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有无数种,白粥最常见。也有鸭粥,入以荤腥。也有八宝粥,入以果品。各种高汤粥、海鲜粥、皮蛋粥、碧粳粥、胭脂粥等等。万物可入粥。不过粥有本事,不管来的是谁,统统化为一碗糊粥,均曰喝粥。万物最后也还是米粥味道。这种兼容并蓄,有点似我中华文化。
以前我不爱喝粥。觉得没几粒米饭,没什么内容。长大点才知道,一粥一饭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有一碗粥吃,是中国人几千年生存所需的最后底线。在粮食不能自足的时候,有一碗粥吃已是多么幸福。我看到长渭哥写文章说,迟来者吃厚粥。他还真是聪明,知道等待的好处。好吃不过一碗白粥,尤其是在一夜宿醉的早晨,一碗热腾的白粥下去,可以立即修复昨天的所有破烂不堪。远胜昨夜的美酒。
在安徽金寨认识的谈超小弟,乍一见面,就觉得有当年常山赵子龙的感觉,年轻帅气有干劲。看到当地农民收了谷子没地方晒,特别是遇到阴雨天气,会产生收而不获的严重问题。谈超小弟在家乡投资建设了大型粮食烘干设备,横刀立马,致力帮助解决当地农民晒粮卖粮难的问题。我也甚是钦佩。有一天看到他在朋友圈发消息说,昨夜宿醉未归,清晨豆浆暖胃,抬头江河日月,低头自惭形秽。我赶紧回复说,再来一碗热粥。
米饭有千差万别,熬成粥却都差不多,终将是乱成一锅粥,稍有不同在于,粳米粥酱香,籼米粥浓香。
鲜食有初
新米上市了。从北到南的人们,在四处开镰尝新。大地一片欢腾鲜香。
稻友们也纷纷在群里晒米饭。稻友,是一群热爱稻子又志趣相投的玩家,来自天南地北。他们是植物的朋友。有些还植物特性很重,靠阳光雨露浇灌才会成长。因为父亲的水稻田,相聚在一块。当众多人群奔向游览胜地,他们会突然某天带着娃仔从城里出发,开上几个小时的车程,就为到达一块稻田。只看露珠散去,静等稻子开花。
所晒的是父亲的水稻田,生产的一碗稠米饭。一段美好的小时光,从发起人周华城在朋友圈预先告知的浓浓淘米水中,日渐稠厚。路上的小杭说,怎么烧都好吃。这两天的菜盘都就着饭吃得干干净净,心满意足。木头君说,我婆婆说再来一勺。四川的小云说:“如此的香,糯,软,无论是熬粥还是米饭,没有比这新米更好吃的了。皮蛋,鸡肉,小香葱熬粥,加点碎香菜,儿子和老公只喝粥不吃菜了。我老爹说,平生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米。”
饭之稠滋味,慰人心肠。熬成粥,稠密软糯极了。煮出来,上面有层亮汪汪的油。吃到嘴里,有一种清香的滑稠。这个米饭Q劲十足,弹性好。从来不吃米饭的来少,也高高兴兴又来了一碗。我妈昨晚烧了第一餐饭,赞不绝口。自己的米,舍不得配菜,只想品味它的原味,米粒化在舌尖,心里想的是盛夏的午后,稻粒在滋滋吸着阳光雨露……稻友们的种种反馈,最高兴的当然是种植水稻的华城父亲。我也是暗暗高兴啊,毕竟作为稻友,提供了新研发的品种。一种籽粒纤长的粳稻,名唤包公子。
包公子个子中等,不偏不倚,金黄可观,米粒细长如杏眼。轻风一来,还会舞动叶剑。一招回头探月,杏眼微露惹人爱。包公子喜欢在有温度的日子,不紧不慢地生长着。为什么会油亮呢,因为它的脂类含量稍高。为什么会软糯又Q劲呢,因为它有半个糯基因,粳性的淀粉结构也更紧致。清香,则多是因为新鲜。不过长的比当地稻子慢。着实让华城家担心了一把。好在后来,还是沉甸甸地低下了头。
《随园食单》里说,“饭之甘,在百味之上;知味者,遇好饭不必用菜。”瞧瞧所晒,好像在稻友中实现了啊。稻友周小瑛还学我,用手抓了一撮吃。边嚼边笑,好像过了一把原始生活的瘾。我是感觉稻友晒的每一碗,都依样下了肚,高兴得撑着我了。
稻谷两头尖,天天在嘴边;粒粒吞下肚,抵过活神仙。常山非遗“喝彩”的传承人曾令兵,手托酒壶敬五谷,长喝一声“福也”。稻友们站在稻田中央,齐声回道“好啊”。喝的真是好彩头,特别响彻。感觉他每顿饭都吃得饱满精神。
饱满好啊。中国人日常所食,寻常不过一碗白米饭。一碗香喷喷的饭,成为多少代国人的食粮慰藉。现代生活是好了,可是我们又有多久没能想起一碗好米饭的味道呢?平时说请你吃饭,大多是一堆各式菜肴,吃到最后,米饭上来,基本上会忘了吃。作为文明传承的一部分,米饭实在应该得到重视和礼遇,也需要水稻科技更加昌达,不但高产,更能符合人们口味。