉裤,裤腿用绑带扎得紧紧的,三寸小脚就明显地露在外面,走起路来,给人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姥姥的头发一向梳得一丝不乱,拢好后在脑后挽一个髻,用网罩罩着。一嘴牙又白又齐,模样也长得俊,看外表姥姥不像个吃过很多苦,遭过很多罪的人,平日里总把自己拾掇得干净利索。
姥姥来的时候已是暮秋时节,每年冬季父亲都会在林子里下很多铁丝套子,一冬天能套到几十只野兔。一早从林子里拿回家,放在炉火旁边慢慢解冻。解冻到一定程度,用小刀剥去兔皮,取出内脏,再用细铁丝把兔子的前后腿对绑,放在西房冷冻起来。吃的时候解冻、切块,用凉水把兔块里的血水浸泡出来,清洗几遍,最后放在铁锅里,加上佐料和盐,搁置炉火上慢慢炖。须臾工夫,屋子里就氤氲着浓浓的肉香。野兔肉省火,晚饭时,一家人就可以吃到美味的兔肉了。那时候,我们嫌兔头没肉,谁也不吃,姥姥总说自己爱吃,兔头都留给她第二天吃。我的记忆里就存下了姥姥爱吃兔头的深刻记忆。长大后才渐渐明白,苦水里泡大的姥姥是不舍得丢弃,才说自己爱吃吧。
年很快过完了,正月一出,场里职工和家属们又要开始剪枝,准备春季造林扦插用的枝条。过了年,姐的年龄就能去场里上班了,每月可以领到30元工资,家里日子就会宽裕些。可这样就没人照看幺妹了,母亲想让姥姥留下来帮忙,姥姥考虑已经出来三个多月了,担心家里的姥爷没人给做饭,坚持要回去,母亲只好依她。走时,母亲给姥姥又置买了一些小零碎衣物,带了五只收拾好的野兔,回去给亲戚尝鲜。姥姥要回口里了,三个月的朝夕相处,我们很舍不得她走,心里从此种下了对姥姥的念想。
以后的日子里,姥姥又来过我家两次。
姥姥回去的第二年,也就是1972年,口里遭了年馑,姥姥让小舅舅写信说要来我家。有了第一次的出门经历,这一次,小脚姥姥算是轻车熟路了,直接从老家坐车到林场,下车后七八百米的距离就到我家了。姥姥每次来都会在我家住一个冬天。有一天,姥姥脱下棉袄,让我们给她挠痒痒,她的棉袄里子已经麻花的,用手指一触碰就是一个窟窿。母亲看不下去了,从一家人的生活费里挤出些钱,给姥姥扯了八尺黑麻布料,让她自己做一件新棉袄穿,姥姥一直没舍得做,直到第二年母亲回娘家去,才帮她做好。姥姥家里没有像样的棉花,就絮了点“柳毛”棉花。娘俩先在炕上铺一块塑料布,把棉花放上去用棍子抽,直至抽蓬松了,再用塑料布裹了絮在棉袄里,好歹姥姥算有了一件新棉袄御寒了。
姥姥第三次来我家时,小舅舅已经娶了妻,这次,姥姥只住了一个月,就赶去河北赤城县伺候小舅妈月子去了。后来因为家庭的变故,我们与姥爷娘舅断了联系,姥姥再也没来过我家,直至她去世,我们也没见过她。记忆中的姥姥还停留在她五六十岁时的模样,一个脸上常挂着笑,从不乱发脾气的姥姥。
202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