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馨文居,您还没有 [ 登录 ] [ 注册 ]

我的父亲与母亲

时间:2024-08-29    来源:www.xinwenju.com    作者:洪昌庭  阅读:

  也许是年龄大了,总感觉睡不太沉。半夜里,我又在噩梦中回到了童年,一些潜在脑海深处的记忆不断出现在梦中。

  记得我六岁那年,文革进入高潮。有一天一群红卫兵闯进家来,父亲和母亲被逼迫站在凳子上,接受红卫兵的批斗,不久父亲就被关进牛棚,从此牛鬼蛇神子女的帽子,就一直戴在我们兄弟姐妹的头上。

  高墙外的母亲,咬着牙关顶住重重压力,没有选择离婚,她相信父亲,深爱父亲,用女性羸弱的肩膀,挑起生活的重担,即使泪流成河,汗淌如雨,对生活也从不产生愤懑和委屈,把艰辛与苦累压在心底,仗着一股子倔强的内力,独自哺育三个儿女长大。

  父亲从小在富裕家庭长大,家里有私塾,后来又上过美国基督教教会学校,他从小就勤学好思,琴棋书画诗文花样样精通,英语也很不错,还精通电子学。那时候只有电子管,他自已画图买零件,动手组装了一台“钟声801”磁带录音机,开始是钢丝录音机,后来又改装成纸质的磁带录音机,同时他还组装了电子管留声机、音响。

  那年代家里有录音机、电唱机和音响的家庭很少。父亲虽然出生在大户人家,但思想却一点也不保守不封建。他听说我母亲家只有姐妹而没有兄弟,不顾我好婆和家里弟妹的反对,同意让我跟随母亲的姓。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父亲对我们的教育非常严格,从小让我们学古籍、背诗词、读英语,可惜的是文革开始不久,父亲就被关进牛棚,这一关就是十多年,直到1982年才平反回家。这时我哥、姐和我都已长大成人,虽然我们三个兄弟姐妹在同龄人中学习成绩还算不错,但毕竟那时候能学到的知识不多,能看到的书很少(父亲原本有许多藏书,尤其喜欢古籍和世界名著,文革抄家时被洗劫一空),已错过最佳学习年华,后来我们都是在成人大学取得的大学文凭。

  十年的噩梦过去,我们也在对未来不确定生活的焦虑中缓过神来。当初抄家抄走的东西又还了回来。已经在纺织厂上班的我,才知当年酷爱书法的父亲,只因错把“乌蒙”写作“乌云”,被按上蓄意篡改毛主席诗词的罪名,让他在高墙内关了十多年。

  在这些被归还的东西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20多盘纸质磁带,里面除了英国皇家乐团沙威斯特的轻音乐和印度电影《流浪者》主题歌《拉兹之歌》外,还有二段我用上海方言说的童谣,奶声奶气的。父亲说这是我五岁时的声音,其他的东西全部被当时的造反派当成封资修给抹擦掉了。

  母亲从小在贫困家庭中长大,虽然上过一、二年扫盲班,勉强算是小学文化,其实斗大的字识不到一箩筐。文化修养的巨大差异,成了父亲和母亲吵吵闹闹一辈子的催化剂。母亲一辈子信佛,眷恋庙宇内向善的佛音,做人淳朴善良,待人宽厚仁慈,生活节俭,乐意帮助他人。别看她文化程度不高,但她对我们的学习非常重视,她经常教育我们学习一定要刻苦努力,生活一定要自力更生。

  母亲与我父亲是自由恋爱,像他们这一辈人自甴恋爱还比较少,相恋相爱的浪漫,成为他们不离不弃的粘合剂,粘合剂终于略胜一筹,让他们战胜吵吵闹闹的生活,携手一起走进新世纪头二十年。

  虽然我和我哥姐的文化水平最终没能超过我父亲,但父亲终身学习的习惯深深地影响了我们,使我们也养成了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父亲从小就有着酷爱藏书、读书的嗜好,还专门刻了一枚藏书私章,记录下藏书的日期。

  父亲常常教育我们读书是一辈子的事,不能因为错过学习的最佳时期而放弃学习,要一辈子勤读书,读好书,多读书,只有这样才能修身养性。平时工作中要谨言慎行,与同事要精诚合作,实现共赢。人这一辈子不要求才能出众,不要去仰慕那些高不可攀的成功光环,但一定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努力把自已的岗位工作做好。能做到这些,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安慰。

  度过多少生活的艰难与坎坷,晚年的父亲对生活的祈盼越来越简单,他喜欢听西洋轻音乐、看书,喜欢儿孙们绕膝的感觉,不再愁云满面,不再抱怨如纸的薄命,以一颗坦然的心看纷纭人生,不再狠狠地抽烟,他彻底戒了烟,悠闲地目送着第四代走进幼儿园。

  八十多年的岁月变迁,沧桑了父母越来越衰老的容颜。也许是真的老了、累了,前年春天父亲终于抛弃了他的儿孙,外出仙游,从此再没回家。

  父亲走后,母亲常坐在窗边和父亲唠嗑,回忆他们共同度过的日日月月,释怀她心底的痴恋,虔诚地为父亲喃喃诵经念佛。也许母亲怕父亲孤单,二个月后,她也决定抛下她的儿孙,带着一颗纯净的佛心,远离喧嚣浮躁的尘世,陪伴在圣洁天堂里飞翔的父亲。

  父亲和母亲虽然离开我们了,但他们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父亲的嗜好也成了我兄弟姐妹的嗜好。

父亲 母亲

抒情散文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深度阅读
爱情散文  名家散文  散文诗  诗歌流云  日志大全  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